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写春秋(上)

2018-05-14 17:42李选清
雷锋 2018年11期
关键词:战国时期张仪鬼谷子

李选清

草堂正厅,不知何时摆一物,是棋案。

鬼谷子在案前坐下,指着左右两个空位道:“坐吧!”苏秦、张仪赶紧分别入位坐下。鬼谷子拿出两盒棋子,一盒黑子,一盒白子。

苏秦执黑,张仪执白。鬼谷子指向棋盘上的棋局,对二人说,你俩就要出道入世了,为师摆棋为你们送行。棋如天下,治天下亦即弈天下。现在棋子已在你们手中,可以开局了……

作家寒川子撰写的历史小说《天下纵横·鬼谷子的局》由此进入高潮。展读这部长达10卷、300多万字的历史小说,笔者如同走进了那个距今2000多年的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时期。

小说以战国中后期旷世奇才鬼谷子和四个弟子拯救时局,纵横捭阖,致力于以列国共生和天下一统的传奇经历为主线,以斗智斗力的恢宏场面,勾画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列国争雄图,既展示了那个时代群雄逐鹿的历史过程,又提供了许多有益于今天治理社会、做人立事的智慧和思想。

《天下纵横·鬼谷子的局》10卷出版发行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

上海大学教授许道军评价:就其内容丰富来说,目前还没有哪部作品能像这部小说一样,提供有关战国时期如此之多的知识、社会生活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全方位展现出一个新的“战国”生态。

有网友说,书中写的那个时代,那些人虽然很遥远,但似乎又离我们很近。所描写的那些事件,那些人,好像就在我们身边……

该书在泰国、越南、韩国发行后,同样好评不断。这部作品究竟有何独到的魅力和魔力?又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十年“磨”一书,慧眼“观”千年

——《天下纵横·鬼谷子的局》世界观

在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时代——

既是“乱”世——礼崩乐坏,列国相争,秩序混乱,民不聊生;又是“治”世——围绕“共生与一统”,列国不断推出各种“治”世方案,英雄辈出,物尽其力,人尽其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如何准确反映这个时代特征、复原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气质?作家寒川子可谓十年“磨”一书,慧眼“观”千年。

寒川子是2003年开始写作此书的,没想到这一写就是15年。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次聚会上,电视剧《雍正王朝》制片人苏斌抛出了一个设想:他想把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和他的对手张仪等搬上荧屏,正在物色一位合适的编剧。有人趁机推荐了寒川子。

寒川子1989年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曾在某部从事翻译工作近10年,对西方文学有较深厚的功底,翻译了许多优秀的外国作品。1998年退役后,寒川子选择自主择业,从事自由撰稿。当时,他写的长篇小说《四棵杨》已崭露头角。

不知深浅的寒川子一口气应承了写书的要求。他一头扎进战国时期,先看《史记》,再看《东周列国志》,然后看各种正史、野史。写作提纲很快递交上去,寒川子得到回复:离要求还差很远。

苏斌专程上门,与寒川子谈了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当时的书名就叫《列国纵横》。寒川子一连改了五稿,尽管故事写得活灵活现,但每一稿都被推倒重来。结论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典型。四年的心血白流了,寒川子陷入了空前的苦恼。

苏斌让寒川子放下手中的稿,赴京“会商”。他请来对春秋战国有较深研究的各路高手,为寒川子指点迷津,一连七八天醍醐灌顶。专家们的意见点醒了寒川子:写历史小说不能孤零零地写故事,要站在历史变革的大局上谋篇布局。

春秋战国,列国争雄,天下大乱。尤其是鬼谷子所活动的战国中期,王室弱,诸侯强,各国间征伐不断,人心思变。这是历史发展大势。要结束战争、走向太平,只能经由两种方式:一是列国共生,二是天下一统。于是,寒川子重新对这部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进行构思,即“结束战争、走向太平”。

