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色彩及图案与绝版木刻创作的探索研究

2018-05-14 10:51刘海锐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3期
关键词:敦煌壁画创新

【摘要】受改革开放后多种新思潮的影响,国内版画的发展提升了一个较大的台阶,但以其整体发展历程观之,目前还处于一种缓慢的趋势。分析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观念,对版画究竟是该深究技术、继承传统还是改革创新?当代版画在国内作为一种表现性艺术,属于绘画范畴,应融合民族传统文化且以当下前沿的审美眼光去描绘人们的情感和思考结果。当下版画的创作需要结合好传统文化元素且赋予画面探索及实验精神,不应盲目模仿、跟风,需要在固有思想上进行突破,开辟新的版画绘画语言,唯有这样,我国绝版木刻的创作才能在形式上向多样化发展,百花齐放。

【关键词】敦煌壁画;绝版木刻;创新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版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其创新绝不是某一方面因素孤立的变革,而是多方面包含了画家对历史的认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事物敏锐的感知、对当下文化的思考以及多元文化的修养等。这里所提的“绝版木刻”是油印套色木刻版画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产生在云南普洱地区的一種版画创作新技法,目前该技法在全国乃至世界部分地区的木刻版画制作中已经普遍流传。当下云南地区绝版创作,主题大多基于生活的感受,画面造型风格不失地域性与民族传统习俗的体现,虽有一些抽象、意向风格的作品呈现,但主要还是以反映乡间人物、山水风景最为称道。

版画创作发展的过程需要伴随着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对传统元素的理解与运用,应大量汲取传统文化思想、元素并进行开拓创新,以崭新的艺术语言、表现技法和作品的精神内涵有机结合。我国传统文化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也是丰富复杂的,绝版木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必须不断地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表现力,才能永葆青春。

二、敦煌壁画分析

(一)敦煌壁画概述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等石窟552个,为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其中壁画大体可分为佛像画、经变画、民族传统神话题材绘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画、故事画等。绘制壁画的出发点在于大力宣传佛经佛法,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让群众在观赏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所以,壁画的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画工精美,手法种类繁多,有着难以估量的艺术文化价值。

(二)图案特点

以莫高窟第254窟为例,窟内四壁绘有千佛图、说法图、故事画以及相应的图案画,其中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洞窟内图案主要由方格纹样、菱形纹样、圆形纹样等多种几何纹样与变形的莲花、缠枝、云朵、火焰等物态纹样连续、重复地相交组合而成的,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纹样)主要用于石窟建筑的装饰、塑像冠服以及器物装饰等,且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变化多端,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窟内壁画的样式、结构错综复杂,但依旧遵循着严格的形式法则,且此类法则同样遵循现代构成的形式美原则,通过对254窟壁画图案构成法则的简要分析、归纳,可得知其大致采用了对称式、平衡式、比例法、空间透视法等。

(三)色彩特点

254窟《舍身饲虎图》的绘制,其色彩主要以红、黑、蓝、白、黄为主。此幅壁画作品色彩总数并不算非常多,用色总数约4-5类,但画面巧妙的穿插变化使得色彩看起来丰富斑斓。土红色的背景,大量的黑、白与少量的石青石绿形成鲜明对比,色彩构成巧妙,通过色块的大小对比和色块的合理布局,营造了斑斓绚丽的色彩效果和画面节奏感,和谐统一。

三、绝版木刻特点分析

绝版木刻的制作技法是将一幅画面所有的色版都集中在一块木板之上,采用边刻边印递减的方式来完成。因不分板刻印,故每次完成印刷过程后需在原先的板面上重新刻绘新的画面,随后附着上新的墨色之后再次印刷,当作品完成后,由于木板是递减的,无法再次印刷完整的画面,故而称之为“绝版”。

从艺术创作的层面上讲,这种技法为创作者提供了许多的未预知性及自由发挥的可能。相对于多版套色木刻在制作过程中严格的复制技术对创作者自由度所产生的限制,绝版木刻具有随时可以调整画面效果的灵活性。多版套印在印制前,必须划分好色稿,每一版印刷什么颜色,有着严格的限制,创作者一旦定稿,在印制过程中就很难改变画面内容,除非再添加不同的色版。绝版创作的自由性体现在艺术家可以依据画面的印制效果,随时在版面上采取添加或刻除的措施,以此来丰富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效果。因此,我们欣赏绝版木刻版画时,往往觉得色彩十分复杂,画面层次感十分丰富。

