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文化初探

2018-05-14 10:51孙其昌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3期

【摘要】“桃”在我国历史文学中是最常出现的一种文学表达,这也逐渐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桃文化。本文从桃的四种文化体现来论述,分别为桃花示爱、桃果养生、桃木辟邪、桃园结义,从中体现出我国桃文化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花示爱;桃养生;木辟邪;园结义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研究桃文化,应坚持“三唯四主题”方针。“三唯”即唯书、唯俗、唯名。唯书,就是书上有记载,《诗经》《山海经》《庄子》《左传》《史记》等古代书籍都有关于桃文化的叙述。唯俗,就是民间有传承,桃文化作为镇宅辟邪的民俗被人们认可接受,桃符、桃木挂件等桃木制品成为人们寄托吉祥平安心愿的钟爱之物。唯名,就是名人有说道,上至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下至政治家王安石、文学家陶渊明等,都从不同侧面提及了桃文化。“四主题”即花示爱、桃养生、木辟邪、园结义,桃花、桃实、桃木、桃园是与桃树紧密联系的四部分,由此也产生了桃文化的四大主题内容。

一、花示爱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也是咏诵桃花最多的时期。李贺作的《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自此,红雨成为桃花的别名。周朴的《桃花》:“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桃花在春色里先于百花绽放,明媚美丽。吴融的《桃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展现了桃花红得娇艳烂漫,仿佛枝条上燃烧的朱砂。白敏中的《桃花》:“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满眼的桃花,与云霞同辉,是春天的主角,抢尽了风头。诗人眼中的桃花是完美的,对桃花充满了由衷的喜爱,实际上也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有桃花的地方,就是美好的地方;有了桃花,就有了对自然的爱,对他人的爱。所以,桃花也逐渐演化成了理想之地、恋人之爱。

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述了与世隔绝、景色宜人、质朴自然的世外桃源,桃花源成为令人神往的美好地方。一直到今天,“桃花源”仍是人们心中的乐园。明代文学家唐寅也留下了著名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首次作为女性的文学形象出现在《诗经》里,因而桃花变成了女性化的意象,也就是美人意象。其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人以比兴的手法,热情地赞美这个年轻美丽的新娘,诗中那盛开的桃花,特别符合这位富有青春气息的美丽女子的特征。从此,桃花也就与女性有了直接的关系,成了女性的化身。再往后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桃花逐渐与男女恋情故事结合到一起,成为男女之爱。春秋时期有一个关于桃花神的传说。相传春秋时代,息侯在一场政变中,被楚文王所灭。楚文王贪图息夫人的美色意欲强娶,息夫人不肯,乘机偷偷出宫去找息侯,息侯自杀,息夫人也随之殉情。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三月,楚人感念息夫人的坚贞,就立祠祭拜,称她为桃花神。

二、桃养生

桃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称为五果之首(桃、李、杏、枣、栗)。《周礼·天官》记载:“馈食之遵,其实枣、栗、桃……”《史记·穆天子传》记载:“穆天子西会王母,西王母飨周穆王的就是桃子。”西王母简称王母,又称金母、金母元君,俗称王母娘娘。相传农历三月三日为西王母诞辰,当天西王母大开盛筵,以蟠桃为主食,宴请众仙,众仙赶来为她祝寿,称为蟠桃会。而蟠桃树枝桠蟠曲,三千年始结果一次,乃仙宫极品珍果。《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方士为汉武帝取来的海外鲜果也是桃子”。宋元明时期,诸多文学家皆以西王母蟠桃会为题材,将其写入小说、戏曲中。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二称:“宋官本杂剧,即有《宴瑶池爨》。金元院本有《王母祝寿》一本,《蟠桃会》一本,《瑶池会》一本。元钟嗣成、明朱有炖俱有《蟠桃会》杂剧,情节皆类似。”如朱有炖《群仙庆寿蟠桃会》,“内容谓瑶池蟠桃结实,西王母召东华、南极、八仙,以及人间香山九老,洛下耆英等,开蟠桃大会”。《西游记》所写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故事,亦据此演化而来。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桃一直作为一种长寿水果被大家认可。

三、木辟邪

中国古代尊称桃树为“仙木”,为“五木之精”,认为它可以驱邪制鬼。《山海经》曰:“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由是桃木以其驱邪之效,广为应用。一方面,把桃木制作成神器,驱除妖魔缠身,降服鬼怪作祟。另一方面,由桃符逐渐演变成春联的习俗,保百姓平安无灾。

桃木作为一种神器,最早源于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黄帝和炎帝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两个部落首领。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十分强悍。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求助于黄帝,黄帝联合各部落,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关于这次大战,有许多神话式的传说。据说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助战,用妖术制造大雾,黄帝请天女帮助,最终以桃木为杖击败蚩尤。《封神演义》记载,姜太公用桃木剑,使妲己现九尾狐狸原形而诛之。《左传》记载:“鲁襄公夜遇凶鬼,取桃荆(枝)御之。”三国时期的曹操,30岁患头疼,久治不愈,后悬桃木剑于室,不治而愈。以上虽只是传说,但桃木剑的民俗在民间一直传承,今天的桃木制品,以桃木剑居多,在家中挂把桃木剑也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四、园结义

桃园的传说,同样很多。从一开始,就与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是忠义的化身。《三国演义》首篇“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叙述了桃园结义的故事。玄德、云长同到张飞庄上。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这一义举,成为千百年来众多英雄的楷模。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桃园结义的故事盛传不衰。

综上所述,桃文化是不断发展积累和丰富完善的过程,它反映了自古至今的民俗风情,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肥城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齐鲁城邦,桃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是桃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研究中国文化,离不齐鲁文化;研究齐鲁文化,不得不谈肥城的桃文化。“三唯四主题”反映了桃文化的主要内容,更是肥城桃文化的精髓所在。它涵盖了人文历史,也跨越了地域版图,在肥城大地上尤为灿烂和耀眼。肥城的桃木工艺品已发展到20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国内市场上80%的桃木旅游商品产自肥城;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前后,是肥城人踏青赏花的时节,肥城已连续举办了16届桃花节……桃文化在肥城异彩纷呈,给桃乡人民带来了平安吉祥!

作者简介:孙其昌,笔名子耕,山東泰安肥城人。文学爱好者,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肥城市文联名誉主席、桃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已出版发行诗集《乡情放歌》《岁月风景》《都君新韵》、摄影集《肥子国里好风光》《天南地北好风光》等作品。2009年10月,在《诗刊》社主办的庆祝建国60周年全国诗歌征集大赛中获优秀奖。2010年8月,诗集《乡情放歌》获首届泰安市东岳文艺奖。2010年4月,在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大赛中“桃都平安剑”获最佳创新奖,获6项国家专利。2013年1月,诗歌《睡莲花开美水街》获2012“新星杯”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优秀奖。2017年2月,“我的小康,我的梦”山东省首届正能量歌曲大赛《桃花在来的路上》获银奖。2017年9月,歌舞曲《指路桃花》经中国广场舞联合会主席杨艺推荐,副主席田益珍、刘荣编排精美桃花广场舞范本教学,获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