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第4期青年干部战略培训班
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2015年以来,明水县借助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首批试点县建设的东风,主动融入农产品电商发展大潮,在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培育农村发展新动力,促进“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型上迈出了坚实的脚步,从偏远落后的贫困县,一跃发展成为名扬全国的“互联网+”先行县、黑龙江省电商扶贫第一个试点县。
抢先布局,营造电商发展浓厚氛围。定规划。超前谋划打造互联网应用大县、电商人才大县、现代农业产业电商化大县、绿色食品电商企业大县、寒地黑土特色产品输出大县、知名电商品牌大县和信息化服务大县“七个大县”,培育网店网商、电商企业、电商品牌、电商人才、产品基地“五大集群”战略目标。广学习。县领导分6个批次、36人次在商务部、淘宝大学电商研修班学习,先后赴浙江省桐庐县、遂昌县等7省11地学习考察电商经验。深培训。开展电商大讲堂培训21次,手把手培训班60期,培训人员近3万人次。建机构。组建了全省第一个电商办,并升级为正科级“互联网+”办公室,培养了一批精通“互联网+”的干部。强基础。县内公共场所实现了免费wifi全覆盖,成为全省第一批“全光纤县”。重应用。建立150个政务微信群,“明水发布”微信公众号粉丝超过11万。树典型。涌现出了央视全国十佳创业榜样姜大星等一批电商典型。
全域营销,提升农副产品销售流量。鼓励网店直销。引导大学生、社会青年开办网店280多家,线上销售额过百万店铺达到15家。开发同城020引入和自建了幸福9号、饿了么、天猫优品等8家电商进社区企业,带动快递人员就业激增。对接私人订制。运用“互联网+销售”、政府背書等模式,动员域内外爱心人士开展“园田地”订制,带动9081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300-500元。发展直采直供。与北京181、生鲜码头等020企业合作,建设绿色杂粮直采直供基地。支持大宗销售。鼓励企业利用1688、速卖通等B2B渠道开展销售,壹丰公司成为南美洲沃尔玛豆类指定供应商。建设域外直营体验店。在南京、青岛开设了明水农产品直营体验店。2018年前9个月,仅阿里平台数据显示,明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5980万元。
优化链条,构建保障支撑服务体系。坚持“基地承载,产业支撑,三产融合,工农互动,品牌引领,电商突破”思路,全力打造电商产业发展闭环。抓好基地建设,大力推行一个新型经营主体领办一处基地,每处基地都有全程质量监测和追溯体系、品牌和“三品一标”认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等七项标准的“1+7”基地建设模式。做优明水县品牌,打造了“淘缘明”等4个县域公共品牌,“明水小米”“明水黑豆”“明水干菜”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壹丰公司获得欧盟EU有机认证。借力名企资源,全方位承接阿里巴巴农村战略,实现了农村淘宝、菜鸟物流、聚划算等十项众对接。完善配套设施,引进了冷链仓储、杂粮批发大市场等项目,完善了小包装、精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链要素。
全员发动,助力“草根”创业就业圆梦。建园区。用好用活省财政补贴资金,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建设了线上线下销售、产品体验展示、电商培训、仓储物流等10大功能区的寒地黑土电商产业园。定政策。对刚从事电商创业的新人,开展了“零基础”培训、“零收费”入园、“零投入”开店、“零成本”创业、“零风险”就业五个零创活动;对有一定业绩的个体和企业出台了十八条优惠政策,形成了从抱团开店到携手闯关,从各专其业到全链条增收的良好态势。找能人。引导各层面群体投身电商创业,选拔了村淘合伙人99个,培养了一大批创业能人。
一是激活了全社会创业热情、创新潜能,为草根阶层内生动力、自我发展搭建了平台。围绕108个农民创业典型,编写了《水虎英雄传》,教育引导草根阶层创业创新。电商拉动美工、快递、客服等1000余名间接就业人员月增收1500-3000元。二是倒逼了农业标准化、规模化、智慧化、品牌化建设,现代农业水平明显提升。“1+7”明牌基地的建设,解决了农产品标准不一、经营分散和产品追溯空白等产业瓶颈,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升级步伐。三是加快了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型,解决了农产品卖难、卖上好价钱更难的问题。明水小米“飞”进人民大会堂,北京统一生命科技产业促进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首届中国生命科技产业论坛,明水红谷子小米被英莎集团确定为直采直供基地。四是推动了传统企业开发新项目、新产品和涉农深加工项目的招商引进,做大做强了绿色食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壹丰公司连续3年投资开发新项目,现已形成杂粮原粮、有机大豆油、谷物早餐圈3大系列30余种新产品。五是促进了农民节支增收,改变农村消费销售、生活生产方式,达到了改善生态、再造“三农”的目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同发达省份相比,以明水为代表的我省县域“互联网+”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电商规模小,缺乏知名度高的自建电商平台。自建电商平台在规模、流量、活跃度和销售业绩上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品牌影响力低,竞争力不强。二是电商经营理念滞后,线上营销手段不足,电商领域信用建设和溯源服务有待提升。实体零售企业、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还普遍存在线上线下融合意识不强,对电商营销、消费市场需求、品牌打造等深层次问题研究不够,特别是对产品的宣传、包装设计和品牌的打造力度不足,农林特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同时,各类电商主体对电商领域信用建设参与度不足。三是农村电商物流配送能力与电商发展态势不相适应。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配送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程度较低。交通运输、邮政、供销、商务、物流等资源没完全形成统一协调、快速高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导致物流费用偏高。上行与下行之间均衡发展不够,“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解决到位。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应主动适应新需求、新模式,做好顶层规划设计,补齐短板。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建设,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完善互联网工作。
打造好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在机构、政策、人才、园区、投入、基础设施等方面政府要加大扶持与投入。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群体的“小杂散”农产品缺乏自有品牌,农产品品质分级化、包装规模化、产品编码化难度大,缺乏网络营销能力等情况,发挥政府职能,做好公共服务,创建县域公共品牌,发挥能人作用,整合农产品供应链资源,为农产品网销打好基础。
健全完善农村供应链建设。要在强基地、塑品牌、精加工的基础上特别注意发展冷链仓储和物流产业,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支撑农产品上行。引入电商、物流、商贸、邮政、供销等社会资源参与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建设,拓展益农信息社、交邮运营中心、交邮合作站、邮乐购站点布局。支持在农产品主销区设立冷链仓储地和区域仓储配送中心,提供集中仓储和销地发货等服务,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时效。
不断用新理念新方法推进“互联网+”工作。要加大营销力度,注重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要更加注重培养挖掘APP客户端的消费热情和创业势能,扩展到消费生活工作社交全领域,成为产品分销、事件营销和宣传推销的重要力量。要把握消费趋势的新潮流。更加注重把握C2B等发展趋向,保持全过程的互联网思维,实现基地专业化、企业在线化、产品互联网化、消费定制化。
“借力”推动“互联网+”发展。引导愿意参与公益事业的企业在贫困村建立定制、直销、体验式扶贫基地,推动电子商务与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项目协同发展,带动更多人实现创业增收脱贫。注重把握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下,区域自主联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机遇。在商超支持共进共设、媒体优先共推共用、互访巡展共展共巡、政府问和民间互动共待共惠、优秀人才和顾问团共创共享、优质网货基地共采共建、特色产品上市阶段营销共筹共助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执笔:尤晓林、牛长亮、田嘉伟)
责任编辑/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