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静止印刷等媒体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新型的传播模式已经形成,逐渐转变为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传播模式。本文将图像信息的语言结构分为三种,分别为毗邻轴结构、情态轴结构、系谱轴结构。亦将其视觉层次总结为句法性层次、情态性层次和意指性层次。在这种视觉层次的启示下,利用这种语言结构,可以将现如今的新媒体技术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以此来达到更强的信息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
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物,视觉传达是通过新媒体,对文字、图像等视觉元素,进行有效的组织,从而达到传播公共信息的作用。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在东京的世界设计大会上就已经提出,基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商业工艺美术以及印刷美术的内容,然后通过当时的平面设计,来达到传递信息、情感的效果。现如今,新媒体时代到来,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展示出更多的包容性、优越性。相关学者将视觉传达设计所展示的内容概括为人人、人机的多层次交流互动的过程,并且展示其艺术美感,最终使欣赏者能体会设计者设计作品中的性感。
二、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就是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数字化网络的运行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视觉等内容的媒体模式。相对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刊来说,新媒体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互动传播特点、并且以移动互联设备为媒介的媒体概念。
三、视觉传达中新媒体的应用
(一)简化的视觉设计
简化视觉设计,并不是将之设计为苍白、空洞的内容,而是要去除臃肿的结构,简化设计。这与建筑学中“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大相径庭。将设计初稿中的精华信息提炼出来,突出视觉信息的焦点,把最基本、最简单的元素作为设计的表现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也可以节省信息接受者搜寻信息的时间,是减轻网络负担的有效途径。
(二)富有视觉张力的设计
视觉张力的延伸和深化是图像的心理张力,它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激发人机的交互,促使人们产生认同感。在新媒体中,具有强大视觉张力的图形设计应用广泛。如,在新媒体中强调某个主体时,设计者通常会使用强化视觉焦点、大色块背景图来展现,然后配上简洁的文字叙述,便能够突出,其中各个元素的含义。
1.运用叙事观点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设计的基础是平面设计,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认知与需求也在逐步提高。人们身边的任何物体都是立体的,并不只是平面,这就使三维立体的概念深入人心,也更加受大众的欢迎。因此,通过立体的、动态的方式传递信息,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并且,新媒体的加入,使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静态的传递,而且加入了音频、影响等因素,使信息传递变为动态,加深了人机交互,可以完成在线互动。
2.运用摄影图像
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仅有简洁的叙述性文字是远远不够的,这通常会使信息传递过于苍白、枯燥,也过于空洞,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预期,达不到预想的宣传效果。摄影图像的加入,使物体写实成为了现实。它不仅可以为设计者描绘出其预想的美好画面,并且可以通过图像传达出设计者索要表达的思维、情感。
3.人机互动
我们如今都处在互联网+新时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以互联移动平台为基础,新媒体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可以让人们以其主观意愿来传递和接受信息。
四、新媒体的运用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新媒体是传统媒体发展的产物,是逐步出现的,其便利性、互动性等特性既迎合了新时代下用户的体验需求,也满足了传播者的多种传播形式的要求。在此大环境下,势必会对视觉传达设计带来机遇与挑战,使其一步步实现突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排版更具灵活性,视觉信息多样
在新媒体形势下,传统的信息排版形式逐渐被废除,单一的平面排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信息传播的容量,而是实现了多层面、多方位的信息同时出现。这不仅加宽了人民大众对信息获取的宽度,而且扩展了信息投放者的数量,并且实现了信息与信息获取者的互动。这样做不仅能够使人们在获取信息时更简洁高效,使信息的在其选择性上更强,而且能夠节约资源,摆脱传统媒体在信息传递上的束缚。比如在景区的导视图的设计上,在融入视觉传达设计内容的同时,将其结构与路线、景区俯瞰图等元素结合到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等媒体,建立可以使游人自行获取地理、天气、景区位置等信息的平台,给游人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便利性,使游人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在欣赏设计者的佳作,避免了繁琐的步骤和烦躁无用的信息。
