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体验中可理解语言输入对高职生学习潜能发挥的影响研究

2018-05-14 16:11洪赛赛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2期

洪赛赛

摘要:主要受由学习能力引发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限制,当前高职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文章旨在通过可理解语言输入流程设计,采用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体验教学,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动机,发挥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多元体验;可理解语言输入;学习潜力

高职院校以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忽视语言学习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薄弱,引发他们在语言输出时顾虑多、动机不明确、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感到厌倦等。文章旨在通过多元体验中可理解语言输入流程设计,改变学生学习现状,传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萌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动机,发挥学习潜能,消除语言输出障碍,最终成为语言能力达标的综合技能型人才。

一、文献综述

(一)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课程设计和情境模拟为主,通过学生参与体验,激发学生灵感,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感悟中探究知识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库伯把体验学习描述成一种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学习过程[1]。

(二)二语习得与学习假说

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主要强调,输入可理解习得语言时,语言难度应该比学习者当前认知高一个维度。即如果学习者现有水平为“i”,输入的语言应为一个小的提升, 即“i+ 1”。学习者主要通过“i+ 1”难度的可理解语言的大量输入获得情境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交际语言,以达到学会语言的目的[2]。同时,克拉申还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该假说除了强调语言的可理解以外,还指出妨碍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三个主要心理因素是:动机、自信心和顾虑[3]。

二、高职学生学习语言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高职学生学习现状

1. 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集中体现在听、说、读、写等语言应用能力上。一直以来,困扰学生提高英语听力的主要因素是对句子的理解易受个别生单词的影响,从而出现“一叶障目”的现象。听力有效输入的缺失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口语输出也成为一大难题,主要体现在学生无法灵活运用句子完成简单语言交流,聽力和会话能力存在很大不足。

2. 缺少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意义不明确,甚至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部分学生表示学习英语完全是因为学校课程要求,他们认为英语应用离自己很遥远,学好学坏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没有影响。这样导致学生对待英语学习在思想上漠视,在学习中排斥,在行动上无作为。

3. 自信心不足

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形成了“我英语成绩不好是因为我不是学英语的料”这样消极的自我定位和暗示。又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缺失,学生在接触英语时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都对语言学习形成一定的阻碍。

(二)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1. 自主学习能力差导致知识储备不足

高中阶段的灌输式教学,使高职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进入大学后,他们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以及知识吸收,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并直接导致知识储备不足。

2. 教材不符合学生特点

从全国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来看,主要存在内容简单、情境老套,不符合当前时代背景,学生难以从教材中找到兴趣点,学生阅读效率普遍较低等问题。同时,现有教材涵盖的题材比较窄,无法提供不同风格的语言材料,导致学生阅读信息单一,无法全面了解语言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3. 课堂授课形式单一,缺少师生互动

高职院校教师在接触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上处于弱势,与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师还存在一定差距。另外,因为授课任务繁重、学生底子弱,也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难以创新,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听的层面。

三、多元体验中可理解语言输入流程设计

(一)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课程设计全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境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将情境中所展现的知识进行有效构建,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学模式也应发生改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切换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在课程设计中,课前教学材料选取、课中教学设计、课后教学回顾等环节,均应以体验式教学为指导内容。

第一,在教材选取上,精选学生感兴趣且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英语学习材料,材料的难易程度应符合克拉申的“i+1”可理解输入假说,扩大输入信息量。随着信息输入量的扩大,有层次地提升知识输入难度。教材及配套材料应符合以下两个标准:一是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情境的理解和认知。二是能够提供听力配套教材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且能够根据内容进行情景剧排练。

第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应以学生体验为中心,还应该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略高于当前水平的语言输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语言输入。

第三,在课后教学回顾中,重点为学生配备相应的语言输入扩展材料,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基础上,以多元体验的方式为学生呈现虚拟的现实情境。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打造多元体验情境

信息化教学策略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的综合运用解决传统教学方式单调、刻板,教学效率相对低下,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问题。多媒体教学下图片、文字及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让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课程讲解前,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图片等多种信息资源调动学生兴趣,为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提供前期语言输入。同时,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的推广,让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信息流动更加频繁、便利,还能实现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方,同时也是资源的提供者。

(三)以课堂互动确保学生参与多元体验活动

为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当前课堂中许多教师都会采用互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在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从简单的日常对话开始,先模仿再拓展,在交流中逐步树立自信。另外,小组间交流合作也是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轻松状态下自由发挥,稳步进行输出,以减少焦虑情绪对语言输出的影响。

(四)设计可理解语言输入达到最佳知识吸收效果

克拉申“i+1”的可理解语言原则强调教师在设计语言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并以此为基准,选取比学生当前水准高一个层次的语言作为输入内容。同时,结合课堂教学的限制性,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补充更多“i+1”模型的可理解输入语言材料。除了考虑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和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以外,还要考虑语言材料是否地道,尽量避免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和干扰。材料的选取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以可理解为首要原则,稍稍高于学生当前知识水平。

四、流程设计对学生潜能发挥的影响

综上所述,多元体验中可理解语言输入流程设计,可以从多角度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

(一)培养良好的學习习惯

语言学习是一个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组合、构建和更替的过程,语言知识的获得、能力的转换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完成。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制定与目标相适应的阶段性学习计划,从多元体验的角度为学生创造可理解语言输入情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课程安排选取当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趣的材料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语言学习时产生的焦虑、紧张及其他负面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

(三)减少语言输出顾虑

如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课堂互动时,往往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害怕交流的情绪。可理解语言的输入给学生口语表达提供丰富的语言储备,基本语料的积累可缓解学生的焦虑,让学生能顺畅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表达能力。

(四)提升语言实际综合应用能力

多元体验中可理解语言输入的关键是通过课程设计提升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多元体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程的多元化体验,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乐趣中不断进行可理解语言输入,最终在大量可理解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形成语言的合理输出。

五、结语

文章侧重多元体验下可理解语言输入流程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可理解语言输入的界定有较大区别。因此,在设计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石雷山,王灿明.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49-50.

[2]Krashen, Stephen D.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 House,1985:1-4.

[3]Krashen,Stephen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M].Cambridge:Pergamon Press,198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