儿时,喜欢跟父母上街,只希望能得到一块炸粿。
所谓的炸粿,就是先用陈米碾成的米浆蒸炊成米粿,再把米粿切成又厚又大的方形,放到油锅煎炸而成的美食。这种小吃外表金黄微焦,里面軟滑甘香,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香脆滑嫩,既解馋又抗饿,是我们儿时最常见的,最可能,也是最希望吃到的零食。
每次上街,总能看到炸粿摊主用一双长长的木筷,把一块块白白胖胖的米粿夹到翻滚的油锅里,让它们在油锅里翻几个身,一块块金黄鲜艳,香气诱人的炸粿便出炉,被夹起放在一个网状铁容器里,渗掉多余的油。许多小孩围在油锅前,吞咽着口水,瞪大了眼睛,眨巴着嘴唇,恨不得能抢上两块,一手一块,大快朵颐,满足味蕾,熨帖肠胃。
有的小孩一直站着,任家长拉,怎么也不肯离开;有的目不转睛地看着别人嚼得腮帮鼓鼓,吃得满嘴是油;有的干脆坐躺在地上,不买就耍赖泼皮。有的家长迫不得已,只能掏出有限的几张皱巴巴的钞票,满足孩子的要求……
母亲如果带我们上街,一般会掏钱买上一块,然后掰成两三份,我们兄妹两三个平分。我们一拿到手,尽管很想塞进嘴巴,三两下吞进肚里,但都舍不得一下子吃完,先是用鼻子闻着香喷喷的味道,然后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咂,外焦内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当时最好吃的炸粿当属炸芋粿,那种味道,香脆酥软,好吃得难以言说。当然,炸菜头(萝卜)粿也不错。
学校门口,甚至教学楼周遭,每逢课间,都会有几个婶子提着一篮炸粿,刺激我们的视觉与嗅觉,挑动我们肚子里的馋虫。
那时我们很喜欢帮祖父祖母挑锯木屑回家,或挑农家肥去菜园,他们有时会给我们一两分小钞,我们积累到一毛钱就能吃上一块梦寐以求的炸粿了。帮父母晾晒衣服的时候,偶尔也能在他们的某个兜里像发现新大陆般摸出一两张零钞或几个钢镚,于是我们便做贼心虚般藏进衣服最里层。过几天,要是大人没有发现,我们便会在课间偷偷买上一块炸粿,躲在角落里吃完,害怕邻居同学发现了,会向父母打小报告……
可以说,炸粿香溢了我整个童年,甚至中学时代。现在一些小吃店虽然也有卖炸粿,我偶尔也会吃上一回,但已然吃不出儿时的味道。或许饥饿是最大的美食吧!
(福建 刘春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