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清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上海市制造业企业用工状况报告》,研究分析了2012—2017年上海市制造业登记就业人数、工资收入等变化趋势。报告显示,上海制造业登记就业人数占上海登记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从2012年3月的28.4%下降到2017年3月的21.2%;然而从收入水平来看,就业人员的平均月收入自2012年以来,五年年均增长幅度为14.1%,达到5816元,既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也高于全市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速。
制造业转型正当时
报告显示,上海重点发展的工业,如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等,就业人数呈持续增长态势,如汽车制造业登记就业人数由2012年同期的14.2万人上升到2017年3月的16.8万人,增幅为18.3%;医药制造业由4.1万人上升至4.4万人,增幅为7.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则由27.2万人上升至27.5万人,增幅为1.1%。
从人均创造的利润情况看,上海制造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值为13.8万元/人。其中,汽车制造业为47万元/人,傲居榜首;其次为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达到17万元/人;生物医药制造业14.5万元/人,位列第三。
四类人才受青睐
《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对于上海未来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要求,这同时也是对制造业高端人才、智能人才、绿色人才、服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端人才。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10年—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预测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需求为3067.1万人,短缺为105.8万人。我国制造业人才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尚不能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需求,大国工匠和创新型技术领军人才、技能紧缺人才是未来制造业人才需求的核心。
智能人才。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工信部发布的《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确定了两大时间节点和十项重要任务,规划明确提出着力加强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并做出了相应部署。据英才网的最新招聘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制造行业人才需求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2%。从职位上看,自动化研发、芯片开发、嵌入式开发等職位成为热门,有的已出现人才供给不足现象。
绿色人才。绿色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0%、70%和8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刻不容缓。
对此,工信部提出了建立健全绿色标准、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等具体要求,这些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供给。
服务人才。制造业服务化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具体而言,就是不断强化面向客户的个性化研发设计、咨询规划、金融支持、供应链管理、在线监测维护等业务。未来产业工人的发展将不再拘泥于一门技术,还可能需要“触类旁通”的不同领域的能力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