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
[摘 要] 职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频繁跳槽、无故离职等职业精神的缺失现象令企业老总头痛不已。同时老总也纷纷抱怨现在的职校毕业生眼高手低,对工作缺乏一丝不苟、对产品和服务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种种现象集中反映出当前中职毕业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严重缺失,这令人不得不反思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否存在缺陷。而作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中职德育课堂,理应率先扛起职业精神培养和培育这面大旗。基于此,首先对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然后结合中职德育课堂渗透“工匠精神”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策略,供同行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德育;德育课堂;“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4-0148-02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中职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由于缺乏对中职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中职教育一度成为“技能教育”。于是,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实训课教学尘嚣而起,专业基础课、语数英文化课纷纷让路,而作为中职德育教育和宣讲的重要阵地——德育课堂却无人问津。当前职业教育过于重视技能传授而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培育。国家层面也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提出了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决定。接着全国上下也掀起了实践和弘扬的热潮。而作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中职德育课堂,理应率先扛起“工匠精神”宣传和培养培育的大旗。
一、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中职德育课程教育职责所在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三大问题:(1)受手机影响深,整天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对学习、工作都不感兴趣,迟到、逃学随心所欲,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2)受“快餐文化”影响深,人心浮躁,功利性强,希望任何事都能一蹴而就,缺乏执着专注的职业精神;(3)受“伊壁鸠鲁主义”影响深,贪图享受,好高骛远,没有长远规划,一遇到挫折就放弃,缺乏创新进取的职业素质。而当前我国正逐步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这就需要更多的具有高职业能力和高职业素养的工匠型技术人才给予支撑,故此各级政府提倡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而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技术型人才输出的重要渠道,是学生职前“工匠精神”培养和培育的主阵地。特别是担负着政策教育、思想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等重要工作的中职德育课堂,培育“工匠精神”更是义不容辞的第一责任。
(二)提升中职德育课堂的价值所需
“我来职校就是学点技能”的普遍逻辑使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实训课受到学校领导和学生的热捧,于是乎专业基础课、语数英等文化课都纷纷遇冷,尤其是德育课程,在人们的眼里缺乏价值。不但周课时数无法保障(班级授课计划制订时扮演见缝插针角色),而且在课时补贴计算上也遭受区别待遇(额定标准课时超过其他课程)。另外,在任课人员安排时,优先安排那些领导或快退休人员兼任或暂时顶替。可有可无的现实让很多专业出身的德育课任老师自暴自弃,进而授课积极性、课改劲头被严重挫伤,恶性循环带来的是学生对德育课程的不重视,中职育人质量堪忧。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及时纠偏,发出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育人新目标,号召各级政府、教育机构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面对时代新强音,中职德育课程应该自我革命,积极扛起“工匠精神”培养培育的大旗,主动回归中职生德育教育和宣讲主阵地的角色定位,提升自身教育价值,赢回学校领导和学生的心。
二、“工匠精神”内涵再界定
何谓“工匠精神”,翻看网络和文献资料,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殊途同归,我们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综合体现,是从业者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大致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具体而言,就是执着专注、淡泊宁靜的职业操守;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尊重技能、谦恭自省的职业素养;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的职业意识。因此,“工匠精神”是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是一种追求完美、坚持敬业的道德气质,是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追求。
三、中职德育课堂渗透“工匠精神”的教学实践
(一)修正课标,深化“工匠精神”的思想教育
众所周知,“工匠精神”包括了职业信仰、职业心理、职业素养、职业理想等方方面面,因此其培养和培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层面的灌输,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想洗礼和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基于此,为了让课任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精神,在平时的德育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工匠精神”,我们组织专家对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这四门中职核心德育课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与补充,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课程标准中,使之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更为正确的职业态度及崇高的职业信念,增强其职业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我们还对另外一门重要的课程《心理健康》的课程标准也进行了修订和补充,通过教师的心理辅导和疏导,将“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进而培育出“工匠精神”的核心——“匠心”。
(二)创新模式,强化“工匠精神”的实践体验
目前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是教师拼才华“一说到底”的说教式模式。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并不感冒,以至于当前德育课堂是“教师说教师的、学生干学生的”,两者互不相干。如此状况,思想教育主阵地无从谈起。基于此,针对中职德育课程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特征,根据中职德育教学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我们对现有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糅合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诸教学法之长,形成了基于问题的项目主题式教学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新模式。具体教学流程包括六个环节:设置主题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呈现项目案例、组织讨论学习、引导理论提升、组织反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