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孝安
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对人们的言行有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选择后者,靠的是觉悟,最终检验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领导干部努力把握衡量共产党人政治觉悟的价值标准,引领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于实现政治认知到实际行动的转化,做合格共产党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在现实生活中应坚持和把握哪些价值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问题,2014年3月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指出“三严三实”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2015年1月12日,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突出强调,全党同志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把四个意识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党性锻炼的全过程;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价值观的一系列要求,是对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觉悟的本质要求,是为官做事的尺度。政治觉悟是以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言行作标志和衡量的。从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利益观、纪律观和群众观等方面来看,衡量政治觉悟主要有以下四个价值尺度。
共产党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坚定理想信念是其本质使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把解放全人类、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根本利益,作为整个共产主义运动所追求的最终价值理想。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讲理想信念,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立场和价值追求,以信仰的力量去完成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这说明了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根本所在,也说明了共产党在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共同体、信仰共同体。今天我们重申共产党人的价值理想,就是要初心不忘,初衷不改,先锋队的精神气质、道德操守不丢;时刻以共产党人对国家民族人民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承诺来警醒自己、激励自己继续奋勇前进。
坚定理想信念既是原则,也很具体。检验一个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其价值尺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是否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按照党章对党员所尽的义务要求做到了、做好了,就是理想信念坚定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具有客观标准的,那就是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共产党员。”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该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二是是否具有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一名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其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没有政治定力。”这就看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能否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要看能否在“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中,不忘初心,意志坚定;要看能否在各种诱惑、算计,各种讨好、捧杀中,坚守底线、神清气定、养浩然之气;要看能否在事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经验等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毫不含糊、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坚持不懈地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三是能否自觉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共产党员只有不断与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作斗争,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无产阶级觉悟和阶级意识,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忠实的和坚定的共产党员。当前意识形态面临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出现了过时论、无用论、有害论的错误看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了对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清晰的模糊见解;对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出现了渺茫论等错误认识,对于那些有意歪曲、肆意攻击党的理论和理想的错误言论,必须擦亮眼睛,旗帜鲜明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對领导干部来讲,是否坚定“四个自信”是检验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试金石。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纵观党的历史和现实,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在整个党的事业和党员生命中带有“风向标”“指挥棒”的作用,是真正带有灵魂性、决定意义的东西。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是不断校准党员思想行为的基点和中心点。一旦在政治立场、政治追求上出了偏差,或者说在为谁说话、替谁办事方面出了问题,就会失去政党一员的基本底色。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党章对党员的诸多规定和要求中,核心的是“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立场,保持“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的政治追求。忠诚是无数共产党人用信仰和理想、生命和鲜血淬炼的核心价值,是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既然在党旗前宣誓,就要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作为党的干部,第一身份是党员,无论从事那一项具体工作,都是受党指派,都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要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这就告诫全党,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是最高原则,是最核心的价值尺度。
对党忠诚具有纯粹、具体、无条件的特性。对党忠诚体现到对党的信仰忠诚上、对党的组织忠诚上、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上。能否坚守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既是对党忠诚的决定性因素,又是考察对党忠诚的核心尺度。新形势下检验领导干部是不是忠诚,其价值尺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忠诚的重要检验。在党的所有紀律中,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排在第一位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对党性原则的重要考量,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定力的重要标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归根到底,是要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看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定不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统一领导,做到思想上充分信赖,政治上坚决拥护,组织上自觉服从,情感上深刻认同,行动上始终跟随。核心就是方向。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衡量每一位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强不强的重要试金石。二是能否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公道、公正、公心,是共产党员的价值信守和基本准则。