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妈妈:
我女儿4岁11个月,不喜欢跟小区的邻居打招呼,别人跟她打招呼的时候,她也是一副高冷的样子,不予理睬。这该如何是好?
解答概要: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喜欢跟人打招呼,这是幼儿“陌生人焦虑”的表现。其实,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强迫孩子跟别人打招呼,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或沉默寡言。父母尤其要避免当众指责孩子,给孩子贴标签,因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
见面打招呼是一种社会性行为,父母可以借助绘本故事和生活中的场景逐渐启发孩子:人与人之间打招呼是一种礼仪,是懂礼貌、有修养的表现,而且,彼此问候会让大家都感到愉快。
彦彦妈妈:
我儿子4岁9个月。我家实行“家务有偿制”的财商教育,孩子可以通过做家务劳动赚取零花钱,买喜欢的东西。起初,儿子还是很努力做家务的,没过多久,他开始对家务和报酬斤斤计较,帮我做点小事儿,也会先讨价还价。这种失败的财商教育该如何挽救呢?
解答概要:
“家务有偿制”的金钱奖励,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明显促进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积极性,但这往往令孩子原本的自律和自主性逐渐被他律和外部激励“吞噬”。长此以往,“家务有偿制”既不能加强孩子做家务的频率和质量,也不能确保其持久性。
因为,孩子会把这一次的劳动和之前的劳动作比较,如果做得少却拿同样的钱,就会感觉自己赚了,之后会做得更少;如果做得多也拿同样的钱,就会觉得自己赔了,如此一来,孩子自然会跑去和“雇主”斤斤计较。父母注重财商教育无可厚非,但让金钱过早和家务劳动挂钩,不仅抹杀了孩子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更错失了对孩子家庭责任感和爱心的培养,得不偿失。
音音和乐乐妈妈:
我的双胞胎女儿4岁10个月,她们平日在家里经常闹矛盾,“吃醋”事件屡屡发生。平时,我给她们买的衣服、玩具都是一模一样的。如何才能让双胞胎姐妹和睦、友善地相处呢?
解答概要:
在外人看来,拥有一对“姐妹花”是多么的幸福,但是,许多双胞胎的父母却时常感叹:“养育双胞胎真的是‘事倍功半。”两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互不相让、“争宠吃醋”的时候。为此,父母必须小心翼翼地将“一碗水端平”,保证双胞胎的待遇完全相同。
殊不知,父母越是努力做到公平,孩子就越喜欢在公平的问题上“小题大做”。此外,父母不要过早地给双胞胎贴上“姐姐”或“妹妹”的标签,更不要强迫“姐姐”照顾“妹妹”。遇到问题时,父母不妨鼓励孩子们互相协商解决,因为双胞胎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之间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够心有灵犀。久而久之,双胞胎就会明白:他们是一样大的,是彼此最亲近的人,应该互相谦让。
解答概要:
在外人看来,拥有一对“姐妹花”是多么的幸福,但是,许多双胞胎的父母却时常感叹:“养育双胞胎真的是‘事倍功半。”两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互不相让、“争宠吃醋”的时候。为此,父母必须小心翼翼地将“一碗水端平”,保证双胞胎的待遇完全相同。
殊不知,父母越是努力做到公平,孩子就越喜歡在公平的问题上“小题大做”。此外,父母不要过早地给双胞胎贴上“姐姐”或“妹妹”的标签,更不要强迫“姐姐”照顾“妹妹”。遇到问题时,父母不妨鼓励孩子们互相协商解决,因为双胞胎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之间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够心有灵犀。久而久之,双胞胎就会明白:他们是一样大的,是彼此最亲近的人,应该互相谦让。
玫玫妈妈:
我女儿4岁8个月,在家是个“小老虎”作威作福,到外边就成了“小猫咪”唯唯诺诺。我们在外边吃饭的时候,让她跟服务员要几张餐巾纸,她都不敢。这是为什么呢?
解答概要:
“内外有别”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够自信地表达自我,敢说敢做。但是,一旦他们置身于相对陌生的环境或面对生人时,便会突然“失去”了聪明与灵巧,变得害羞、胆怯。父母的过度宠爱,以及较少接触社会等因素,难免让孩子表现出“内外有别”。
父母切忌给孩子扣上“胆小鬼”的帽子,一味地指责只会打击孩子。当孩子不愿向服务员要餐巾纸时,父母不要勉强,以免加剧孩子的紧张感,导致其变得更沉默。父母不能操之过急,不妨用陪伴来安慰并鼓励孩子:“我们一起去跟服务员要几张餐巾纸。”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轻轻地“推一把”,引导孩子参与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