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蕊伶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十分强大的审美感染力。音乐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不仅博得了古今中外很多著名思想家的密切关注,而且对教师的音乐教学和学生的音乐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进行音乐审美时,如果能够密切关注审美能力的提升,不仅利于深化其对音乐的体验与理解,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习音乐的兴趣。文章从学生如何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这一角度,对音乐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字:音乐审美教育;内涵;功能
音乐教学实质上就是音乐审美教学,通过音乐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慢慢领悟与升华的过程。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应秉持谦逊、平和的心态,探索多元化的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路径与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聆听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以不断强化自身的音乐修养。
一、学习优秀音乐曲目以发现音乐之美
俄国大文豪契诃夫曾说:“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像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他所传达的思想是音乐是美妙的,能够点亮人们的现实生活。但是,要想感受音乐之美,就必须具备音乐审美能力。
学生要想具备音乐审美意识并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就要对音乐持以高度的热情,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唱歌,并学会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曲目。只有在切实感受到音乐之美,并对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后,学生才会潜移默化地实现自身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的提升。例如,在欣赏教材中《歌唱祖国》这一曲目时,通过跟唱、聆听,学生就能慢慢发现歌词中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歌曲中对祖国森林山川、田园庄稼和春苗秋果等的细腻刻画和形象描绘,体会歌曲所蕴含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强化审美技巧训练以挖掘音乐之美
不同的学生个体对音乐节奏、音乐力度、和声表演、低音高音等都有着不同的感悟,并且,学生对这些方面的审美能力也有所不同。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综合各种因素,采取生動、多样的教学方法,搭建利于师生友好交往的平台,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融入到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和品悟中来,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阅历,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作为学生,首先应对教师课堂所教内容进行理解、消化与吸收,同时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强化对审美技巧的训练,可以对积累在头脑中的各种音乐记忆表象加以灵活运用,从而使自己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都能合理发展和培养自己的音乐才能。
三、积极参与艺术实践以感悟音乐之美
学生通过参与艺术实践,可以切身感悟音乐之美。具体来说,可结合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对于一些没有乐器专长的学生,可采取参加合唱团的方式,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人选舞蹈队。通过合唱团排练、乐队排练以及演出等多种形式,真正理解作品,并为欣赏音乐之美奠定基础。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尤为关键的是,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并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另外,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自信。
四、塑造完美人格以升华音乐之美
音乐教育不仅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有助于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说:“借助于音乐唤醒人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观念,是自我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同样,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体现音乐社会功能的说法。他还指出音乐具有修身养性的功能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可见,音乐的社会功能已经得到了古今中外诸多人士的认可。
此外,音乐的审美能力还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一作品时,其铿锵有力的节奏、宏伟明亮的旋律以及极具号召力的音调能让听众为之振奋,并生发出一种爱国激情。又如,在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能通过音乐感悟生命中的悲欢离合,进而产生冷静思考现实问题,用坚强乐观的态度来解决现实困难的心态。
五、结束语
总之,学生要想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意识,就应强化音乐理论知识的积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日常学习中,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思维规律,以达到培养审美意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