四、结合点分析

装饰性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壁画的一个重要功能,同样的,许多版画的创作也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装饰性味道。根据对莫高窟第254窟的素材搜集、研究,可以归纳出大致的装饰性图形、装饰纹样、人/景物的简练式造型手法等。

木刻版画由于其特殊的制版方式,故而使其画面造型具有独特的风格——刀味。由于用刀刻绘板木的局限性,使得木刻版画无法像油画、色粉画那样自由运用多层次的覆盖式的画法,也不像中国画那样进行多次擦、点、染的描绘,这种局限性使得木刻不容易达到客观万象的逼真再现,而应该是在表现“力之美”的境界里探寻自己的路线,强烈、鲜明、单纯的特点成为木刻版画的形式特征。这一特点正与敦煌莫高窟大多数壁画的绘画特点十分相似,且壁画的人物造型十分生动、景物/衬景的形态、透视法则也十分夸张且富有极强表现力,可以在绝版木刻的创作中,利用壁画的部分纹样、元素,根据版画画面创作的实际需求加以适当的变形并融入到画面当中,或是对画面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符号化替换。

莫高窟壁画大多色彩相对统一,以254窟《舍身饲虎图》为例,其色彩总数不超过5类,以冷色系为主,而绝版木刻一般总套数也控制在10版左右,且颜色之间几乎不存在渐变,多是利用色块与色块之间的穿插、组合营造画面内容,这一点也与敦煌壁画的绘制手法较为相似,在画面大色调相似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敦煌壁画某一窟的色彩配色进行该绝版木刻的色彩创作,如需要增添色彩,应尝试选取间色来进行补充,尽量不要破坏壁画原有的大致色调及颜色比例关系。

五、对绝版木刻发展的意义

(一)对传统文化运用的提升

当代艺术不仅仅是用来表达当下的日常生活,而且是透过日常生活来反映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正发生着诸多改变,它通过多种艺术方式来提出现实的针对性问题,艺术家试图以不同的方式将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视觉图像传达给大众,他们不仅关注日常生活,更加关注社会、历史、传统及环境。大量发掘、探索传统文化资源,并通过图片、绘画(版画)、影像、装置等方式向大众推广与展示已经被社会普遍认同、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们的作品有了大量的受众群,大众也通过作品多角度地解析传统文化,而这一些系列方式能够大力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样对绝版木刻的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

(二)对木刻版画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云南绝版木刻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与多样性,风格整体富于力度感。版画艺术虽不是单纯的印刷技术,但也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支持,只有通过艰辛的训练和钻研,才能更好地、有效地表達出我们所希望表现的作品,并使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与绘画语言的结合更加和谐、得心应手,创作过程才能向更精深的层次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的审美观念也会进一步提高、改变,传统的东西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进程中延续、更新、重组以及再创造。在绝版木刻的创作中,必须产生出新的绘画形式语言,这样,版画家们开创的绝版木刻技法才能更新、重组,创作出更多的力作,产生新的绘画语境,让绝版木刻作品获得更多的创造性,具备更高的艺术素养与学术深度,承载更深的文化内涵。

六、总结与思考

绝版木刻是艺术家通过绘画的手段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及思想,版画的创作过程其实是创作者心灵释放的过程,是创作者审美情趣的体现,也是对社会生活的认知。我们在注重真实情感表达的同时,需要深入思考版画创作形式语言的突破和创新。利用传统文化元素与版画结合,优化版画的创作是值得探索与尝试的,然而创新不等于创奇,深入挖掘、分析传统文化中可与绝版木刻创作的结合点,需要考虑其色彩、元素、构图以及思想文化的兼容性与冲突性,如果进行生硬的嫁接可能会导致画面的不协调甚至冲突,大量的试验性创作十分重要,毕竟绘画艺术很多时候还是要通过画面来说话。

参考文献:

[1]段文杰.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J].敦煌研究,1995(2).

[2]李小明,张鹏.云南版画丛论[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11-90.

[3]于力.王朝闻谈美术创作[J].江苏画刊,1982(4):4.

作者简介:刘海锐,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版画工作室专任教师。

猜你喜欢
敦煌壁画创新
从反弹琵琶伎乐看敦煌壁画人物在现代工笔人物绘画中的借鉴
论敦煌舞对敦煌壁画乐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浅析敦煌壁画艺术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