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玲,柳亚婷
[摘 要] 现如今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适应行业人才需求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现状,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探索。主要对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思路、技术困境、开发路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嵌入式;课程开发;职业能力导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157-01
一、引言
嵌入式人才培养,即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嵌入企业技术资源、企业用人标准、企业人才培养体系、企业产业项目、企业师资,校企联合共同培养学生。现如今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适应行业人才需求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下,办学主体由“学校”转变成“学校+企业”双主体,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培养适用人才”。而这个问题正好是课程所要解决的,通过课程学校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课程是高校进行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为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依据我院专业建设现状,结合自身教学,以“移动基站技术”课程为例,进行高职课程开发的探索。
二、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开发思路
(一)课程性质及定位
“移动基站技术”是通信技术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三个:(1)在职业素养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及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学生理论知识方面,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移动基站常见设备用途、小区设计与规划方法、移动端重选和切换算法等相关知识;(3)在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在华为模拟器上进行基站设备安装、调测的模拟操作,并设置终端移动路径,对基站设备进行相关配置,测试基站基本业务功能,并能排查故障。
(二)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以行业职业能力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它强调课程开发需保证实用性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需要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课程开发要以学习者的需求及兴趣为出发点,如果课程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那么学生也不会高效地学习。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与未来工作联系起来,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开发的技术困境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开发面向的是职业,而同一种职业可能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如基站工程师这一岗位,有些公司使用的是华为技术标准,而有些公司使用的是思科技术标准。有的职业国家标准与企业现状有相当大的差距,如发展迅速的通信行业,当前通信企业大多用的是3G、4G制式,如果仅用当前企业流程来进行课程开发,显然不具有先进性。在做课程开发时必须先解决好这些矛盾,我们开发出的课程才具有适用性、前瞻性。
四、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开发的路径探索
企业需求是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原动力,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收集行业最新职业能力标准,并作为课程开发依据,而不是以企业现行工作流程作为课程开发依据,并从国際和国内行业技术标准分析入手,紧跟行业技术标准的最新变化。
课程开发是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并实施、评价、修订,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先要进行企业调研,按照用人单位需求确定学生所要达到的水准,并通过分析行业典型职位,罗列出胜任相关职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来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对工作内容及岗位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员工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及技能要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参考。根据前期分析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并确认课程开发具体内容,编写教学计划,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依据教学评价以及行业标准实时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五、结语
课程开发是嵌入式人才培养体系的重中之重,学校和企业需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应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制订相应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确保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下去。在这一项工作中,学校要充分关注行业人才需求变化,并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研究,不断修正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实现教学与职业需求无缝对接,真正实现学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许明月,唐小恒.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J].化工高等教育,2006(4).
[2]陈启强.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D].四川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