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基层文艺工作如何适应新时代与新要求

2018-05-14 10:51刘莉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要求新时代

刘莉芳

【摘要】文艺发展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在提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凝聚一大批文艺人才,用他们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与坚定意志,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打造出符合新形势、新时代要求的优秀文艺作品,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关键词】基层文艺;新时代;新要求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基层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力度,硬件和软件建设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各县文化事业单位配备了专业的业务人才,群众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勃发展起来。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诸多不足:一是文艺专业人才紧缺,尤其是文艺创作人才,已到了青黄不及的地步,文艺创作人才平均年龄达55岁以上,不能满足新时代下文化发展的需要;二是硬件设施有待改善,如很多县级文化馆没有专门的演剧院、展厅等文化设施设备,即使有也是和政府的场地混用,不能满足文艺工作的需要;三是文艺创作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音乐录制经费和文艺创作出版费等;四是文艺人才队伍不稳定;五是文艺创作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六是文艺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等等。这些制约着文艺工作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要想文艺工作在新形势下适应新时代与新要求,就必须突破这些制约,首要多管齐下建设一支业务过硬的文艺人才队伍。实事求是地说,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很远,总体上还不适应,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更是当今文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要想把县级文化馆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必须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壮大文艺创作人才队伍

十九大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文艺作品创作不同于文学创作,由于它创作的过程缓慢,通常一件作品从创作到呈现在舞台上需要几个步骤。就拿一首歌曲来说,首先是歌词创作,其次是音乐创作,再是音乐制作,最后通过演唱者在舞台上的演唱才算是得上是一件完整的作品。再拿小戏创作来说,一件小戏作品从创作生产到呈现在舞台上同样有一个创作过程,首先是剧本创作,其次是音乐创作,三是导演,四是演员与乐队的配合,五是舞台呈现等五个环节等。这些说明了文艺创作的艰辛和不易。虽然,近年省委宣传部也出台了一些文艺创作奖励办法,但要想在这个平台上获奖,对于基层创作人员来说一定的难度。因而,建立市、县两级政府同样出台文艺创作奖励办法,建立文艺创作,保障机制,激励更多的创作者进行创作很有必要。

二、优化文艺多能人才

文艺表演分为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戏剧小品表演等。由于贵州是欠发达地区,各基层文化馆50%以上馆队合一的组织机构,事业人员编制太少,再加占编严重,从事文艺表演的大多是合同工和临聘人员,报酬偏低,因而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就思南县文化馆而言,自2006年县人民政府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将县文化馆与县民族文工团(当时属事业大集体)合并,核定事业编制25人,但长期占编4人,目前空编4人,实际在编17人,临聘5人(财政每月每人拨付基本工资1200元)。这样一个小小的事业单位,除完成本地的群众文化工作和送戏下乡演出外,还要承担部分省地县的各类文艺表演,再加大多是能唱不能跳,能跳不能演,能演又不能唱的局面。所以,无法在所在地的文艺演出活动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因此,如何把基层文化馆、队以及业余文艺表演团队培养成一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搭建文艺展示平台

文艺作品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示,而这个平台就是我们的舞台。近年来,随着“乡村大舞台”和“欢乐院坝”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修建,基本解决了各乡镇村级文化活动场地的问题,但县级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是我们的短板,如演剧院、书画、摄影展览馆等,由于场馆的欠缺,导致很多文艺作品无法展示,只有依靠春节或节假日在露天进行,不仅增加了创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导致很多作品损坏(如书画作品)。而演剧院和书画展厅是一个地方文化繁荣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之一。

四、适当增加文艺创作经费投入

各地文艺经费投入也是十分有限的,有限的经费需要我们用在“刀刃上”。就县文化馆而言,我们一年的经费支出有几大块:一是小工费,主要用于广场活动和送文化下乡演出的音响搬运和交通费;二演出的灯光和搭建舞台经费;三是办公室的水电费;四是演出的服装费;五是活动底幕、节目单设计制作;六是音乐创作、制作等费用。按现有的经费来讲,每年除开人头费,我们人均创作经费不足一元,根本无法正常运转。以一件音乐作品为例,词曲作者从词曲创作到音乐作品成形,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作品一经采用还可以解决相应的经费,如果得不到采用,作者连基本的费用都没有。又如,如果作者的作品要出版,有的是到处筹集,有是则是自已掏钱。所以,建議政府加大对文艺创作经费的投入力度。

五、尊重文艺人才,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深刻阐明了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也深刻阐明了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主要标志在于文化创新成果与人才阵容。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这些都需要创造更多的文化创新成果,培养大批创新型文化人才。“我们应该特别珍惜高端文化艺术人才、高端文化艺术成果。”今天,我们要实现文化发展繁荣,同样要形成新的文化“高峰”。需要当今时代的文化大家、文化领军人物,同时需要一大批蔚为“高原”的文化创新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凸显文化阵容、文化格局、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站在国家层面如此,站在省、市级层面亦是如此。一个地方需要领军人物引领,一方面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激励,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另一方面有了领军人物引领,这个地方的文化才不会落后。

六、加强对文艺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我们也感觉到,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否则很难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按照计划对这些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文艺工作者进行有序培训,做好传帮带。拓展他们的视野,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业务素质。

综上所述,文艺发展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在提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凝聚一大批文艺人才,用他们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与坚定意志,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打造出符合新形势、新时代要求的优秀文艺作品,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猜你喜欢
新要求新时代
互联网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推动江苏省全面深化改革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