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红利”来临养老金融将扛大旗

2018-05-14 14:21邓鸿雁
中国商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老龄服务业养老

邓鸿雁

银发浪潮来袭,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但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为代表的

批专家学者则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长寿红利”会接踵而至,保险、银行、基金等养老金融将对“长寿红利”落地发挥出旗帜性作用。

“长钱”是养老金融的方向

“‘藏富于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抓手,”党俊武说。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美国人不愿意储蓄,实际上这是个极大误解。2016年,美国老百姓的存款和现金占家庭金融资产的30.71%,而私人养老金和部分证券投资这些典型的“长钱”占比则达到69.29%。简单地说,美国的“长钱”与“短钱”的对比关系是“七三”结构,而且“长钱”总量巨大,仅私人养老金一项就达到了25.33万亿美元。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家庭金融资产主要是银行储蓄,商业养老保险总量不大,“长钱”与“短钱”的对比关系最多是“二八”结构。事实上,美国金融资产的主体部分已经是以“长钱”为核心的老龄金融,而我国的金融仍然是以“短钱”为核心的传统金融。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竞争正在演变成为“长钱”与“短钱”之间的博弈。显然,在这方面我国尚处于弱势,拿着“短钱”和别人的“长钱”竞争,结果无需多言。从未来的国际金融竞争来说,做大“长钱资本池”应当是我国金融业新的战略主攻方向。

那么,做大“长钱”说起来复杂,其实也十分简单。这就是“藏富于老”,也叫作“投资于老”。“长寿红利”包括方方面面,从金融經济的角度来说,党俊武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年轻人口做好老年期生活准备的巨大刚性金融需求。老龄社会在本质上就是金融社会。在年轻化的社会,“养儿防老”可以解决一切养老问题。但在老龄社会条件下,除了亲情之外,我们必须要依靠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年轻时购买,年老时置换产品和服务,这是所有人到了老年期时的根本制度安排。目前,我国这一类金融人口的总量大体上在4亿左右,蕴含着海量的刚性金融需求,是下一步我国金融业的战略主攻方向。

第二个方面是规模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带来的海量金融资产需要管理。除了少数人外,大多数老年人口是社会财富的拥有者。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的总流量在10亿左右,如何管理好这10亿流量人口的海量金融资产、如何确保这些日益庞大的金融资产保值增值,这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三个方面是巨大的老年人口流量带来对产品、服务和房地产的巨量老龄产业刚性需求,如何通过投融资体系的开拓创新和制度安排使之变现,这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蓝海领域。

“一句话,长寿时代带来了巨量长寿人口,也带来了新的海量金融需求,这是老龄社会条件下以需求为核心的现代金融经济的新动能,也是我国金融业进入新时代的最大增长点。”党俊武说,这三方面合在一起,就是他讲的老龄金融概念。可以说,未来,中国将成为老龄金融业潜力最大的市场。

而在欧美等国家风行的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也在中国悄然现身,开始为自理、失能或失智等不同情形的老人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居住设施和服务。在过去几年中,万科,保利,绿城,首创等房企巨头纷纷布局养老地产,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等险企巨头则不约而同发力养老社区,意欲在前景良好的健康养老市场中多分得一杯羹。

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8家保险机构共投资了29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等东部沿海18个省(区、市)占地面积超过了120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金额近680亿元,床位数超过了4万个。

养老服务市场将进一步开放

2018年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关键年,养老服务业巨大市场即将进一步开启。2016年12月,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此后,各地方陆续提出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继民政部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列为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后,养老服务市场放开步伐不断加快。截至目前,已有29省(区、市)相继提出了开放养老服务市场,26省(区、市)明确提出向外资开放。

在配套政策保障方面,将使养老服务相关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化规划、区域规划等相衔接;着力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采取建立基金、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多样化信贷支持。

“为了解决用地问题,还可能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土地资源公开化体系,出台支持整合改造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实施细则,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可能会设立养老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及实施细则,创新金融手段,采取房地产证券化的方式减轻融资的压力。”一位权威人士表示。

PPP模式也仍被看好。民政部今年7月6日召开了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研讨会,强调未来仍将借助PPP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PPP模式能够降低养老服务发展融资和运营成本,提高闲置场地使用率,进而解决用地难的问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关博说。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以PPP模式发展养老服务业,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当前养老服务业刚刚起步、盈利模式还不清晰的情况下,为了激活市场活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政府应当以“筑巢引凤”的姿态提供硬件保障、政策支持和系列公共服务,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严格规范市场行为,做好监督。

第六大“社保”亟须加快向全国推广。不少专家表示,推动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险加快在全国扩围将成为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业的另个重要政策发力点。

7月6日,国家卫健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长期护理商业保险,以及与老年护理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这也是国家层面对护理服务业所做的首个顶层设计。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经在青岛、上海等15个试点城市和北京、河北等多个省(区、市)的非试点区域展开,覆盖人群大约为4800万。截至2017年底已有超过7.5万人享受到了保障待遇,赔付护理保险金大约达5.7亿元,基金支付比例超过了70%。“在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带动了试点地区相关产业投资约70亿元,直接拉动就业4万多人次,有力地促进了护理服务业市场的发展。”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和君健康养老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卓君说。

“长期护理保险解决了养老机构购买资金的难题,引导居家社区护理服务力量加快培育形成。提高了医疗与养老服务的结合效率,解决了医疗机构长期压床问题和部分基层机构‘吃不饱的问题。”在关博看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向全国范围扩大已是大势所趋,下一步应加快形成可推广复制的基本政策框架。

猜你喜欢
老龄服务业养老
养老生活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德江县老龄办调研农村互助幸福院选址工作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联合国援华第七周期老龄课题研讨会在黔召开
全省老龄办主任会议在筑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