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纵歌酉水河 土风土韵土家人

2018-05-14 12:57郑映
公民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水河河湾先祖

郑映

金秋十月,沿着青石板小道一路前行,两对土家族年轻人即将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河湾村,新婚的夫妻要穿上土家族最华丽的衣服,心怀虔诚来到一对古树下烧香许愿,这是一个传承已久的风俗,同时也是一种心灵与未来的对话。

这对古树是河湾村的宝贝,树身挂满了象征祈福的红丝带,在年轻人眼里,它们更像一对和蔼而又慈祥的老夫妻,见证了无数情侣从执子之手到与子偕老。河湾村人把这对古树叫做和睦树。两树由一棵野漆树和一棵枸檀树组合而成,从最初的根枝相系到今天的融为一体已经相互搀扶走过了300多年的时光。据村中人讲,自从有了两棵树后,河湾村就没有一对夫妻离婚,古老而神奇的和睦树让这个藏在青山绿水中的小山村变得远近闻名。

美丽山寨 安放岁月

被山水拥在怀里的酉阳自治县酉水河镇河湾村,素来有“小桂林”之称,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河湾林深之处,有一个依山傍水、高低错落的土家寨子。从镇上到山寨,乘船五六里水程。舟行酉水,水中云影被船头犁开,青山侧立两岸,如一群亭亭玉立的土家少女,清波照影,妩媚万千,恍如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约半小时,转过一座水寨模样的小岛,眼前一宽:四周山峦一下子退得老远,亮出大片水域,这就是河湾了。

河湾山寨建于137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这里宛如一部土家的百科全书,山是身体、水是血、寨是肉、文化是魂。一代代土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农耕、渔猎、拉纤,在山水间留下了丰富的民风民俗。

山寨村民以白、彭两姓为主,两姓先祖都不平凡。白姓先祖中有位奇女子白再香,明万历年间曾率兵帮助明军在辽东抗击后金,后又参与平定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战功卓著,被敕封为汉土官兵中军都督、诰封一品夫人,在历史上与秦良玉齐名。

彭姓先祖彭士愁是五代十国时楚国人,开创了湘西彭氏土司800余年基业,被土家人尊为“彭爵主”。公元939年,彭士愁后人彭仕然与楚王马希范在湖南大战,后战败退到这里,并定居于此,形成土家部落。

在酉水河镇右岸,一连有三个品字形的小山峰,称为三峿山,是土家族彭、白、田三姓的祖山。在三峿山上眺望酉水河,缓缓流水,波平如镜。再瞰三三两两的轻舟,上下来往,穿流如梭,船上小伙儿歌声高低起伏,土家妹子的对歌清脆悦耳。

青山苍翠、碧水湛清,连轻拂的风都带有新鲜草木的味道,走在青石板路上,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整个人都平静了下来。

宗祠文化 世代尚和

河湾村古祠庙宇众多,其中较有名的彭氏宗祠系彭姓土家人于清咸丰元年所建。该建筑为砖木结构,是渝东南地区现存的唯一土王庙与宗祠相结合的摆手堂。古祠坐西向东,宽敞的砖瓦房古色古香,排立在酉水河的右岸。在外墙左侧大门上方书写着“彭氏宗祠”,右侧大门上方书写着“爵主宫”,正堂挂着一块“祖德流芳”匾。在墙外的石坝上,就是跳摆手舞的摆手堂。堂下的石壁上书刻着“凤起蛟腾”四个大字,和记述彭公爵来酉经历及勉励后人尽忠尽孝的文字。

几百年来,摆手堂已成了土家祭祀祖先、从事娱乐活动的中心。三间正堂雕梁画栋,气势非凡,二面厢房走廊门窗做工精细,四角天井给摆手堂内以充足的采光。跳摆手舞的坝子从摆手堂前一直延伸到河岸,全部为青石板铺就。

酉水河镇文化站站长彭开福是河湾村彭氏后代,也是一位土家族文化的研究者。在他眼中,对先祖的崇敬不仅是因为他们拓荒建寨,为子孙留下赖以生存的基业,更为重要的是先祖还把一种“以和为本”的信条传给了后代。“坐在一方土,胜如一家人”是河湾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源于一件旧事。当年一个先祖两弟兄分家,为了田地闹起了矛盾,家庭不和。先祖当时想,后辈要在这个好山好水的地方立足下来,必须代代人都家庭和睦、邻里和睦、寨上和睦。于是,彭仕然为五个儿子立下了以和建寨、以和兴寨的族规。临终时,他叮嘱下一代相互不能争地盘,弟兄要和睦整个部落才能够安宁。

“所以在河湾村我们一个姓氏的人非常团结,遇到小的事情内部都消化了,不能发生大的矛盾。”彭开福说。

河湾古寨在600多年的历史中几经战乱,最终都顽强地幸存下来,宗族的和睦团结维系着一方安宁和共同发展。

摆手舞起 韶光不负

每当金秋时节,庆祝丰收的锣鼓就会在古镇中响起,人们尽情舞蹈,仿佛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出心中的喜悦,表达出对这片山水无尽的热爱。

在土家人眼里,茫茫青山之中自有主宰万物的力量,他们敬畏天地自然,千百年来这种敬畏之心融入生活,成为信仰,也逐渐演变出了一种极具仪式感的舞蹈。据说摆手舞起源于土家族的祭祀活动,是土家族缅怀祖先的早期生活,追忆民族艰辛迁徙的场景再现。摆手舞的动作大多模拟生产劳动:弯弓射箭、耕田播种、纺花织布都融于舞蹈之中。

