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创新发展

2018-05-14 09:37李俊宇陈毅刚
奋斗 2018年15期
关键词:项目区综合基地

李俊宇 陈毅刚

农业综合开发自诞生以来,一直以“综合”为突出优势,保持蓬勃发展活力,走过了辉煌历程。“综合”不仅是措施,更是职能和优势,也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我省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的起始省份和重点省份,通过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取得了豐硕成果。

围绕综合投入做文章,不仅集中投入农发资金,而且引带各方面增加投入,构筑多元投入格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在整合资金、做大农发投入“蛋糕”上突破。

一是农发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投入。打破以往传统模式和框架,先行整合农发内部资金,将历年分别管理的土地治理、产业化、部门等项目资金打捆使用,推进以“三变两减”为主要标志的改革创新。就是变农发各类项目“单打独斗”为紧密结合统筹安排,变以往存在的“平衡照顾”为围绕重点项目集中投入,变对全省有重大拉动作用的项目原则上一次性扶持为继续几年立项扶持确保做大做强;减少项目数量,减少一般性投入。2014年,全省农发项目安排比上年减少576个,单个项目资金额比上年增加5倍以上,克东、富裕、拜泉、安达等项目区中省投资达到亿元以上。二是引带社会资金和撬动金融资本集成投入。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加投入,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完善贷款贴息方式,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通过打造“洼地”效应,推动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向农发项目区聚集,扩大投资总量。2014至2017年,全省累计投入中央农发财政资金97.76亿元,财政资金投入总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86.24亿元。2014年,全省中央农发财政资金投入同比增长10.1%;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同比增长33.6%;拉动项目区农民、企业及合作社自筹资金是上年的4.3倍。肇东“大庄园”集团和安达农民奶牛养殖合作社自筹资金分别达到1.2亿元和3.55亿元。宾县宾西牛业推进升级改造,通过投入农发贴息资金,获得银行贷款1.28亿元。三是以农发项目为平台整合涉农资金聚焦投入。以大型农发项目区为平台,进行整合涉农资金的探索实践。在建设大型农发项目区过程中,当地政府出面组织,整合涉农资金合力开发,推动精品更多、亮点更亮。巴彦建设30万亩提水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农发投入1.23亿元,整合其他涉农资金6.37亿元。宝清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5亿元,其中农发资金1.08亿元,累计建设高标准水田28.4万亩。北林建设秦家现代水田示范区,投入农发资金6400万元,整合水利、农业、农机、交通、林业等各方面资金8000多万元,集中向项目区倾斜,建设面积达到5万亩。

围绕综合组装做文章,进行多功能多要素整体组装,批量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体现了锐意创新,努力打造农业综合开发升级版,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上突破。

一是围绕水利化下功夫。水田区重点推进“旱改水”和水田改善工程,旱田区重点发展节水灌溉和实施“节水增粮”行动。2014年至2017年,项目区累计完成渠道硬质化衬砌1789.64公里,疏浚灌排沟渠6308.5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30923座,新增“旱改水”面积11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1.28万亩。甘南项目区涉及5个乡镇6万亩旱田,过去经常遭遇春旱和秋涝双重灾害,玉米亩产不足800斤,2014年将6万亩旱田全部改造成水田,水稻亩产达到1200斤,亩增产400斤左右。二是围绕机械化下功夫。旱田区突出装备大型农业机械,水田区突出装备先进插秧机和收割机,畜牧业重点地区突出装备大型饲草饲料收割机。2014年至2017年,项目区累计装备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3884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102512千瓦,机械化作业能力达到98%以上。特别是项目区实现三年一次深松整地,破解了“小四轮”作业土壤板结、跑水跑肥问题,促进粮食单产大幅提升。通过装备大型饲草饲料收割机,确保项目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和苜蓿草全部收获在高营养期,解决了过去这些作物常常错过收获期导致老化营养流失问题。三是围绕规模化下功夫。将土地规模经营作为立项的首要条件,着力破解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致使大型农机无法统一作业问题。采取“反租倒包”、带地入社、联户经营、土地托管等方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2014年至2017年,项目区通过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规模经营土地面积356万亩。克东在饲草饲料基地扶持组建农机合作社,带动5个乡镇21个村3300多农户带地入社。克山仁发农机合作社在农发项目扶持下,2016年入社农户达到1014户,入股规模经营土地5.6万亩。呼兰金山农机合作社吸纳农民以土地入股,推动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四是围绕科技化下功夫。项目区全部应用优良品种,推广节水灌溉、水稻浸种催芽、超早钵体摆栽、温室大棚遥感自动给水、日光节能温室、机械化榨奶、粪污无害化处理、农业物联网、浅埋低压管道输水等先进技术,形成了不同区域科技组装模式。近几年,引进、推广新品种57个、新技术36项,培训农民4.49万人次,项目区科技含量比立项前提高20%以上。五常项目区装备物联网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监测、农业专家远程服务、农产品追踪溯源、电子商务集成交易等多项功能配套服务。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质检总局分别派出工作组到该项目区考察。林甸项目区采用水田管道输水新技术,1万亩水田可节水200万立方米、节省耕地500亩,同时输水陕、用工少、使用寿命长,方便机械化作业。

