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仁周
[摘 要]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不乐观,高职教育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也高度重视加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从社会实践、综合能力、心理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理解创业的重要性,把自主创业的基础打好,毕业后朝着自主创业的方向发展,在促进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创业能力;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270-01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现阶段,科学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了让学生可以和时代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高职院校应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促使现阶段知识经济社会“供给侧”转型期间对人才的各种要求得到满足。
一、积极转变高职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一时间转变教育理念,对所有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和情感的差异性予以关注,根据各种能力的学生类型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1]。为社会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知识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理念和教育理念,积极宣传创业教育,使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得到不断深化,尊重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最希望掌握一种应用技能,毕业可以找到与自己能力相符的工作。高职院校必须在第一时间转变传统的育人理念和就业思想。在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候,构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有效联系技能学习、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在高职院校的各个教学方面融入创业能力,使学生的就业理念得到改变,选择自主创业,并实现自我价值。
二、营造创业氛围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创业激情较低,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毕业后到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就职,还有诸多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总是抱着毕业后随意找份工作就可以的心态,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所以,高职院校要积极为学生营造创业的校园氛围,将良好的创业软硬件环境提供给学生,要加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增设必要的创业场地和一些相关实验设备,完善创业课程需要的基本设施。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創办学生创业社团,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创业社团的相关活动中,充分发挥校园内网站、广播和其他学生社团的作用,以此鼓动学生创业,坚持正面引导学生,将群众的舆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立足于软件建设,提高师资力量,积极邀请创业成功的知名企业家和校友到学校开展创业经验的交流会和讲座,借助先进的事例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三、加强培养具备创业素质的师资力量
只有借助实践培养才能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师资力量,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实施教师去企业挂职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到企业挂职一段时间,以此全面了解相关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并实现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立足于此,尽可能把教师派送到创新创业型企业中,使他们的创业素质得到锻炼和培养;若是制定一些政策对其进行鼓励,让他们积极带领学生创业,效果更为理想。不仅要借助“走出去”的途径,同时还可以采用“引进来”的方法,可以邀请具有创业经验的社会人士到学校当兼职教师,让其对学校的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对学生的创业实践予以指导。
四、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创业课程体系
构建一个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并借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等几个方面将其体现出来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重点[2]。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应融合职业辅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理论、实践课程,构建由创办企业的创业园实践课程、创业基本技能的实践课程、创业基本素质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等三大课程模块;建立融合专业核心课程的创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适应专业实践教学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对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学科专业和区域经济的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借助形象、生动的创业教育素材,把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思维当作专业教育的关键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注重启发和探究,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知识的传授与学以致用的结合,开设“创业人才孵化班”,提倡技能证、学历证双证制度,从而使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创业教育是和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新型课题,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跨越性,尤其重视实践。所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探索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相适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刘芳君.探索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9):60.
[2]李培德,侯凤香,钱锦铭,等.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38(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