酉水河镇系土家摆手舞的发源地,每逢土家传统节日和村寨婚丧嫁娶及祭祀等重大活动,河湾人都会在摆手堂外燃起熊熊篝火跳起展现土家先民们劳作、生活、狩猎、作战等场景的摆手舞,其情景正如清代诗人彭施鐸在《溪洲竹枝词》描写的:“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摆手舞的服装有显著特点,大都用自织的蓝、黑、红布做成。男的用黑布或白布缠头,穿大衣大袖无领满襟短衣,腰系荷包。妇女穿宽衣大袖,裤子肥大,扣子全用布做,仅领子用一颗铜扣,朴实美观。

土家族摆手舞集歌、舞、乐、剧于一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迁徙、狩猎捕鱼、刀耕火种、古代战事、神话传说、饮食起居等广泛而丰富的历史和社会生活内容。舞姿大方粗犷,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边摆边跳等动作。舞蹈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祭祀族群众始祖,规模浩大,舞者逾千,观者过万;小摆手主要祭祀本姓祖先,规模较小。其音乐包括声乐伴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声乐主要有起腔歌和摆手歌,乐器主要是鼓和锣。摆手舞的动作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表现风格雄健有力、自由豪迈。土家族摆手舞是了解和研究土家文化的重要材料。

“土家摆手舞,我先祖独传,特色风韵、源远流长,土家世世代代相传,保佑子孙兴旺发达,家和人和物和邻居和、人与自然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土家儿女欢歌起舞。”祭祀词的声音甫落,我们也不知不觉地加入到舞蹈队伍中,歌着舞着,用手的摇摆脚的移动,叙说躯体的欲望,表达心底的希冀,描绘灵魂的梦想。在雄浑歌声与简洁的一锣一鼓的伴奏中跳着摆手舞,仿佛来到了田园牧歌般的世外桃源。

以手抵心

柚子龟情

“树上麻柚子结麻砣,成双成对个挨个,我提个金龟送给妹,妹不爱我爱哪个?”山歌中唱的金龟是土家族青年男女谈恋爱时送给对方的定情信物——柚子龜。白友谊是村里做柚子龟的好手,当年他正是用一曲山歌和一只漂亮的柚子龟打动了心上人。

“这个柚子龟以前是装火种用的火种包。远古时代,生存要靠火种来维持生命驱赶野兽,如果是男女青年,男的送给女的就是代表我向你求爱。这个柚子龟是装火的,火是维持生命的,意为我把生命都给了你,你还不嫁给我啊?”白友谊说。

柚子龟是用半熟的柚子掏空内瓤经过反复揉捏和木刺最终成形,一只憨态可掬的柚子龟既可以储藏火石,也可以作为香包挂在身上。柚子龟做得是否精致考验着追求者是否心思细腻心灵手巧,同时也寓意着与对方的爱情地久天长。2015年酉阳柚子龟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酉阳后溪土家山寨休闲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而柚子龟这一传统手工制作的土家工艺品,备受大家的喜爱。

土家柚子龟传承人刘仲华本是酉水河镇卫生院的医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制作柚子龟。他介绍,做一个柚子龟的工序是相当漫长的,首先柚子的选择颇为讲究,大小长度形状都要合适,表皮一定要光滑,不能有一丁点儿被虫子咬过的痕迹。“要让青涩坚硬的柚子尽快软化,就需要一直把玩捶打,而且要在身上滚,当它软化得像面团一样,就把里面的瓤全部抠出形成一个空壳,然后开始塑形,用手捏出龟的裙边,把它整个形状做出来。”刘仲华说。

雏形初具后,接下来就是拿到太阳下晾晒,等到柚子皮的颜色由青转黄,就开始准备下一道工序——刻花。在这个过程中,刀法很讲究,力度很重要。制作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单雕刻一个龟背,就需要四到五个小时。一个好的柚子龟工艺大师,还能够惟妙惟肖地把龟的双眼皮都刻出来。最后晒四十九天,晒好以后敲击的声音有金石之音了,柚子龟便制作成功了。火种包的制作技法看似简单,但要制作出一个完整精美的作品,始终离不开用心二字。刘仲华说,没有认认真真的匠人精神,做出来的东西就要不得。

随着时代的变迁,火种包失去了实用价值,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淡出,现在的人很少会花这么大的功夫,去制作一个“无用”的小物件,因此会制作柚子龟的土家人也越来越少。

“现在一个柚子龟标价是168元。”刘仲华说,虽然柚子龟已经被开发成为一种旅游产品,但要靠这个产品赚钱并不现实。不过酉水河镇上还是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制作柚子龟,刘仲华也乐于向他们传授自己摸索出来的技艺。

“不拿来装烟,不拿来装火草火石,但是我觉得这个东西能够记住一个年代。我们把一段土家族的历史留下来了,把它保住传给后人,会让人们想起当年刀耕火种的岁月。”刘仲华说。(编辑 吴婷婷 wuting24@163.com)

猜你喜欢
水河河湾先祖
鉴水河之歌
河湾春夕
与众不同的河水和湖泊
项链
大河村奇遇记
家乡的赧水河
我就是小小考古迷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湖南蓼水河石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