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诗 诗里藏画

2018-05-14 11:01周安庆
东方收藏 2018年1期
关键词:栖霞金陵

周安庆

籍贯江南无锡(今属江苏)的邹一桂(1686─1772),与董邦达、蒋廷锡、钱维城等皆属满清朝前期词臣画家,各自画风均具有一定影响力,在昔日皇家文化生活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邹一桂从政之余,创作了不少丹青作品,尤以花鸟画成就最高;他亦能诗文,乃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代表人物之一,因此在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享誉一时。

根据史料记载,邹一桂字元褒、原褒,号小山、让卿,晚号二知老人。其父卿森、伯父显吉等,皆以诗文书画名重当时。邹一桂家中庋藏较丰,自幼便受到良好环境熏陶,习文读史研经,而且嗜好丹青,笔墨耕耘不辍。期间多次科考不第,经过努力终于在雍正五年(1727)42岁时考中进士,继得殿试二甲第一名,由此步入仕途,历任翰林院编修、云南道监察御史、贵州学政、太常寺少卿、礼部侍郎和内阁学士等官职。乾隆二十三年(1758)邹一桂辞官归里,息影家园,有时外出优游。乾隆三十年(1765)弘历帝第四次南巡时,曾赐其“画禅颐寿”匾额,因此获得了较高荣誉。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邹一桂奉旨前往京师,恭祝皇太后万寿,尝获“加礼部侍郎衔”。次年由京返乡时不幸“卒于东昌(今属山东)道中”,朝廷遂命“加尚书衔”。民国《清史稿》(卷三百五·列传九十二)有记。

邹一桂在绘事方面擅长花卉,颇得画坛“清初六家”之一恽南田(字寿平)之真传,而且“派接(五代)徐(熙)黄(荃)”(注:邹一桂曾有一枚“派接徐黄”闲章),并且受到当时某些宫廷画家如郎世宁等人的影响,善于精工细写,兼融没骨技法,注重自然写生,把握客观对象的神态特征,他为此还栽培过不少植物用于观察写生。所作强调“一活,二脱”(注:这也是其倡导的绘画创作“两字诀”),敷色考究,形神兼备,生动自然,风格清丽秀雅;其山水画尤得赵孟頫、倪瓒、黃公望、王翚等前贤影响,但并不拘泥于陈规旧法,而是坚持师法造化,观察体味物象,不断丰富个人蒙养,其创作构图不拘一格,写中兼工,从形似中追求神似,画风往往清淡滋润、秀逸隽冷。

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续录》(卷下)记载:邹一桂“工花卉,分枝布叶,条畅自如,设色明净,清古冶艳,恽南田后仅见也”,尝作《百花图卷》,“每种赋诗一绝进呈”,画艺深得乾隆皇帝赏识。张庚还感叹:“人皆知其花草之工,不知其山水之佳”;乾隆皇帝还特地吟有《邹一桂山水画歌》:“一桂绘事素所知,家法相传善花鸟。近为山水颇入神,左右逢源真复好。橫图大岭作远屏,一谷寒烟散林表。兮来別幹殊秀拔,层列冈峦致窈窱。山穷水抱凡几曲,野桥不计大与小。笠亭蜗居相间出,红莲宫矗青松杪。倪黄宗派何须论,要当取师于大造。春华秋实以怡情,智水仁山从体道。为术贵慎有名言,其然否乎堪绝倒。”此外清代蒋宝龄在《墨林今话》(卷一)中亦称:其画艺“以清艳之笔竞美艺林”。但晚清秦祖永《桐阴论画》(卷下)对邹一桂的评价却不算太高,所见其花卉之作“虽极工丽,究嫌板刻,非雅构也”,而山水画“钩(勾)皴率易,尤无气韵,知当时之声誉未足凭矣”,故仅将邹一桂作品归为“能品”之列。这些可谓见仁见智,或许与邹一桂作为词臣画家离封建统治者相对较近等缘故,在特殊的官场氛围中为了保全自己并期盼获得重用,时常注意取悦皇上,比较难以完全自由地发挥个人心境等具有一定关系。清末文人孙静庵《栖霞阁野乘》还记述:由于他长于丹青,“至今零缣尺素,得者人争怀宝”。邹一桂毕生创作数量相对较多,存世画作主要有《花卉图册》《翠柏双喜图》《玉堂富贵图》《桃花图》《太古云岚图》《杜牧诗意图》及《林壑高秋图》等,分别典藏于海内外一些博物馆、美术馆等公私机构,如今民间中也有他的某些作品流传。

除了丹青艺术外,邹一桂还长于画理,著有《小山画谱》传世,此书曾在清代收录《四库全书》。他结合绘画创作实践提出的“八法”(注:即章法、笔法、墨法、设色法、点染法、烘晕法、树石法、苔衬法)、“四知”(注:即知天、知地、知人、知物),忌讳“六气”(注:即俗气、匠气、火气、草气、闺阁气、蹴黑气)及“两字诀”(注:即“曰活,曰脱”)等观点主张,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力。他还留下了《小山诗钞》《本朝应制琳琅集》等著述。

