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育松
【摘要】装饰绘画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设计能力、艺术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高度重视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依据装饰绘画课程特征进行课程改革已经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以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为例,从工作室教学模式与装饰绘画课程特征入手,就工作室教学模式下高校装饰绘画课程改进行革分析,以期改善装饰绘画教学质量,促进装饰绘画教学优化发展,为相关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装饰绘画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識码】A
高等院校的教学宗旨在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端人才,满足21世纪各行业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要求。高校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基于创新发展,“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人格品质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基于教学改革下形成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与全面发展的集教学、研究、实践、生产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宗旨在于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有益帮助[1]。对此,“工作室”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强、课程研究、教学与实践、生产相结合的特征,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性,主张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问题的有效处理与解决,并在问题处理与解决过程中获取新技能、新知识。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特征,常采用“师徒制”学习形式,进行任务式、项目式、开放式的教学。就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而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具备一定的要求,侧重于专业技术性、实践性相对较强的基础专业课程,如建筑装饰专业基础课程、服装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动漫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等等。与此同时,对院校硬件条件、综合实力、教师资源、学生数量等具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因此,就高校装饰绘画课程而言, “工作室”教学模式不应拘于固定形式,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与创新,发挥工作室制教学的最大价值。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下高校装饰绘画课程改革
装饰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依据一定的装饰表现规律,利用具有装饰性的语言、符号、手法进行绘画、雕塑的设计与创作[2]。随着近年来人们审美理念的转变,对艺术有了更高的追求,艺术与设计得到创新与发展,装饰绘画也在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鉴于此,培养具备高强装饰绘画能力的人才,成为高校尤其是设计类职业院校关注的重点。对此,本文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就“工作室”教学模式下装饰绘画课程改革进行了分析。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下装饰绘画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需以课程改革目标为基础进行实践,从现阶段装饰绘画课程教学现状可知,高校装饰绘画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传统装饰绘画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且多侧重于理论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知识的实用性不高。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需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第二,随着设计事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装饰绘画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实践需求,因此为满足市场需求,应强化装饰绘画与市场的联系,制定完善、优化、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资源创新,培养应用型高端人才。基于上述课程改革目标,高校应以相关行业企业的实践调研为基础,基于实践调研实现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装饰绘画课程学习的专业学生制定课程教学体系与素质、能力培养目标,实现装饰绘画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与高效重构。与此同时,以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为核心进行课程教学项目设计,并结合相关教学要求塑造完善的教学与评价体系[3]。此外,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可在校企结合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专业性、多元性。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下装饰绘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由行业企业实践调研分析可知,装饰绘画课程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主要在于装饰绘画材料的科学选配、装饰绘画设计技巧与手法的掌握与应用、装饰绘画风格创新、装饰绘画功能分析等;装饰绘画课程培养的职业素养主要在于创新创造能力、“工匠”精神、艺术审美能力等。由此,在对原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时,应把握装饰绘画课程的大体方向,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装饰绘画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实现课程教学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共同发展。例如,结合现阶段装饰市场典型项目,进行课程章节知识转化,形成子项目,进行实践教学。在此过程过程中,每个子项目可以装饰设计企业实际项目为基准,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情境,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与生产的完美对接,保证学习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相统一。例如,将装饰绘画课程与家居装饰设计专业相连接,结合小面积家居室内设计实践工作制定学习项目,如“40平米家居室内装饰设计项目”及其“卧室装饰绘画”“客厅装饰绘画”“厨房装饰绘画”等子项目。并依据项目特征,设计课程教学知识目标(如装饰艺术风格与流派;装饰绘画材料选配;装饰绘画设计图纸绘制等等)、技能目标(如家具装饰设计下,装饰绘画风格的准确把握;装饰绘画功能的定位;相关设计软件应用等等)、素质目标(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与创新的素质;培养学生合作与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4]。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下装饰绘画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课程教学内容重构后,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要依据工作室教学模式特征,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在此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先进教学理念,并结合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激发与培养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进行教学优化,提升课程教学整体质量。例如,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真实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取知识,感知装饰绘画课程学习乐趣,对相关理论知识具有更为全面、准确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实训室组织开展项目教学,在此过程中可融入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共同开展学习项目,如装饰绘画图纸设计、动漫模型设计与制作等。例如,在广场环境装饰设计项目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具有代表性艺术风格的装饰绘画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分析,帮助学生总结相关知识并进行重点知识讲授,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项目进行自主设计,最终通过教师、同学与学生评价进行改善。又如,采用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生产现场进一步理解装饰绘画材料的选配、艺术风格的创新与表现,调动学生装饰绘画的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模块式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装饰绘画技能,实现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贯彻,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四)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征,学校应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为课程组织开展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对此,学校应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积极响应“互联网+”号召,通过借鉴先进教学改革经验,建立开放课程体系,通过资源共享网站与远程教学平台,丰富课程教学途径,提升学生装饰绘画课程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通过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应用开拓学生视野,丰富项目教学基础材料,设计更多学习项目,实现装饰绘画课程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此外,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微课、慕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另外,整合教师资源,在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指导作用、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辅导作用的最大化发挥。可利用微媒介,如腾讯QQ、微信、微博等进行课程教学视频、习题库、电子教材与教案的上传与下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也可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装饰绘画学习成绩评价系统,进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提升教学评价质量,实现教学评价作用的充分发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三、结论
总而言之,“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科学应用为高校装饰绘画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大大丰富了课程教学方式,促进了各项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对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工作室”教学模式下高校装饰绘画课程改革途径,为高校装饰绘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供指导性建议,促进课程教学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永红,张一琳.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服装设计创新教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5(36):76-78.
[2]徐大鹏.从就业问题谈高校动漫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包装世界,2016(1):52-53.
[3]刘琛.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以建筑装饰专业家居装饰设计课程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6(4):57-60.
[4]艾志刚.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工作室”模式教学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6):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