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

2018-05-14 16:38周亚明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梭梭吐鲁番援疆

周亚明

湖南与吐鲁番,一个在洞庭湖畔,一个在西北大漠,两地相隔3000多公里,20年援疆把两地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从1998年起,一批又一批援疆队伍肩负重托,饱含深情上天山,与吐鲁番各族人民一道,开拓创新、接续奋斗,共同谱写了团结稳定、繁荣发展的壮美篇章。公相村的“湘疆林”故事,是这壮美篇章的一个小故事。

进村的路口,几株古桑树挺拔着二三十米的树干,郁郁葱葱的枝叶张成了巨幅大伞。树阴下,维吾尔族大爷吾甫尔·阿不力米提紧紧握住记者的手,始终不愿放下,他有太多的话想与记者说。

村子里,绿油油的葡萄藤在架子上迎着和风肆意地生长,在沙海腹地,这里却弥漫着绿色的味道。穿过村子,不远处便是望不到边际的荒漠。吾甫尔·阿不力米提大爷给我们讲述了这个村子发生的“人与沙”的故事。

公相村地处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卡勒乡,其所属的吐鲁番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吐鲁番因地处盆地之中,四周高山环抱,增热迅速、散热慢,形成了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五大特点,素有“火洲”“风库”之称。

被荒漠和沙丘包围的公相村处于风口地段,村庄附近有55000亩流动沙丘,是一个典型的受沙尘暴侵害的贫困村庄。大风肆虐季节,很多村民的房屋常常被沙尘掩埋,30年间村庄被迫搬迁三次,逼退1公里多。严重沙化的土地导致当地葡萄减产,每亩收入不足其他地区的一半,一旦遇上12级大风或者沙尘暴,一年的收成更是前功尽弃,颗粒无收。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当地农民收入十分微薄,生活异常艰辛。

2017年2月,进疆不到一个月,吐鲁番市委副书记、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挥长颜海林来到公相村,公相村风沙满天的场景与家乡的青山绿水形成强烈反差。“没有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脱贫致富无从谈起。肆虐的黄沙不仅破坏生态,更威胁着当地百姓的生计问题。”要“兴疆富疆稳疆”,颜海林首先想到了植树造林。在湖南省林业厅和当地林业部门支持下,援疆指挥部立即制定计划,在公相村建设“援疆林”,3年内植树造林1000亩,改变公相村生态环境。

拿定主意后,在颜海林的带领下,第八批湖南援疆工作队员一头扎进公相村的治沙工程。他们在走访当地维吾尔族群众时,了解到梭梭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种子只要有一点点水,在两三个小时内就能发芽、生根,号称荒漠地区的“生态保护神”。援疆指挥部决定栽种这种耐旱、耐高温梭梭树。

2017年3月,湖南第八批援疆队170多名干部来到村后的荒漠区种植梭梭树。在流动的沙子地上种树可不那样简单。地处荒漠区腹地的公相村没有地表水,生产生活用水过去都是靠“坎儿井”。在这里的沙子地上种树,完全依赖地下水。为保证供水充足,目前的3口井都打到了地下160米深,尽管如此,到了风灾频繁的4月,刚刚栽种的幼苗也不易成活。以前,当地尝试栽种的3次树苗就都因为沙尘侵蚀而全部夭折。打好井,铺好滴灌,每棵树苗还要埋进30厘米左右的深坑才有可能成活。

看到湖南援疆队员在帮村里造林,公相村的维吾尔族群众纷纷卸下厚重的冬装,积极参与造林护林。他们从家里扛着柴草、秸秆、树枝和板条,徒步蹚进沙丘,为娇弱的树苗建起长达25公里绵延的风障。在风障的保护下,2017年栽种的上千亩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眼看种植梭梭树取得初步成功,援疆工作队想到了如何帮助公相村致富。在技术部门支持下,援疆干部成功引进既可抵御风沙,又能很快产生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肉苁蓉。肉苁蓉有“沙漠人参”之美誉,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从梭梭寄主中吸取养分及水分,是一种典型的林下经济作物。肉苁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在历史上就被西域各国作为上贡朝廷的珍品,每公斤收购价达100多元。

“正是脚下不断延展的梭梭林死死锁住了那无情的风沙。”吐鲁番市高昌区林业局造林科主任宋政梅指着远处的荒漠说,那是一片流动的风沙区,面积约有55000亩,6米多高的沙丘以每年28米的速度不断向前推进,掩埋农田、村庄、水渠,将近6000亩农田受到沙害威胁,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

吾甫尔·阿不力米提大爷高兴地说,正是在援疆林建设中,村子里发生喜人变化:村子绿了,过去肆虐的风沙开始变得温顺了,村后逼近的沙丘随着梭梭树的成活开始后退了。自家的几十亩葡萄地2017年明显增产了,今年要把過去荒废的地再种葡萄,明年还要种上哈密瓜。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吾甫尔·阿不力米提大爷笑得合不上嘴。

尝到甜头的公相村村民古丽苏木汉·乌苏尔说,以前这里风沙大,沙进人退。这两年湖南援疆队植树造林后,我们看到了治沙的效果,“人进沙退”的同时还通过林下种植肉苁蓉,提高了收入。大家治沙的热情更高了,信心更足了,对未来幸福生活充满期待。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这些标语不仅仅写在公相村的墙上,更写进了维吾尔族群众的心坎里。

公相村发生的变化是湖南20年援疆工作的缩影。20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治疆方略,与吐鲁番各族人民一道奋战在“兴疆富疆稳疆”一线,使吐鲁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对口援疆规划项目总投资69.16亿元,援助资金12.84亿元,民生类项目援助资金超过75%,均已全部完成。“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对口援建项目115个,安排援疆资金18.88亿元,民生类项目援助资金占80%以上。近3年来,湖南投入教育援疆资金2.12亿元,13所示范性双语幼儿园、3所高中和3所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培训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依托卫生援疆人才,累计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9个,分别填补自治区和吐鲁番医疗技术空白15项和39项;分批安排吐鲁番市1463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湖南省9市州13所高校进行就业培训,所有学员已圆满完成培训并上岗就业,就业率达100%,全疆推广了这种经验和做法……

现在一提起湖南援疆干部,吐鲁番群众便会竖起大拇指说,“他们做的民生实事,就像吐鲁番的葡萄一样,数也数不清。”

猜你喜欢
梭梭吐鲁番援疆
木垒县沙漠区域提高梭梭成活率的几点建议
援疆的夜晚
沙漠梭梭的守望者
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有效发挥援疆干部作用刍议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梭梭的叶子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