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刊绩优指数之处于低谷的公用事业

2018-05-14 16:46侯纯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公用事业

侯纯

上周我们分析了“红刊绩优指数”中电气行业中价值洼地的几家优秀公司,本周我们聚焦公用事业行业。

截至2018年3月16日,按照申银万国分类,两市的公用事业行业有4个二级行业,上市公司总计149家,市值合计2.32万亿。其中电力子行业上市公司家数最多,达64家;其次是环保子行业,家数45家;燃气子行业居第三位,有19家;水务子行业最少,为18家。这149家上市公司在2017年前3季度共计实现营业收入7700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23.9%,增长率不错。但是2017年前3季度所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则为635亿元,比2016年同期大幅下降了24.67%。从行业整体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来看,2017年整个公用事业行业遭遇了相当严重的衰退。主要原因是2017年国内煤价大幅上涨,导致火电企业成本高企,利润大幅下滑。而火电公司在整体行业中在家数、市值、总收入方面的占比都是最多的,从而拖累了行业的整体表现。

在市值分布上,电力子行业占据大头,总市值达1.5万亿,占比64.66%。环保子行业市值4716亿元,而水务与燃气两行业均不足2000亿元。市场表现上,公用事业行业整个板块在2017年平均涨幅4.83%,远小于上证指数与沪深300的涨幅。4个二级子行业,水务、环保、燃气分别上涨29.72%、12.27%、11.57%,电力下跌,平均跌幅9.8%。从今年年初到3月16日收盘,公用事业板块仍处调整中,平均跌幅6.7%,行业整体尚未走出低谷。

公用事业行业中的4个二级子行业有3个属于周期性行业,成长性一般。所以“红刊绩优指数”中的公用事业板块的5只个股仅有联美控股一只属于电力子行业,其余4只均属于成长性较好的环保工程及服务子行业。它们分别是三聚环保、碧水源、清新环境与神雾环保。环保行业业绩增速虽较2016年有所放缓,但随着环保税征收、排污许可证有序发放以及环保监管力度不断趋严,环保行业有望保持整体长期向好的趋势。

由于2018年2月神雾环保的控股股东神雾集团未能按协议约定对到期的质押在券商的公司股票完成购回交易,构成逾期违约。这种情况有可能對公司的经营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属于出现重大负面新闻的情况,所以我们拟在4月份进行“红刊绩优指数”成份股更新时将其从”绩优指数”中剔除。

下面我们对公用事业行业中业绩表现较强的三家公司进行分析。

三聚环保

截至本周五,三聚环保总市值597亿元,是公用事业二级子行业环保工程及服务中排名第一的公司,也是国内环保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几年业绩呈飞速增长的势头。从2013年到2016年,三聚环保所实现的营业收入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4.4%,是“红刊绩优指数”所有100家公司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公司。同期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99.19%,排名也相当靠前。

根据三聚环保2月28日发布的业绩快报,2017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幅为56.39%,继续保持高速成长态势。

公司201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1.42元,较2016年同期增加2.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3.59%,较上年同期增加3.86个百分点。2017年末,该公司总资产为253.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36.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87.8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39.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4.86元,较上年末减少7.43%。每股收益与每股净资产未与净利润同步增长的原因是由于2017年进行了10转5派2的利润分配所致。公司在发布业绩快报的同时,也发布了2018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亿元~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52%~48.84%,实现2018年首季开门红。

三聚环保于2010年4月上市,7年中有6个年份的利润分配都是转增步增长的高成长特性。2017年大概率仍会进行送转+派息的分配方案。

估值方面,三聚环保的动态市盈率为23.6倍,既低于环保子行业38.49倍(剔除负值或数值大于500的股票)的行业均值,也低于公用事业41.41倍的行业均值。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三聚环保明显属于高成长低估值公司。那么,其基本面情况又如何呢?

