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妈妈:
我儿子3岁11个月。平时跟我们讲话的时候倒是有板有眼的,可一到人多的地方,如幼儿园、课外兴趣班等,他就常常一言不发,遇事都是毫无主见地依附于他人。这是孩子自闭、自卑的表现吗?
解答概要:
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在私底下活泼健谈,在众人面前却安静地不发一言,无论家长如何劝导,都不为所动。其实,这未必说明孩子自闭或自卑。孩子年幼的时候面对生人或众人很容易因胆怯而不爱说话,但隨着年龄的增长,其独立性、交际面、胆量会不断增大,这种状况就会有所改善。因此,家长不要勉强,更不应批评斥责孩子。家长可以用积极的言语促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善消极心态,勇于迎接挑战。
贤贤爸爸:
我女儿3岁4个月。她吃饭时除了看电视,还会玩玩具,往衣柜里、桌底下钻,经常是外婆刚喂了一两口,她就“逃跑”了。这时候,外婆就会气急败坏地一边追一边呼唤孩子停下来吃一口再玩。我担心女儿被外婆惯坏了,她妈妈多次提醒外婆不要喂女儿吃饭,不要勉强女儿吃饭。但是,外婆一会儿说孩子会把饭撒在地上,一会儿说孩子会弄脏衣服,一会儿又说让孩子自己吃会吃不饱……祖辈为何总是要把饭食塞到孙辈嘴里才能心安,该如何与之有效沟通?
解答概要:
很多祖辈经历过饥荒年代,内心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这常常表现在他们对食物的存储和对物质的拥有方面。例如,他们热衷储蓄,喜欢把食品存放在冰箱里,直至发霉过期也不知道……这样的老人常常会有让孩子吃饱穿暖的强烈焦虑感。于是,便有了为了让孩子吃饱而追着喂食的现象。年轻父母要尊重祖辈的“独特见解”,在与祖辈沟通时,不妨借助于第三方权威知识,例如:身边熟知的幼教专家或老师的科学教育理念,科学育儿类电视节目或书籍,等等。
新新妈妈:
我儿子3岁11个月。前两天,他和表哥在小区玩,表哥在一旁推他荡秋千。儿子一开始很开心,但随着表哥越推越起劲儿,秋千被荡得很高,他被吓哭了,哭喊着要下来,下来之后还是哭了很久。我发现,从那之后,我们每次经过小区的秋千,孩子都害怕得瑟瑟发抖。这该如何是好?
解答概要:
很多时候,孩子在受到惊吓之后都会远离恐惧物,唯恐避之不及。如此一来,曾经的恐惧感就会成为难以抹灭的心理阴影。反之,虽然孩子因为惊吓而备感恐惧,但他敢于再次尝试并且成功地战胜它,那么,孩子的恐惧感也会随之化解。
因此,父母不妨尝试“脱敏疗法”,例如,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到秋千旁,为其示范正确、安全的玩法,然后鼓励孩子在秋千上坐一会儿,感受秋千不晃动时的“安全”, 接着轻轻地、小幅度地帮助孩子晃秋千,当发现孩子没有过度紧张后,再逐渐尝试让孩子体会更大幅度的荡秋千,帮助孩子克服对秋千的恐惧。
庆庆妈妈:
我儿子3岁2个月,很快就要上幼儿园了。虽然我自己也是一名幼儿园老师,但我却不太想让孩子来到我所在的班级。我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游刃有余地照看二十几个孩子,却时常应对不了家里的这位“小祖宗”。为何工作中有效的教育方法,到了家庭教育中就失效了呢?
解答概要:
“好老师一定是好家长。”似乎许多人都这么认为。专业的幼教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使已为人父母的幼儿教师在家长群体中脱颖而出。事实上,教师在孩子心目中具有权威性,他们对所有孩子都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与之相比,亲子关系更多体现着割舍不断的舐犊情深。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不会把父母的话奉为“圣旨”,言听计从,而更喜欢跟自己最亲密的父母撒娇耍赖。于是,幼儿园中有效的教育“魔法”在家里似乎毫无用武之地。此外,许多教师倾注了太多的心力在工作上,回到家里已经身心疲惫,也就难怪会招架不住家里的“小祖宗”了。
(亲爱的家长朋友,有关问题的详细解读内容请分别扫二维码进行收听。)
注:本栏目所有问题均根据《幼教365》家长QQ群互动内容和栏目邮箱家长来信内容改编。如果您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任何困惑、难题,请将您的问题发送到栏目邮箱youjiao365ywbd@163.com,或加《幼教365》家长群,群QQ号为337051083。这里有专业的幼儿教育研究人员,为您答疑解惑,帮您解决育儿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