为此,他从218年的春秋战国历史中,选取了战国中期30多年这段最精彩的历史作为创作重点,塑造出一个以“结束战争、走向太平”为己任的“师徒团队”——

老师鬼谷子,学问通天彻地,学说练达人情,遗迹遍布中华的传奇人物。谋略家以他为宗,军事家认他为圣,纵横家奉他为祖,民间更是将他作为智慧的“化身”。

徒弟“四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在乱世中,个个都是旷世奇才。师徒五人“合纵连横”,将当时列国搅得风生水起。

别具一格的匠心,抵近历史的表达

——《天下纵横·鬼谷子的局》方法论

为体现大事不虚、细节不拘的特点,寒川子穷尽所能找到的历史资料,在浩如瀚海的诸多作品中寻找历史细节,对战国时期各国各个阶段、各个阶层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典章制度、山川地理、风物人情等都作了深入梳理,使书中刻画的人物既有历史原型,又有独特个性。

展卷品读,“四子归山”的章节写得尤为精彩。在谈及鬼谷子如何教育“四子”时,寒川子说,他滞笔半年多。

四个徒弟拜鬼谷子为师,如何把他们培养成纵横天下的雄才?寒川子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他放眼世界,研究比较了很多教育方式:释迦牟尼是怎么开示的,苏格拉底是怎么教学的,耶稣是怎么布道的,老子是怎么释疑的,孔子是怎么教徒的……比来比去,他发现,所有方式,都很难培养出“极才”。

正值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寒川子在一次看动画片《纪昌学射》时,心中大受震动。动画片故事大意是,起初纪昌将弓箭视作生命,刻苦学习,直到百发百中,自认为是天下第一射。没想到后来遇到一个得道高人时,纪昌完全折服。老人手中无弓箭,仅仅做出射箭姿势,就以浑圆之气将高天雄鹰射落。纪昌问:“这是什么功?”老人答:这叫“不射之功”……

从“不射之射”中,寒川子琢磨出一個新的教育方法,就是“不教之教”。“四子”进山后,鬼谷子拒不收徒,变着法子折磨四人,迫使他们修道,看似没教,其实一直在教,一步一步地帮助他们去除产生小聪明的“机心”,培育他们生发大智慧的“道心”。

在苏秦、张仪出山入世时,鬼谷子的最后教诲是在他们的面前摆出一局棋。棋盘是空的。这局棋,便是纵横之道。

弟子苏秦问:此局该如何弈?“棋如天下,治天下亦即弈天下。”鬼谷子看向棋局说,“你们都是弈中高手,如何落子、如何攻防、如何收官,种种方式,为师就不讲了。为师想讲的是何为棋,何为弈棋之道。当今七雄并世,群龙舞爪,生灵涂炭,天下苍生渴望太平。太平是天地之道,亦是大势所趋、大道所向。望你们以天道为念,协力并肩,推动天下大势走向太平,莫要记挂恩怨得失、名利情仇。”

这样别具一格的育才方式,不仅体现了鬼谷子的大智慧,也彰显着作家寒川子的匠心。

为了书中一个个独具匠心的设计,寒川子一次次走进“战国”,在故纸堆里找寻,到列国故地重游,仅摘抄的资料就达5000万字之多。他找来围棋界的高手,讲围棋渊源,析对弈招式,教攻防之道,甚至还把兵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弈棋上来……

为了写出战国时期人们崇尚真善美、唾弃假丑恶的社会风尚,寒川子不就事论事,而是抓住精神真实这个重点,直入人的本性,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比如,在塑造苏秦的父亲苏虎时,重点着墨他的农民特性——对庄稼大地的虔诚、对周天子的感恩、对孩子的挚爱。透过对这三点的生动描写,一个战国时期农民的精神气质跃然于纸上。寒川子还有意让父亲苏虎的这个气质和苏秦的气质发生冲突,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通读该书10卷,不仅是苏虎,其他人物亦是如此。在人物造型、情节设计、事件发展等诸多维度,寒川子都注重让每个人的精神气质真实地表现出来。

猜你喜欢
战国时期张仪鬼谷子
旷世奇书《鬼谷子》
天下棋局
鬼谷子考查学生
天下棋局
中山君有感于礼
深交三种人,绝交三种人
鬼谷子七十二术
没有力量,就没有正义
孟子说仁德
5000金为何大于500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