客观理性看待邹一桂毕生艺术成就,花鸟画应在山水画之上,但他有些山水佳作其实蛮值得品读玩味,只是人们对此关注不够罢了。如其赴黔等地为官履职后创作的《山水观我》画册(二十二帧)等,笔墨技法丰富多变,将湘、黔地区奇山异水的雄峻壮美,一一再现于素纸。乾隆二十七年(1762)邹一桂畅游栖霞山后,深深地为如诗似画的古都南京美景所陶醉,不禁生发笔墨之兴,欣然挥写出心中的山水意境──《栖霞胜赏图》(纸本设色,纵118.2、横48.5厘米,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的栖霞山,位于“十代故都”南京东北郊约40余里处。古时候因为满山生长药材,摄入后可以养身治疾,因名摄山。该山自然风光幽秀,人文古迹较多,享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誉称。山中南朝古刹栖霞寺原系齐代隐士明僧绍住所,后来他捐宅成寺,得名“栖霞精舍”(注:“栖霞”寓意“栖居于山壑云霞之中”),山获今谓。隋代高僧吉藏在此创立了佛教“三论宗”,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力。栖霞寺唐时与湖北荆州玉泉寺、山东长青灵岩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并称“四大丛林”,明代乃“金陵八大佛寺”之一,香火梵音延续迄今。栖霞胜境先后被列入明代“金陵十八景”“金陵四十景”以及清代“金陵四十八景”等,历代名流墨客慕名沓来,诗画咏叹抒怀。

现让我们一起徐徐展开邹一桂的《栖霞胜赏图》画轴,但见风光绮丽的栖霞山逶迤起伏,雄峙江南大地。人们沿着崎岖不平的山间小径,从山脚下向峰巅缓缓攀行,一路上风光无限、气象万千。清澈幽秀的山溪由远而近,淙淙不息地欢快流淌,营造出轻松闲适的氛围。山上坡下老树挺拔、苍枝虬曲,山石嶙峋突兀,丘坡平缓起伏,途中不时地可见,亭、台、阁、栏散落于山野。远处一水垂挂苍崖,瀑流飞溅直下,观景台上却空旷无人。峰峦丘壑之间,轻霭薄雾弥漫,岚气清润飘逸,富有灵秀空濛之意象。越是临近峰巅,山石愈加陡峭,气势更为不凡,“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意画魄顿然而生。

大概是发自对金陵山川秀色的无限留恋,游兴颇浓的画家在该图轴的左上侧挥毫纪游,一吐胸壑激情:“倦游揜关座,放笔犹能豪。排列万丈松,号风卷波涛。直壁障幽穴,奇峰矗招摇。丹枫日辉辉,绀宇云迢迢。旷怀邈何极,结伴蓬瀛招。怪石幻獅犼,突泉怒螭蛟。铿訇喧金声,挌搏争战鏖。或云像台岳,喷瀑飞天桥。上与志城偶,双绝千古标。我读愚公志,选胜无其曹。心焉渴仰止,无缘会神乐。山僧一再至,为我夸舆峤。约余跨绝顶,策杖拨云寮。闭目即在眼,何为梦魂劳。缩地有奇术,入座如登高。壬午(注: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闰五月望后,写栖霞胜赏图于金陵旅舍。二知邹一桂并题。”随后钤有“一桂之印”“画史诗人”阴文方印各一枚。该画作右下角另存有一枚阳文方印。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帝第三次南巡时,邹一桂参与过迎驾,而皇上于当年三月下旬巡幸金陵时曾驻跸栖霞山行宫。只是笔者暂且不知,年逾古稀的邹一桂当时是否专程来到这里受到皇上接见,游山之后便在“金陵旅舍”创作该画作的呢?

邹一桂在《栖霞胜赏图》的创作中,主要采用“高远”法和俯瞰视角构置图像,近、中、远景布局得当,彼此相互映衬,隐隐地透析出一丝自然主义色彩。画家既追摹宋人笔意,又兼取元人之道,笔墨苍浑古朴,健中含润,浓淡疏密有致。如用细笔长、短线勾写景物轮廓,而山石则多以披麻、斧劈、折带等皴法表现,并且辅以浅绛、淡墨等渲染。无论飞瀑、溪流、小桥、石蹬,还是坡树、山房、院落、云霭等,画家皆能悉心绘写,略施水墨、浅赭、草青等加以烘染。所作设色简淡,清雅明净,气韵生动,意蕴悠远。氤氲变幻之中,淡雾轻锁栖霞山,一派恬幽、轻快及闲淡景象,令人不啻可望、可行,而且心生可游、可居之感。该图轴诗里藏画,感情奔放,画中有诗,思潮驰骋,尽情地抒写出作者的胸中逸气,富有文人画中的率性洒脱之趣。

此时已经离开官场多年的邹一桂,心性确实放开了不少。他于诗画交融中努力追求清秀、婉约、含蓄、雅静之美,独有一份寄情山水的逍遥心境,不仅反映出画家对大自然真切而生动的心绪与实感,一定程度上还再现了他不同时期的画风演变状况。笔者以为:曾为词臣画家的邹一桂山水佳作,同样值得人们更多地去开展一些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栖霞金陵
金陵八家的绘画艺术及其个人风格
棒槌花边:指尖绕出别样韵味
金陵方糕
《栖霞简志》(英文版)来啦
登金陵凤凰台(节选)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栖霞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赵学敏书法作品
赵学敏书法作品
金陵十二美女瘦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