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芳
[摘 要] 按照化学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微单元展开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整合,完成教学。
[关 键 词] 微单元教学;盐的水解;探究实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4-0142-01
一、教学思想
微单元教学指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化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整合。针对教材内容将每课时设计出多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时间在10分钟以内,是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这种阶梯式多单元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微单元教学必须按照化学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围绕着“教学方法”这个核心进行整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微单元的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主要教学环节,课前微单元设计、课中问题探究设计、课后拓展与巩固等。以及包括评价、诊断等辅助教学环节,才能算是比较完整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在课前、课后建立“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反馈机制,克服大班上课教学反馈机制的不足。微单元虽然时间微、内容含量微,但也要通过作业、交流、讨论建立反馈机制,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利用网络发布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化学概念学习内容,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课前将网上预习的情况通过“网媒”等形式向教师反饋,以便教师能及时调整下一节课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等,同时学生也能收到来自教师的各种评价,及时知道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设计出有利于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为创建“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堂”做好充分准备。微单元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了学习参与度,培养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合作与交流素养。
微单元课堂,让化学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前和课后,从教材延伸到网络,提升了教学的开放性。微单元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化学知识传授是可以通过网络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在“课中”经讨论、交流来完成,而在“课后”学生还是以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究”为主。随着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方式逐步向知识探究方式转变,微单元课堂的创新应用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变革的热点。以“盐的水解”为例,探究微单元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实例:“盐的水解”
1.学情分析。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对离子反应、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的建立以及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水解平衡的能力。
因为连续学了两个单元全新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没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象,且难度也较大,这时学生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疲倦感和生疏感。
2.教学过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抽象概括得出结论→交流应用的探究方法。
3.教学实施。基于微单元设计教学的理念,将课堂教学内容分成3个板块:探寻盐类的水解规律;探寻盐类的水解本质;探寻盐类的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水解程度。
板块1:寻找盐类的水解规律
任务1.1:通过探究实验,测定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
任务1.2:通过交流讨论、回忆旧知,对盐类重新进行分类;
任务1.3:寻找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类型间的关系。
板块2:探寻盐类的水解本质
任务2.1:通过思考、讨论探寻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
任务2.2:结合电离的知识、通过微观层面的分析得出盐类的水解的概念和本质;
任务2.3:盐类的水解的定义及其特点。
板块3:盐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和影响因素
任务3.1:通过思考、讨论盐溶液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
任务3.2:通过思考、讨论多元弱酸弱碱根水解方程式书写;
任务3.3:通过对比、讨论探寻影响盐的水解因素。
三、教学反思
整节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预定目标。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微单元,,通过实验引领,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不感觉枯燥,彰显学科特点;以问题驱动,阶梯式逐层推进,逻辑性地呈现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不断地进行过程性评价,不仅环环相扣,让学生理清了知识的脉络,也是在教学生如何提问;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每一个微单元结束时,都进行了适当的训练,通过讲练结合,逐项过关,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这样扎实而实在,有成效;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用化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如热的碱液有利于油污的去除,泡沫灭火器中的反应原理等,学以致用,体现学科价值。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要学什么;引导学生去探寻、归纳,让学生学会方法,明白怎么学,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以问题驱动,用实验引领基本理论的学习,互动频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过程教学,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