三聚环保是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创业板成份指数中权重位居第4位。主营分为4大类,一是从事催化剂、净化剂等能源净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二是为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等能源化工行业及油气田开采业提供成套的净化工艺、装备及成套服务,以及可循环使用的能源净化产品等能源净化综合服务;三是为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等企业提供产业转型升级、原料改造、尾气综合利用、环保治理等整体技术解决方案、项目总承包、方案实施及综合运营服务;四是为企业的清洁能源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物流、销售的增值技术服务。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通过项目建设帮助石油炼化、煤化工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延伸,完成企业向资源利用率高、产品附加值高、节能环保、安全风险低的现代新型产业转型。2017年公司凭借悬浮床加氢、焦化烟气治理、费托合成、低压氨合成等创新技术优势,保持公司在国内重质化石原料深度加工、民营焦化及化肥改造领域的市场份额,实现业绩稳定增长。目前,公司服务的焦化行业的业主逐步完成升级改造,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三聚环保2017年8月宣告进军绿色生态农业,之后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推进速度超出预期。截至2017年底,公司已经与大约300个县级单位完成对接,50个项目进入设计建设阶段,其中南京勤丰、河南拓农、内蒙古爱放牧、宁夏同心、黑龙江建三江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生产出了合格的炭基肥。另外,公司的钌基低压合成氨项目进入调试阶段,在手的3套百万吨级MCT悬浮床加氢项目稳步推进,后续订单值得期待。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可有效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实现秸秆的资源化、高值化利用并改良土壤环境。生物质综合利用包括炭基复合肥及绿色能源两条工艺路线,与公司的悬浮床加氢及钌基低压合成氨项目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研发方面,该公司持续进行重点科研项目的攻关。2017年开展了《劣质重质油品悬浮床加氢技术开发与推广》、《生物质绿色能源生产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压氨合成技术开发》、《催化剂、净化剂以及废剂回收》四个重点项目研发。2017年上半年研发投入高达869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8.01%,较2016年同期增加了81%。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共申请了514件国内外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62件,实用新型专利52件。

碧水源

碧水源与三聚环保同属于环保工程及服务子行业,截至2018年3月16日,碧水源总市值为523亿元。在环保行业中仅次于三聚环保,排名第二,同样是环保领域的执牛耳者。从2013年到2016年,碧水源营业收入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1.58%,同期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0.08%,增长率相当可观。

根据该公司今年2月底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17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51.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幅高达70.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幅为38.86%。基本每股收益0.816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25%,较上年同期提高2.45个百分点。

从估值上看,截至3月16日,按2017年每股收益0.8165元计算,碧水源市盈率为20.39倍,明显低于环保子行业38.49倍的行业均值,以及公用事业41.41倍的行业均值。很明显,公司股价仍处于价值洼地中,有较大的价值修复空间。2017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51%,在环保行业属于偏低水平。同时公司三季报在手现金46亿元,稳健的财务结构使公司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碧水源在深市创业板上市,权重在创业板成份指数中位居第4位。公司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深耕于水净化领域,是高科技环保企业。公司在水处理领域拥有全产业链,特别是给水、污水处理、污水资源化及家用与商用净水设备技术开发、核心设备制造和应用。

公司主要采用先进的膜技术为客户一揽子提供建造给水与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厂与海水淡化厂及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技术方案设计、工程设计、技术实施与系统集成、运营技术支持和托管运营服务等,并制造和提供核心的膜组器系统和核心部件膜材料。是全球最大、产业链最全的膜技术企业之一。另外公司研发、生产与销售家用及商用净水器产品,并提供城市水生态系统治理、市政与给排水的工程建设服务。

碧水源的膜法水处理是公司发展的根基和长时期称雄市场的核心动力。除反渗透膜外,碧水源的微滤膜、超滤膜、DF膜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从长期来看,环保标准的提高、监管趋严为公司污水处理提标新建及改造、自来水净水等膜法水处理相关业务都将带来新空间。

公司是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关村自主创新品牌企业。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膜技术,是中国唯一一家集全系列膜材料研发、全系列膜与设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的企业;同时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承建大规模(10万吨/日以上)MBR工程最多的企业,约占全世界总数量的50%。MBR技术全国总处理规模超过2000万吨/日,万吨级膜法水处理工程项目共154项,已覆盖全国25个省市,总处理规模达到1041.51万吨/日。同时,公司可以将污水通过自主创新的“MBR+DF”技术直接达到地表水II类或III类,是国内唯一拥有该技术并完成大规模工程应用的环保企业。公司目前独自承担、牵头或参与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有7项,截至2017年6月30日,获专利共计327项。

