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沙盘游戏对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

2018-05-14 10:51谷嫔嫔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6期
关键词:沙盘积极心理学

谷嫔嫔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兴起于20世纪末心理学新思潮,主张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应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沙盘游戏主要是来访者在咨询师的陪伴下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然后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是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根据残疾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解读沙盘游戏对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沙盘;残疾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对残疾人教育事业越发的重视。十九大之后,各省纷纷制定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有待继续发展。相关文献表明,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提高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思潮,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沙盘游戏是目前国内外影响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与技术,经过大量实践证明,对治疗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沙盘游戏的手段将积极心理学的观念引入到对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是对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探索。

一、高职院校残疾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残疾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由于自身身体存在缺陷的原因,残疾大学生比普通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如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等。[1]残疾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严峻,由于家庭背景以及个人成长经历等因素,致使部分残疾学生没有办法适应独立的大学生活,来到学校后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无法正视现实,自卑心理严重、焦虑、抑郁、不懂感恩等。[2]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残疾大学生在学校之中的各方面学习与正常生活。

二、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及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末,与传统的心理学关注人的消极心理不同,积极心理学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人类的积极品质,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挖掘我们人性当中的闪光点。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组织系统是目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积极心理学提倡的是对健康群体的研究,而不是从心理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改善和治疗,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广大心理健康群体如何才能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促进个人人格的完善与成长。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各种优势心理资源,当我们身处各种不良情景中时,如果我们能够调动自身的各种优秀心理品质,那么我们就能找到更好的措施与应对方式,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注重将焦点集中在人类所有的积极方面,注重激发个人的内在潜能,注重用欣赏和赞美的目光发掘每个人的积极品质,提升幸福感,寻找到生命赋予每个人的意义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对个体经验的探究,加入更多关于幸福、希望、乐观等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教学元素,探索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与管理、以自助自省为主的自我服务的心理教育模式。

目前,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逐渐对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和应对上,不同的情绪状态会产生不同的应对方式,比如,拥有乐观品质和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悲伤事件和重大压力面前会采用更合理、更恰当、更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在高自尊和希望水平更高的学生眼中,任何困境与磨难都只是一种特殊的挑战,他们可以调动自身的各种优势,不断地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调整,运用各种方式来脱离困境,与此同时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同时,拥有良好情绪的学生会对自我有着更客观的评价,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会使用合适的方式发泄情绪。[3]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解决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将焦点集中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上,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为学生释放情绪、缓解压力提供平台,通过自身的力量实现“自愈”。

三、沙盘游戏对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

沙盘游戏又称为箱庭疗法,是根据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是指来访者在咨询师的陪伴下,在沙架上自由选择沙具并把他们摆在沙箱中实现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沙盘游戏反映着来访者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对话,产生自我自愈的过程,对来访者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沙盘游戏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体系,目前在国内外心理治疗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观点引入到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不论是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授还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都是靠有声语言和文字作为传输媒介,并没有过多地探索到学生们的无意识领域。据有关研究提出,沙盘游戏更能够模拟人际之间的互动,与传统的团体心理辅导相比,在团体沙盘游戏中,团体成员根据自己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创造出不同的场景与意象,从而完成与自我的对话,这样可以有效绕开咨询中的阻抗心理。[4]对于一些有言语障碍的大学生,沙盘游戏无疑为咨询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更为形象的对话方式,咨询师即使不会手语也可以通过学生所展现出的场景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沙盘之中,每一个场景的完成都隐藏着个体对自我过去经历、当下的体验和对未来的期待,学生通过玩具的摆放与相应场景的创设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沙盘游戏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和治疗,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而是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与自我的整合。这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其实是相同的,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之一就是能接受自己和现实,但由于残疾大学生自身的身体原因,往往觉得自己是脆弱不堪的、落于人后的、胆小懦弱的、痛苦迷茫的。这些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以及压抑的欲望会造成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将自己的意识与无意识割裂开来,从而致使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沙盘游戏是实现意识和潜意识对接的桥梁和途径。通过沙盘游戏玩具模型的象征性意义所呈现的正是无意识的内容。比如,一名残疾大学生在沙盘之中摆放了一名长发飘飘的身材苗条的女孩模型,并与老师分享说希望自己未来的女朋友会是这样的女孩子。通过沙盘游戏,他逐渐意识到摆出这样的模型,所呈现出如此的意向其实正是自己潜意识之中对自己身体残缺、行动不便、不配拥有爱情和美好异性青睐的表达。当我们每个人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承认各自的局限与弱点,允许自己存在脆弱、存在不足、不够聪明等,明白这些缺点是我们生命之中的常态,承认自己的不足是真实的、客观的存在,最关键的是与自己达成和解,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意识与无意识达到和谐一致,从而让自己的内外统一。在残疾大学生呈现沙盘的过程之中,每一次的沙图都会不一样,会根据自己探索到的潜意识,逐步将自己人格的不同方面体现出来。人本身就有很强的自主性和自愈力,在自性原型的作用下,这些不同的人格层面会逐渐趋于整合的方向。正如访谈中学生谈到的,“接受了许多发生过的事实”“对自己的了解一步步加深,逐渐找回了自己”。[5]

作为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人员,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每名学生都有着各自的优秀心理品质,通过沙盘游戏的方式,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主动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晓丽,李新征,王壮生,等.残疾大学生163名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5):608-609.

[2]辛宪军.大学资助视域下困难学生的发展路径探索———以肢体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发展为例[J].產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4):155-156.

[3]张东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7,1(37):155-156.

[4]吴荔荔,刘涛生.沙盘游戏的实证研究及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6,24(4):624-626.

[5]张大俭.沙盘游戏及其在大学生心理治疗和教育中的应用[J].保定学院学报,2017,30(6):95-97.

猜你喜欢
沙盘积极心理学
奇妙的沙盘游戏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拒绝入侵
马尔科夫链在企业沙盘模拟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马尔科夫链在企业沙盘模拟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堆沙盘记
小巧沙盘 保系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