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宪
龙江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同时也是国家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县。自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开发重要论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的要求,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一治本之策,通过创新扶贫模式、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利益机制,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叠加和全覆盖,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主导产业双赢目标。截至目前,全县扶贫产业已实现贫困户全覆盖,有2个产业叠加带动贫困户2461户,占贫困户的51.9%;有3个及以上产业叠加带动贫困户1840户,占贫困户的38.8%,全县贫困户户均增收3930元,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贫困地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通过改革创新,在特定领域先飞,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按照指示,本着减少贫困户经营风险和保证持续增收的原则,结合县域主导产业,认真谋划产业扶贫。2013年,依托元盛公司,启动了《高档肉牛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经过几年实践,鉴于和牛改良效益高无风险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将和牛改良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扶贫重点产业之一,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2016年下半年,经多方考察和论证,综合分析食用菌市场前景广阔、全县生态环境优良、周边生产原料充足、人才技术充分保障等优势,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全覆盖的扶贫产业,全方位谋划,锁定高端,全链推进,保证产业的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2017年,鉴于部分乡镇素有种植瓜菜的传统,也拥有良好的市场知名度,县委抢抓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北菜南销”的历史机遇,大力扶持瓜菜合作社发展,鼓励合作社投身产业扶贫,充分释放合作社技术优势、规模优势、信息优势,带动贫困户增收。为高效推进扶贫产业,分别成立了县级高档肉牛产业、食用菌产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牵头县领导,配齐配强人员,细化工作职责,加强对扶贫产业的宣传、组织、指导和服务,解决产业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包片包户制度,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免费服务、全程服务。同时,将产业扶贫纳入目标考核,增加考核权重,提高各级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的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指出,“现在大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措施比较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直戳要害、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当前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县委、县政府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原则,针对贫困户的意愿和能力,创新扶贫模式,固化扶贫机制,确保贫困户可持续增收。在高档肉牛产业上,依托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元盛公司,围绕普养和规模养殖,共探索了四种模式。一是实施“政府+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模式,采取政府扶持、犊牛回购、企业让利等方式,带动贫困户1976户,年人均收入2660元;二是实施“国有资产+龙头企业合作经营”模式,组建龙江现代化牧业示范场,固定资产出租,保底收益,按比例分红,带动贫困户326户,年户均增收920元:三是实施“龙头企业+金融”模式,由政府和企业实施双重担保,帮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贷款投资参与养殖,贫困户不承担风险,带动贫困户997户,年户均增收2500元四是实施“合作社+政府+金融”扶贫模式,组建养殖扶贫合作社44个,人社贫困户2840户,年户均分红816元。在食用菌产业上,共探索两种模式。一是实施“国有资产租赁分红”扶贫模式,绿洺公司年租金600万元全部用于贫困人口分红,人均增收600元,实现食用菌产业扶贫全覆盖:二是实施“务工就业”增收模式,菌包厂和食用菌基地日常经营管理固定用工200人,人均年劳务收入2.4万元;挂袋和采耳繁忙季节,带动一般农户及贫困户就业2000人次,生产季节人均劳务收入达到4500元。在瓜菜产业上,共探索两种模式。一是实施“合作社+产业+贫困户”扶贫模式,全县44家瓜菜合作社参与产业扶贫,共带动贫困户320户,年户均增收750元;二是实施“网店+网货+龙头企业+贫困户+农家小园+政府”的“六加”模式,带动贫困户和“边缘户”1000户,贫困户亩收益可达3000~5000元。
政策制定和落实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重要保障。坚持政策撬动,调整资金投向,在原有普惠政策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户实际又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确保贫困户全部参与到产业中来。围绕和牛改良,全面落实见犊补母政策,针对购进基础母牛费用较高的实际,选择有养殖意愿和自筹能力贫困户,每户限定购买16月龄以上基础母牛2头,县财政每头给予补助3000元,交售时每头犊牛再奖励1000元,部分乡镇又进行了二次补助;鼓励企业让利于贫困户,元盛公司回收价格在原有高于市场20%的基础上,每公斤又上浮0.5元,每头犊牛再奖励改良户400元,切实增强政策的支撑力。围绕食用菌产业,由县财政提供启动资金,贫困户无需参与经营管理即可分得红利600元。围绕瓜菜种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向瓜菜合作社及贫困户投放贷款;启动“农家小园电商精准扶贫”项目,县财政投入扶持资金100万元,建立农家小园1200亩。围绕特色扶贫产业,鼓励各乡镇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积极拓展杂粮和辣椒种植、山羊养殖、黑头养养殖、濑兔养殖、野猪养殖等乡村特色扶贫产业,形成了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围绕金融扶贫,采用财政贴息和注入保证金等方式,探索实施了产业发展基金、“六位一体”、社贷户享、贫困户自贷四种金融扶贫模式,实现了扶贫资金成倍放大效应。同时全面落实光伏产业和护林员、保洁员聘用贫困户政策,不断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
坚持超前思维,在每项产业实施之前,就算好算细收入账,让贫困户心里托底,让产业具有吸引力。往和牛改良收益上,产下一头犊牛饲养6个月,体重可达200公斤,元盛回收价格为38元/公斤,收益为7600元,加上每公斤再上浮0.5元计100元、见犊补母1000元、元盛奖励400元,总计毛收益为9100元,因犊牛体重大都会超过200公斤,毛收益在9300元左右。扣除母牛和犊牛饲养成本3000元,纯收入可达6100元,是普通黄牛牛犊的2倍。饲养周期一般为18个月,饲养2头基础母牛,年家庭纯增收8000元,每户按3口人计算,年人均增收2660元。在食用菌产业收益上,重点生产具有国家专利的沙棘黑木耳,打造高端功能型食用菌产业,每斤回收价格40元,是普通木耳效益的1.5倍。在“农家小园电商精准扶贫”项目上,县财政为贫困户提供种、苗、肥、杆等农资扶持,实施订单销售,贫困户亩收益可达3000-5000元。在合作社带动、牧场带动、大户带动等收益上,均实行保底分红,并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到企业务工,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通过两年实践,在产业扶贫上,已经形成了“县级主导产业顶天立地、乡镇特色产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2017年9月,全省脱贫攻坚会议播放了龙江县产业扶贫宣传片;2018年9月,农业农村部在龙江县召开了“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區域发展与脱贫攻坚部际联席会议”,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同志到会讲话,并对龙江县产业扶贫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作者系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常委、龙江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郭存发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