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政治意蕴

2018-05-14 17:29赵建平
党政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强国中华民族现代化

赵建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的要义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伟大实践的社会历史坐标,具有深刻的政治意蕴。

一、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时代课题,科学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时代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民族复兴的社会历史内涵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

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深入思考和科学论述,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此集中加以概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紧密结合,体现了历史思维与战略思维有机统一。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话强调:“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同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二〇一〇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这一问题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从理论思维高度进一步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或者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时代特色、实践特色。

正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观引领下,党的十九大作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并着眼于战略安排的实践推进构建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策体系。这些攻坚之策,举其大者即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的道理,就在于在当代中国,党的初心和使命与伟大梦想有机统一。在当代中国,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现实含义上理解和把握初心和使命,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和政策体系上把握和理解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要求、现实规定和实践路径,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实干兴邦,才能带领各族人民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稳步迈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二、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稳定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的决策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形成、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前实现解决人民温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二是形成和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是形成并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即在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这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阶段是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的第三阶段的标志性范畴,是值得珍视和重视的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

纵观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表述与当年毛泽东主席反复强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社会主义强国”遥相呼应。1964年12月13日,毛泽东在审阅周恩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加写了一大段话:“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取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時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周恩来在政府报告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宣告:“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纵观党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拓展提升。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用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表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表述一直使用到十九大报告之前。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实现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首先“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在历史发展意义上,同“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阶段相适应,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本质。这就说明,十九大报告的“两阶段战略安排”,不仅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上作出调整,而且在现代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上做出提升,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内涵的与时俱进。而“强国”的表述也是对“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领域性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整合提升。

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战略布局探索及其引领推动的历史性变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战略逻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性变革基础上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战略逻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会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一道,构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表述,都强调“全面”二字,体现了“社会主义是全面的”这一基本原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协调进步的内在规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价值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发挥极其重要的目标引领作用。

三、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的价值维度,拓展完善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在探索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程中,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里面有很大的政治。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高度指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二〇一三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同志从塑造国家形象的高度指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的内容之一是“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 。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高度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和“美丽中国”的亮色。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构筑起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坚固根基。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也将会为人类社会特别是正在谋求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总之,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洁、环境更优美” 。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强国中华民族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秦晋争霸
我的女巫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