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衍生品同时具有艺术特性和商品特性,以特定的物化形态面向市场,其中蕴含的艺术特性使其有别于一般的商品。西藏艺术衍生品是将西藏地区独特文化作为产品的灵魂,形成现代化具有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商品。西藏衍生品及品牌出现,是西藏市场朝着审美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它对于西藏的传统文化、市场经济、艺术家等都有促进作用。虽然艺术衍生品具有商品的特性,但最重要的是其中的文化符号价值,这才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能产生心理共鸣的因素,蕴含西藏传统文化的艺术衍生品的出现说明艺术家在思想上的变通和开发,传承传统的同时认同传统的创新发展,这也是当时代传统能够长久保留,并为更多世人所了解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西藏市场;艺术;衍生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西藏艺术衍生品
艺术衍生品是由艺术作品衍生出来的,兼具艺术性和商品性。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叶建新定义“艺术衍生品”时强调,艺术衍生品的制作标准一定是要高于对原品的“简单复制”。艺术衍生品的出现逐渐打破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边界线。衍生品的创作方式,一种是对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再创作的方式,另一种方式则是将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作为元素,将此作为创作灵感。艺术衍生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艺术品进行细致复刻的复制品,用技术最大程度地还原;另一种是日用衍生品,是将艺术家的作品或是有当地文化艺术的元素印于文具、家具、家具用品、摆设品等生活用品上。
西藏地区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间艺术,透着神圣而又神秘的气息,这主要来源于西藏浓厚的宗教文化艺术,艺术与生活从未分离。西藏有着各种形式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唐卡、藏式服饰编织、泥塑、金属制品等,这些对当地人而言,用于宗教信仰所用或是日常生活;动人的音乐和炫丽的舞蹈,如热巴舞、扎念琴弹唱跳等;人们世代传颂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如文成公主的故事、格萨尔王传等。就是这些艺术,深深地刻印着西藏的文化艺术符号。西藏艺术衍生品便是将这些西藏独特的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背景,再加以现代化设计,既有西藏文化底蕴又具有商品性质。
二、西藏艺术衍生品的作用与影响
艺术衍生品的发展说明了经济与艺术使不同方向的状态正在转变,体现了“艺术就是生产力”的产业发展观念。艺术衍生品市场的扩大,说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不再视艺术为少数人的专属,而是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一)打破地区文化限制,推动文化艺术传播
西藏的艺术形式多种,民族色彩浓重,当地人的生活中时时接触着这些,對于他们而言,艺术并非是“小众”的专属;对其他地区来此的人们而言,这里的艺术充满了异域神奇的吸引力,这些人会选择当地特色食物或是物件作为纪念,当人们购买的纪念品在离开西藏后,其形制样式似乎与周边生活格格不入,大部分在人们带回后没有收藏价值。但西藏艺术衍生品是以艺术商品的形式展现民族文化为更多人所接触和欣赏,相比千篇一律的纪念品有更多的个性和审美价值,更能够代表西藏的文化艺术内涵,有利于西藏民族文化的传播。
(二)促进西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振兴西藏传统文化
在当下社会,经济全球化影响着各个领域,西藏传统文化艺术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如西藏的工艺美术是极具西藏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经过历史发展所沉淀下来的,但现在继承这种传统工艺的工匠艺人在逐步减少,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保护。所谓的“生产性保护”便是将其手工技艺粗在的形式和传承特点与现代化生产结合,不断地“生产”它的文化差异性。这不仅具有西藏传统文化精神层面的意义,而且挖掘出了其中的经济潜能,生产艺术衍生品有利于西藏传统文化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得以传播。
(三)扩大了西藏当地艺术家的知名度
西藏的艺术家大致有三种,第一种为严格遵守西藏传统艺术的各项规则;第二种艺术家是以西藏传统艺术为艺术创作基础,再做些许改变,表现艺术家自己的风格;第三种则是对西藏传统艺术变异的较为彻底的创作群体,主要以艺术家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风格创作作品,但始终保留着与西藏艺术的联系。与西藏艺术衍生品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为第三类艺术家,这类艺术家的个人特征较为明显,对他们的艺术作品进行二次创造,设计出的艺术衍生品不仅拥有鲜明的艺术风格,而且非常明显地体现出艺术家的个人风格,这有利于提高当地艺术家的知名度。