围绕综合配套做文章,突出全产业链打造,统筹安排龙头基地两类项目,配套规划,配套实施,确保项目建设标准更高,不断拓展农业综合开发成果,在扶强做大优势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化水平上突破。

一是扶强龙头与壮大基地结合,推动配套建设。重点推进水稻、玉米、奶牛、肉牛等优势主导产业,加速构筑我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水稻、玉米产业,在支持龙头企业提高加工层级、延长产业链条的同时,配套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推进奶牛、肉牛产业,在支持龙头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拉动力的同时,配套建设养殖基地和饲草饲料基地。重点推进“六个配套”,即高标准农田与农机合作社配套,粮食烘干与仓储设施配套,育秧大棚与浸种催芽车间配套,温室大棚与保鲜储藏配套,规模养殖与饲草饲料基地和粪污处理配套,生产基地与产品检测和电子商务配套。2014年,投入农发资金1.48亿元,扶持克东飞鹤乳业建设10个1200头标准化奶牛场,在5个乡镇21个村建设青贮玉米饲料基地,当年飞鹤乳业上缴税金2.4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6.3%,农民人均奶业收入3240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7%。二是发展生产力与完善生产关系结合,推动配套发展。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建立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机制体制创新。不仅推动生产力发展,而且推进生产关系完善,这是农业综合开发思路的重要提升。重点扶持组建农机合作社,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处高标准农田,配套一个农机合作社;建设规模化养殖园区,同时配套建设养殖合作社。土地治理项目突出扶持组建农机合作社,产业化项目全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合作社直接申报并自建农发项目,探索将农发项目形成的资产交给农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资产收益由全体社员共享。实行项目倾斜、资金倾斜、政策倾斜,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2014至2017年,全省农发系统扶持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8个,其中扶持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58个。

围绕综合发展做文章,在我省粮食连年增产仓储加工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深化农业综合开发思路,积极探索通过结构调整推动综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在加大调整力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上突破。