碧水源是我国最早开展PPP模式的公司之一。自2007年起,碧水源便与全国超过30多个省市国有水务公司以PPP模式组建近200家合资公司,服务人口近一亿。在财政部前四批示范项目中,公司入选数量为水务企业首位。2017年公司PPP合同额接近500亿规模,目前公司项目均顺利推进。

联美控股

联美控股规模不大,目前的总市值仅为220億元,在电力行业中居中游位置。但是该公司2009年至2016年净利润连续7年递增。从2013年到2016年,其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2.01%,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71.45%。这在周期性行业中非常少见。另外,公司2016年综合毛利率达46.62%,净利率达35.01%,净资产收益率达28.17%,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虽然公司没有公布2017年全年业绩情况。但公司2017年三季报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3.38亿元。同比增长18.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8亿元,同比增长56.83%。供热企业营收及现金流主要集中在每年一、四季度。因此,2017年全年业绩有望继续大幅增长。

估值水平上,截至3月16日,联美控股的动态市盈率为25.3倍,明显低于电力子行业40.62倍的均值,也低于公用事业行业41.41倍的行业平均值。

联美控股属于沪市主板公司,前身为沈阳黎明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后经资产置换、股权转让,主营业务聚焦于为沈阳市浑南地区提供城市供热服务;2008年正式更名联美控股。目前公司主营为供热、供电、工程及供暖管网接入服务。公司是区域供热龙头企业,在沈阳地区处于垄断地位。公司供暖技术先进,通过组合热电联产、热源调峰以及分布式微热源,最终形成主、次、微三级协同供热服务体系。与传统方式相比,主、次、微热源组网可获得较高的能源利用率(预计可节能30%)、较低污染物排放水平。此外,公司也是水源热泵应用的领先企业,可将低品位热能提升温度后用来加热一次网供热循环水,高效利用热源厂效能。公司旗下国惠新能源及沈水湾拥有国内单体装机规模最大的水源热泵项目,目前公司水源热泵技术的供热面积逾200万平米。公司还与国内高校合作开发高效煤燃烧技术,供暖采用低品位且价廉的褐煤资源,与大部分供暖企业采用动力煤相比,可显著改善供暖成本。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供暖行业实践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精简岗位安排,高效提供供暖服务,从而显著改善成本效益。

2017年底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共同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提出加快推进燃煤热源清洁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等意见。公司作为大型集中供热企业,发展方向与行业趋势高度契合,想象空间巨大。

公司在供暖和接网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产,加码环保清洁利用,致力于成为环保及清洁能源利用综合服务商。公司内生及外延发展思路清晰;2017年三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价值超过50亿元,为业务拓展储备了充足弹药;大股东实力雄厚,提供资源整合优势。

2018年2月1日,公司公告称拟出资3600万美元购买以色列3D成像解决方案及算法研发公司(简称MV)17.36%的股权。此次投资完成后公司将成为MV公司第一大股东。截至本次投资前,MV公司主要股东包括美国高通、Flextronics、欧菲光和舜宇光学科技等全球知名高科技企业。MV公司在图像处理和光学系统方面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拥有世界领先的编码结构光技术,即3D成像引擎技术。这是公司继2017年10月底增持信达财险、战略性加码金融领域之后,此次进一步拓展非供暖主业投资。公司积极布局多元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平滑单一供暖主业的业绩波动、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公司在股东回报方面也做得不错。2017年下半年公司实施了10派1.6元的利润分配,现金分红率31.28%。2018年2月6日,公司控股股东联众新能源及联美集团提出2017年度利润分配预案, 拟于2018年上半年以不低于2017年下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0%进行利润分配或进行股份回购。分红将直接提高股东回报,而回购股份将提升每股收益与每股净资产,进而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股份,享受资本回报。

猜你喜欢
公用事业
我国公用事业监管的法治路径
试析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社会影响
双层股权结构在公用事业领域的应用研究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
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过程中的政府参与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用事业企业多元化发展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研究
兵团新建市公用事业市场化发展思路探讨
社会治理创新的反思理性合同模式
公用事业的经济效率及交易成本最小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