(二)增强了视觉上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在新媒体艺术日趋多样的趋势下,也为设计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方向,使原来单一的视觉、听觉等信息传递方式相结合,增强了人人、人机的互动性。新媒体艺术是基于传统艺术设计的,故传统艺术设计理论,也可以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使用,用以指导新媒体。因此,在信息传递的设计上,可以在满足传统视觉创意的基础上,融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元素,并使多种感官相结合,应用各种技术等。比如在作品的结尾留以空白,让观赏者参与其设计与创作。这是由于观赏者完形心理学所致,一个优秀的作品,有着其本身优秀的创意设计,并且加入了观赏者自身的观点,不仅增加了互动性、趣味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完成作品,从而获得设计者和观赏者双赢的结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能使人们得以驻足停留的可能只是因为一点点的趣味性,还可以减轻大众在生活中的压力,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
(三)丰富信息传递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新媒体更具有丰富性。科学的进步促使没得形式的多样化,加之新技术的产生以及应用,使人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间发生着改变。如今,社会正在向着多元化发展,信息的获取、以及信息获取方式,使人民大众的审美、信息需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也让视觉传达设计的难度与日俱增,故视觉信息传递势必要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新媒体本身便具有多样性。由于其能同时将图像、声音、空间的元素整合到一个层面上,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创意,设计各种不同的图形,增添各样的花纹,还可以借助科技设备,如VR、投影、无人机等,将平面设计的线条、图案与产品融为一体,再通过干练简洁的文字叙述、优美适当的音乐,使观赏者身临其境,达到虚拟现实的效果,从而激发出观赏者的共鸣,使其感受创作者所感受,达到真正的宣传目的。
其次,交互也是必不可少的。创意、设计的产生与完成,始终要把控时代的脉搏,紧随科技发展的步伐,优秀的设计师亦能将新鲜的科学技术知识运用到作品中去。视觉传达也一样,例如,在某个设计展中的某个作品,一个不知名的设计者将自己的生活图形化,通过不完整的形式展现在观赏者面前,并让观众发挥其想象力,进行自己的填充与补足。这种方式引得了众人的注意,观众们纷纷停下了脚步,根据提示,将自己的想法留到了作者预留出来的位置,多数人乐于、并且享受于这种形式,带入感极强。毫无疑问,该形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提升了观众与作者、观众与机器的交互体验,提升了产品的宣传力度。再如,创作者可以通过多种交互方式的进行,从而达到吸引观众参与人人、人机交互的过程中来,从而达到视觉传达的最终效果。在某一次设计展览中,有一件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仅传承了传统的设计形式,又配以自己制作的宣传片,加之优美的民族音乐,还进行多个界面的同时播放,为不同时间段观看的观众进行讲解。除此之外,作者在作品旁边置留了一个意见箱、留言墙,观众们可以采取实名或是匿名的将自己宝贵的建议提出来,以便作品的完善。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作品的亲和力,拉近其与观众的距离感,达到产品宣传的目的,也可以使产品设计更加完善,从而以更完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再次,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采取不同的信息传递。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环境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观众所接受的信息量极大,并且具有杂、乱等特点。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信息传递的主力军,也应当做出相应调整。分众传播,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人,采用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使信息传递的针对性更强。这样不仅可以在传递成本上大大减少,较强的针对性也使产品的宣传力度大大增强,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人民群众接受垃圾信息的概率。
五、结语
新媒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将其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信息的传递。通过移动互联平台,对信息传递过程不断优化,提高了用户体验,完美地将用户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结合到了一起。新媒体也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足够的形式与广阔的空间,这就使人民大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获得了更强、更多的自主性,有效地避免了“答非所问”的尴尬,并且使得视觉信息更加具体、形象、直管。社会在不断进步,广大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也会随着营销模式的变化而發生颠覆,设计者们只有顺应时代的浪潮、彰显文化特色,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
参考文献:
[1]张立.基于新媒体的视觉研究[J].科教导刊,2016(10).
[2]高娴.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2(20).
[3]周薇,朱宁.新媒体与艺术设计的创新之路[J].传媒书评,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