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提升研究

2018-05-14 15:12张文欣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4期
关键词:技术创新制造业

张文欣

摘要:本文在深入理解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升级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我国的制造业价值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明存在的问题;接着对制造业价值链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价值链攀升;制造业

一、引言

国际分工使得国际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我国借势大力发展加速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国际贸易,积极推进全球化获得了明显的收益。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精准定位,适时地提出创新创业,加快供给侧改革,向全球高端价值链产品不断努力。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不仅逐年增长,产品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虽然我国企业也在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发挥引进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但是,我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低端的现状并没有改变,如何摆脱这一困境、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

我国整体制造业的产业规模虽然很大,但高技术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缓慢,欠缺智能化、品牌化的产品,缺乏行业核心竞争力。为了避免产品的主要利润都被发达国家的厂商占有,同时也为了减少发达国家的产业迁移对我国制造业产生的震荡作用,我国必须积极研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调整制造业产业结构,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不断升级。2015年,我国以计算机通信及相关电子设备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的研究开发费用超过1600亿元。这表明,我国已经意识技术创新及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加大科技创新和有关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研究。

二、全球价值链的内涵及其升级的理论分析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某种产品从核心价值的提取、概念设计、原材料提供、中间品生产与组装,成品销售及营销推广、售后服务等所有生产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分工,由不同国家和地区来完成,伴有中间品的进口和最终产品出口的国际分工形式。这种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模式可以实现专业化经济的和生产交易效率的提高。

当今世界的一体化经济的突出特征就是,生产和销售、服务不再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生产流程和专业合作更加细化,一国的比较优势更多地表现为在产品生产的全球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的优势。与传统的国际分工不同,全球价值链分工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化的产物,呈现生产过程的片断化,生产的非地方化,垂直专业化分工,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不再是传统的最终产品优势,而是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其独特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1.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是全球价值链得以进行分工的根源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产品生产的各个阶段被拆分并分散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伴随着与技术进步相关的交易成本不断下降,为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了先决条件。现代通信网络和高效管理更是加强了产品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提升了产品价值链的整体效率。

2.跨国公司是全球价值链的主导者和支配者

在經济全球化的今天,以国与国之间来划分国际分工的边界已经被弱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主体,跨国公司负责协调全球价值链,其附属子公司、原料或中间产品供应商及企业合作伙伴等负责具体的投入、产出等跨界交易环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

3.国际经济的多边贸易体制和贸易自由化为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证

近年来,随着世贸组织成员的日益扩大,以及层出不穷的关税同盟、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使得贸易自由化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平均关税水平一直在下降,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贸一体化进程。

三、中国制造业发展及出口贸易现状

1.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

实体经济的主要构成就是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其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由2000-2015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增长率变化可以看出:绝对量上看来,制造业的增加值在持续上涨,在相对量的角度上看,制造业的发展也非常的稳定,处于支柱产业地位。201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0.8万亿,超过GDP的30%,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近6倍。从2001年起直到2015年,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始终保持在30%左右。而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波动较大,整体呈下降的趋势。全球化的日益普及给我国的低端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制造业的增长率从2003年的18.2%一路下降到2015年的6.55%,简单的贸易加工已经不足以继续支撑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2.我国制造行业产值结构

在工业规模中,制造业的规模占比达到85%以上,表明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又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2000-2015年,机械设备、化学工业、电子通信及光学仪器设备这些制造业规模占据了第二产业的前五名。传统的轻工业,制造业如纺织业、木材加工业等,其规模占比一路下滑,从2000年的第二位一路滑到2015年的第七位。表明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这类产业对制造业产值贡献比重在逐步提升,说明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明显。

3.中国制造业对GDP的贡献

中国历年制造业增加值约占GDP的比值为1/3左右,这个数值高于大多数的主要贸易国,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对于我国的GDP增长有着很大的贡献。在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德国,其比重在20%-25%之间徘徊。总而言之,我国的制造业在全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提升制造业价值链的影响因素分析

1.制造业行业技术水平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我国虽然获得了较大的贸易额度但是并没有很高的贸易附加值,这主要归因于我国的制造业出口大多为简单的贸易加工,或原材料的粗加工出口,在未来的产业升级结构中,想要让我国的制造业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优势,技术是不可缺失的重要因素。决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中扮演什么角色,在产品加工中提取多少附加值的核心在于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如何解读技术因素决定了提高技术的路径,R&D研发支出支持着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2.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首先,政府在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政府在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支撑服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机构可以为制造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是政府财政支持的重要补充。

3.FDI流入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就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对我国GDP高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质量的外商投资对我国的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学者有着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认为:FDI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正是有了这些资金的流入才帮助中国快速的摆脱贫困,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中国实现世界大二大经济体。然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FDI的质量低下,造成了如今许多环境、低端产业等。

五、提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对策建议

1.政府与企业应积极培育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应该尽快从制造大国改造成制造强国。我国难出现世界性的跨国公司就在于没有核心的竞争优势,大多的中国制造产品都是采取价格战战略,以低廉的价格获取市场,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却较少。因此我国制造业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政府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定向培育竞争力较强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通信及设备制造等高技术产业。政府应该在财政上和政策上想着高新技术产业倾斜,政府的大力支持会促使企业更加积极地进行科技创新,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2.提升现有技术,引进有质量的外资

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经济发展,我们迫切需要有质量的外资进入。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企业也应该根據自身的实际情况吸取有助于企业技术发展或提高产品质量的资金。除此之外,企业应注重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经验,通过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使自身获得技术上的进步。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拓进取,形成中国式创新,积极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最大的因素是教育。教育可以把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人员,有了知识储备,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会大幅度提升,生产产品的技术水平也会得到有效的改善。企业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加大员工培训的力度,鼓励教育,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人才,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产品地位,使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走出全球产业链的低端领域。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6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