三、西藏艺术衍生品中存在的文化符号价值
艺术衍生品作为承载艺术符号价值的商品化载体,既是对艺术作品或是文化符号的延续,也是设计者对原生品的再次创新。作为具有文化艺术附加值的商品,在市场交易中,它的艺术符号价值显得格外重要,这种由艺术衍生品的符号消费所带来的大众消费观念的变化,使得人们由过去对商品的消费转变为一种对商品背后品牌形象和艺术符号价值的追求。
西藏艺术衍生品近几年开始出现自己的品牌,不仅是八廓街或是旅游景点销售的那些挂件、小饰品之类的物件。作为以西藏文化为营业对象的企业,不仅是品牌标识上的独特性,更是注重产品所蕴涵的独特的西藏文化符号价值和背后的文化价值。西藏这样的品牌如醍醐、雪堆白、巴扎童嘎等,这些品牌设计的产品不再是简单的西藏的文化图样简单地印制在小饰物上或是将一些宗教文化中的物件缩制成小物件,而是以西藏文化为设计灵魂,加入设计师的想法。如醍醐这个品牌,其标语为“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消费者看到这句标语时,便能感知品牌中西藏文化的背景。不仅如此,几乎每一个产品的柜台展示旁边都会附有产品的介绍,并撰写了独立的一段话,这样的设计更能使消费者在消费中产生心理上的认知,营造出独特消费氛围和精神追求。正是这些艺术衍生品中所蕴含的符号价值引导着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与之产生心理共鸣。
四、关于西藏艺术衍生品的思考
在之前,从外地来西藏的人们在购买具有纪念意义的西藏民族产品时,供他们选择的产品有限,主要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小饰物、佛珠、唐卡、雕塑、服饰,如佛珠、唐卡、雕塑、服饰等都是在西藏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没有经过设计师的再次创作,其商品性并不突出。虽然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但缺乏个性和趣味,而且因为许多东西与宗教有关,工艺复杂,价格也偏高。
近几年,西藏艺术衍生品开始出现,表明了西藏的一些文化企业意识到现在的社会经济已经从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为主的商品经济转向以挖掘人的欲望为主的“审美经济”。这是当下时代人们追求审美价值、多样化和心理价值相统一的审美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开始追逐精神上的满足,喜欢文化带来的精神享受,愿意购买有个性、独特趣味的兼具审美和实用性的产品。这也说明了社会转型使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这是这个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高登科、邓超等人在《文化蒙太奇:民艺的语境错置与转化的生机》一文中务实地阐述:“表面看上去我们在帮助传统民艺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其实是民艺在给我们不断地提供心灵的滋养;不是民艺缺失现代性,而是我们的现代文化断层太严重。难点是掌握文化话语权的人们如何甘当客体,与手艺人共生发展。”西藏艺术衍生品的生产说明了西藏传统文化艺术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适应着当下社会形态的改变。在西藏这样一个注重传统文化艺术,大多数艺术家、匠人还是严格按照度量经绘塑造作品的地区,开始出现艺术衍生品,是当下的文化思潮对西藏的冲击,促使西藏艺术领域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区域开放性和实用性,开始将现代化风格和方式运用于西藏艺术中,这是西藏艺术家在思想上的开放,接纳新鲜事物与传统艺术的融合状态,这有利于西藏艺术获得新的表现形式。
西藏传统民族文化既要传承也要创新,从创新发展的角度出发,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相适应,保留文化的精髓,与时俱进,不拘泥于形式的改变;而保护则需要严格按照传统文化的各方面进行适当的改良。传承与发展本就是文化发展长河中互不可缺的两者,历史总是在不断推进,万物也是随之而变化,传承中有发展,发展中亦有传承,缺少了发展的传承就少了活力,没有了传承的发展就像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犹如华丽的空壳,不可深究。在当下时代,传统既要继续保留,又要被更多人所了解,因此,传统与创新是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于波.论艺术衍生品的市场现状及对美术馆和艺术品的影响[J].东方艺术,2016(6).
[2] 高峰. 现代产业形态下中国艺术衍生品品牌培育研究[D]. 上海大学,2017.
[3]吴东弓.关于艺术衍生品的文化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
作者简介:潘昭瑾(1992-),女,浙江省温州市,硕士研究生在讀,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民族艺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