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领导干部能不能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是否对党忠诚,很重要的就是看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正确处理全局利益和部门利益、组织与个人、上级与下级、党性原则与个人感情、制度与潜规则、长远与眼前、义与利等关系。在选择面前,是存小心思,耍小心眼、谋小利益,还是一心一意为党和人民利益着想,就体现了对党是否忠诚。个人主义者心中只装着自己的小九九,而党和人民利益没有半点位置。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公开处和私底下是衡量领导干部真忠诚和假忠诚的标尺。尤其面对改革考验,要以国家大局为重,保持从容淡定的心态,自觉服从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忠诚应该是领导干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拥有的自觉和习惯。三是是否自觉与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我们党内的实际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没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全党利益的关系,将自己的个人利益凌驾于全党利益之上,有的当“两面人”、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一套、做一套;有的对中央大政方针打折扣、搞变通、搞选择,甚至另搞一套;有的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个别党员干部公开妄议中央;极个别的领导干部政治野心膨胀、搞阴谋活动,可能造成党的分裂。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要坚决同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作斗争。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丢掉了宗旨,就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所向是执政党最根本的政治基础。人民立场是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代表人民利益是共产党的全部利益所在,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优越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立场、人民至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
领导干部的工作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判断的根本标准就是群众观。新形势下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人民创造、人民所有、人民评价。检验领导干部是不是坚持人民立场,其价值尺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是否坚持人民评价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坚持人民评价标准,意味着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尺,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奋斗,努力使发展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群众检验。二是能否正确处理与群众的关系。领导干部价值观的本质问题是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判断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坚持人民至上,很重要就是看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处理好以下关系:第一,依靠群众与引导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群众中蕴含了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党的领导、党的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群众的创造,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能是服务群众和引导群众,这要建立在尊重群众的基础上,不能仅仅是命令,更不可能是包办代替,个人英雄主义、低估和瞧不起群众是绝对不允许的。第二,向人民群众负责和向领导机关负责的关系。向领导机关负责和向人民群众负责是一致的,不能把向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对立起来,不能眼睛仅仅盯着上面。第三,群众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第四,用权与监督的关系。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掌握和使用权力,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个人或者少数人私利的工具,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能够听得进不同意见。三是能否自觉与一切脱离群众的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新形势下,有的干部把“升官发财”当作人生信条,有的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朝权在手,便把利来谋,有的领导干部当官做老爷,热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的漠视群众疾苦,有的甚至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有的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对此,要坚决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自觉同一切消极腐败作斗争。
为官从政,就应当图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而不是为一己私利。对党员干部来说,官位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选择当干部就是选择了为人民当公仆。为做事而为官应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追求。马克思说过:“当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得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讲政治、对党忠诚的最大考验就是看能否为党尽心尽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检验领导干部是不是勇于担当,其价值尺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担当大小,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有多大事业。“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坚持政治立场政治追求、保持对党忠诚的品格,平时容易遇事难,顺境容易逆境难。在关键时刻要经住考验,就要有担当精神和斗争精神,在提倡什么、鼓励什么、抵制什么、反对什么上必须有所选择、亮明自己的立场。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当“开明绅士”、搞“爱惜羽毛”、做“好好先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认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二是是否坚持“三严三实 ”。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思想精髓。“实”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方向、价值导向、工作取向。“三严三实”是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标识和行为准则。严于修身、严于用权、严于律己,强调了领导干部哪些不能做、不该做,必须守住底线;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则强调了领导干部应该怎么做,要有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持怎样的一种态度。做人上不“严”,做事上不“实”是党性不纯的表现。三是能否自觉与一切消极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新形势下,有的领导干部觉得当干部“没有多大意思”,出现了“为官不为”消极怠懈的问题,产生了当“太平官”的心态,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等等,这恰恰反映了做官的价值观念存在问题,以为当官就是图清闲、得好处、抖威风、耍特权。“为官避事平生耻”,对于“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的思想和行为要进行坚决的斗争,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时刻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
“知之非艰,行之惟难”。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覺悟,是不断进行理论武装、正心修身的过程,是勇于实践、敢于斗争的锻造过程,是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过程。要努力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做有政治觉悟的先锋战士。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方 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