一是扶持发展蔬菜产业。重点在大中城市周边建设蔬菜基地,推进“菜篮子”工程。2014年至2017年,全省共投入中省农发资金7.16亿元,扶持发展蔬菜产业。以双城、甘南、大庆大同、绥化宝山等为重点,大力建设优质蔬菜基地。通过增加农发资金投入,支持双城建设设施蔬菜园区,新建高标准温室191栋、大棚445栋、育苗间13栋,建设检测中心2处、冷库1座。在设施蔬菜园区带动下,2014年双城增加设施蔬菜面积5万亩,生产销售蔬菜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二是扶持发展食用菌产业。重点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步伐。2014年至2017年,全省共投入中省农发资金3.28亿元,扶持发展食用菌产业。以海林、富锦、汤原、东宁、穆棱等为重点,加速构筑食用菌产业带。积极支持海林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区,新建各种菌棚600栋、温室3万平方米、养菌室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2户。不到两年时间,海林食用菌产业园区面积增至3.12平方公里,年产食用菌3000万袋,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安置农民就业1500人,人均增收2万元。三是扶持发展马铃薯产业。以高标准农田为载体,推进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建设标准化马铃薯生产基地。2014年至2017年,全省共投入中省农发资金0.96亿元,扶持发展马铃薯产业。以克山、讷河、望奎等为重点,加快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步伐。投入中省农发资金5800万元,支持克山建设马铃薯项目区,新打机电井54眼,装备大型喷灌机16台,购置大型农机具49台套,项目区规模经营土地5.5万亩,从种到收实现全程机械化,亩增产马铃薯6000斤以上,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154元。四是扶持发展饲草饲料产业。重点推进饲草饲料种植,为发展“两牛”产业建造“第一车间”。2014年至2017年,全省共投入中省农发资金4.96亿元,扶持发展饲草饲料产业。以克东、富裕、拜泉、安达、肇东等为重点,加大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力度。投入中省农发资金9400万元,支持安达建设奶牛养殖基地和飼草饲料种植基地。在建设标准化牛舍、购置现代化榨乳设备、引进优质奶牛同时,新建青贮饲料基地3万亩,改良草原2万亩,年产青贮玉米12万吨,年产优质牧草4000吨,促进项目区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五是扶持发展林下经济。重点扶持林果、林药、林菌、山野菜、特色养殖等项目,推动新兴产业崛起。2014年至2017年,全省共投入中省农发资金12.54亿元,扶持发展林下经济。以大、小兴安岭林区和伊春林区等为重点,着力建设林下经济基地。投入中省农发资金3500万元,支持大兴安岭本级建设1万亩蓝莓种植基地,该项目进入达产期后,年新增蓝莓4000吨以上,带动就业1000人,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投入农发部门项目资金327万元,支持桦南两家林场建设“大果榛子”种苗基地300亩,可育种苗80万株,种苗全部栽植后可发展“大果榛子”基地1.2万亩,进入盛产期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

围绕“综合”效益做文章,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把确保生态效益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实施强力攻坚,体现了农业综合开发战略取向的重要调整,在推进生态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上突破。

一是调整和优化开发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发与保护并重,优化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布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能够永续利用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划为重点开发区,突出开发粮食和畜牧产业;将承载资源环境保护功能、维护东北部生态平衡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划为保护性开发区,重点开发林下经济产业;将拜泉、龙江、嫩江、北安、穆棱、宾县等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半丘陵地区划为水土流失治理区,突出以治沟治坡为重点的小流域治理;将泰来、杜蒙等风沙严重的地区划为风沙治理区,突出以植树造林和涵养水源为重点的风沙治理。二是提升项目区生态建设标准。农业综合开发不能以损害或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农发项目区不仅要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而且要成为生态建设样板区。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我省建设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有机结合起来,两位一体,同步推进。高标准农田一定是生态友好的高产稳产良田,规模化养殖园区一定是花园式生态园区。优先扶持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项目,推动项目区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和雨水资源化利用,逐步减少和停止开采地下水。修建农田路严格控制混凝土路面,因地制宜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涵养林和经济林。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大力实施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的“三减”行动。积极支持秸秆综合利用,防止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现象发生。项目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项目区所在村屯生态治理不好、环境脏乱差的不予立项。三是加大生态脆弱区治理力度。对严重干旱地区,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发展现代灌溉农业,提高抗御旱灾能力。对低洼易涝又具备地表水灌溉条件的区域,着力实施“旱改水”工程。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重点推广综合治理模式,同步推进工程、技术和生物措施。加大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保护珍贵的黑土资源。对北部风沙严重地区,突出林业、水利措施,巩固拓展治理成果。草原区推广成熟的治理技术和模式,积极推进草场改良。对规模养殖区域,增加资金投入支持畜禽粪便处理加工有机肥,变害为利,变废为宝,既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又促进有机肥使用。

(作者李俊字系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原党组秘书、调研员,陈义刚系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综合处主任科员)

编辑/曲直

猜你喜欢
项目区综合基地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民用飞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