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黑龙江省创业创新文化

2018-05-14 09:37王丽丽
奋斗 2018年5期
关键词:龙江精神文化

王丽丽

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文化风格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对该地的经济活动具有隐性而深远的影响,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优秀的地域文化倡导独立创业、不断创新,反对墨守成规、陈陈相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起到强大的激励、引领和导向作用。纵观全球,那些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领先的世界强国,无不具有浓厚而强烈的创业创新文化氛围。

反思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相对缓慢滞后的原因,除了体制机制、资金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外,思想观念保守、创业意识不强、创新氛围不浓、创造活力不足,以及与此相关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信用意识不强等深层次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可以说,创业创新的思想观念不强、外部环境欠佳,是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传承弘扬我省创业创新文化传统,加强我省优秀创业文化建设,树立与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理念,重塑龙江精神文化气质,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和有利条件,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正确认识我省创业创新文化的厚重及特质

创业创新文化在我省具有悠久渊源和光荣传统,近代以来,一部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业创新史。晚清至民国延续几十年的“闯关东”移民潮,让上百万勤劳勇敢的“关内”移民在广袤龙江大地白手起家、拓荒耕耘,展现出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宝贵创业精神。新中国成立后,10万部队转业官兵和54万知识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黑龙江,将亘古荒凉的“北大荒”建设成美丽富饶的“北大仓”,培育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20世纪60年代初,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5万多石油大军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艰苦创业、锐意创新,创造出了彪炳史册的光辉业绩,把我国贫油的帽子狠狠甩进了太平洋,孕育出辉映千秋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还有当年我省“大煤矿”“大森林”以及全国重要工业基地的辉煌,无不书写着龙江儿女不甘落后、艰苦创业的豪迈传奇,体现着龙江儿女锐意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传承着龙江儿女不畏困难、超越自我的光荣传统,涵育着龙江儿女勇于创业、敢于创新的文化特质。正是有了催人奋进的创业创新文化底蕴,才有了龙江大地几十年不断发展进步的喜人局面,才有了龙江儿女对国家建设的重大贡献,才有了我省在全国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如果说“闯关东”是贫苦农民自发的谋求生存移民,它强调“敢闯敢干、敢作敢为”的冒险精神;开发“北大荒”是国家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的一种建设运动,它强调“从无到有、无私奉献”的集体精神;那么,改革开放后,人们在市场规律和自我选择的前提下创业,强调的则是“市场引导、创新发展”的自主精神。这三种不同的创业文化形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龙江创业创新文化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特质。

二、努力克服我省创业创新文化中的缺欠和不足

我省进入计划经济体制较早,退出计划经济体制较晚。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计划体制思维、安常习故的单位制度模式、一成不变的工作生活方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龙江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经济活动,导致一些人头脑僵化、思想保守,不敢自主创业、不愿求变创新。在这方面,有一个典型事例。2013年,哈尔滨市环卫系统招收人员,众多研究生、本科生等高学历人才争相应聘,有报考者甚至称:“死也要死在编制里”。这充分体现出黑龙江人择业观念中的保守倾向:“不患寡,不患旧,最患不稳”,集中反映了我省创业创新文化中的突出问题。

创业观念保守、创新意识薄弱。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和束缚,使黑龙江人逐渐形成了浓重的单位意识和“铁饭碗”思想,养成了生存靠单位、靠体制、靠国家的路径依赖。年轻一代往往不找市场找市长,不找商機找关系。新毕业的大学生也把旱涝保收的正式编制、财政开支、体制生活作为就业首选,缺少打拼市场、自我创业的勇气。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思想,不愿不敢大胆创新。

创业文化不浓、创新环境不优。与创业创新文化发达的省份相比,我省鼓励创业、支持创新,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一些地方和单位还存在着吸引投资政策不配套,发展软环境不佳等问题,个别干部还有吃拿卡要、侵犯企业和商户利益,甚至“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等现象,导致创业主体创业热情不高甚至望而却步。在鼓励和保护创新方面,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及“容错”氛围,导致人们创新的勇气不足、支持不够、顾虑较重。

创业机制僵化、创新结构落后。一些地方政府的创业创新政策还主要停留在宏观指导和精神导向的理论层面,在基层落实不到位,存在“梗阻”现象。银行等融资机构在创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发挥不突出,导致创业创新者很难解决融资难问题。一些地域间各自为政、相对封闭,信息流通不顺畅,一些企业间的技术经验交流不及时,难以实现协同发展。部分区域市场配置机制不健全,难以形成大数据整合,影响了创业创新文化的全面推广与深入弘扬。

三、深入传承弘扬我省创业创新文化,助力“美丽天鹅”在新形势下展翅高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际上也是一场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创业创新。充分激活龙江传统创业创新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求实、敢闯敢试”的创业创新精神,营造“鼓励创业创新、支持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对于推动我省全面转型升级、全面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具有决定前途、影响命运的重要意义。

着力厚植公平公正的创业创新文化底蕴。构建创业创新文化的重要前提是建立一个人人平等、依法办事的现代法治社会。只有人人都靠实干创业、凭本事创新,而不是靠“关系”创业、靠“人脉”创新,靠“拼爹”办事,才能有效激发和保护人们的创业创新愿望,构建起真正的“创业创新型”社会。如果创业创新之路上,那些“背景深、后台硬、关系多、人脉广”者占尽丰富资源、占据绝对优势,必然增加普通人的创业难度,抬高创业“门槛”、造成创业“不公”,挫伤大多数人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业创新就不可能走向深层次、高层次。因此,必须大力倡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人平等、照章办事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通过不断深化政府公开办事、依法行政,坚决抵制“托熟人”“找关系”“开后门”等不良风气,努力清除“人情风”“关系风”甚至“特权风”等封建陋习、庸俗现象和违规问题,切实构建起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积极构建健全完善的创业创新文化环境。推进创业创新,必须科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加快政府职能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积极培育市场化的创业创新机制,在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秩序、强化金融支持、完善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彰显效能,通过构建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良好市场环境,不断强化宜于创业、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倡导理性、宽容、向上的社会心态,教育人们正确看待创业创新中的挫折和成败,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误失败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生态,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减轻创业创新者的思想压力,让一切创业的源泉充分涌流、一切创新的潜能充分释放。

大力弘扬科学攻坚的创业创新文化精神。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新型就业观”教育,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就业形势,切实转变片面求稳的保守心态,增强自主创业、积极创新的勇气。深入挖掘和弘扬“闯关东”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宝贵龙江精神财富的创业创新精髓。通过组织参观博物馆、创作主题文艺作品、进行专题宣讲等多种形式,让铁人王进喜以及当代创业创新典型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让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创业创新精神深入人心,把“闯关东”精神中的“闯”劲、大庆精神中的“实”劲、北大荒精神中的“韧”劲真正转化为龙江儿女内心深处的文化精髓,转变为龙江创业创新者的巨大勇气、科学精神和不竭动力,在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龙江篇章的豪迈征程里进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刘淑滨

猜你喜欢
龙江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龙江少年爱冰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龙江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图读龙江经济
龙江大美湿地组画——罗恒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