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岭山歌流传于四川大邑县及其周边地区,它带着悠远的文化遗风,始于明末,存于清初,在四川高腔川剧和婉约的巴蜀文化风韵的浸润下,成为川西人民歌咏现实,抒发愉快生活的一种精神诉求。2014年,西岭山歌申遗成功后,成为四川境内继川剧、四川清音和四川扬琴后又一朵美丽的非遗音乐文化花朵,为当地文化增色添彩。
【关键词】文化遗产;西岭山歌;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非物质音乐文化建立在地方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它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出中华文化脉源的延续,是华夏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自昆曲成功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我国南方开始了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 ,四川境内的西岭山歌,作为川西人民古朴的民俗风情的代表,映入了社会各阶层文化人士的眼帘,成为当地民众生产、劳动、闲暇逗乐的精神文化慰藉品。
一、西岭山歌留存的环境
西岭位于四川省首府成都市以西100公里处,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苍翠,山谷幽深,溪水淙淙。2017年8月7日,由教授們组织的成都大学民俗音乐文化考察队,一行五人从成都驾车经成温邛高速穿越大邑县城,西经悦来镇、朱店子、鹤鸣山进入西岭山歌发轫地——西岭镇。入镇首先迎面而来的是西岭镇的鹤鸣山,举目眺望雄起的山顶,云雾飞舞,山峰烟雨袅袅,气度非凡。难怪,四川人夏季都愿来西岭消夏,这里的空气不仅绝存于世且山谷幽冷与静谧,是深居闹事的人难得一见的。成都大学田园采风小组下榻西岭镇的(XXX)宾馆后,随即对周遭的地形与环境进行了一番实地考查。原来,西岭山歌文化蕴含着深邃的精神内涵的原因在于,这种文化的发祥地在如此幽谷深沉的大山之中,它的高亢气魄与雄浑精神与之大山的伟岸与巍峨是一脉相承的。西岭山歌继承了四川巴蜀文化的精髓,“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西岭山歌中那种铿锵有力的声韵、张弛有度的行腔、委婉幽怨的叙情等,都是难于从其他山歌中觅见的,这与西岭群山的山韵地貌、林幽谷深的环境是分不开的。歌颂着山民的生产、生活过程,由山民口耳相授,笔墨相继,流转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其文化所带着的历史尘迹,积淀了四川川西人民的智慧与聪颖。
西岭是旅游圣地,西岭山歌也成为旅游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唱山歌也是山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在采风中,恰逢有幸欣赏到西岭“三文鱼节”文艺汇演,观看到西岭山歌民间艺人呈现的山歌演唱文艺汇演大餐,无伴奏原生态的演唱形式,贴近生活的服装道具,仿佛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之中。经与西岭山歌的传承人张道深老先生攀谈中得知,西岭山歌的收集与整理,耗尽他与任汉成(已故)的毕身精力,他们不仅从西岭镇四周的鹤鸣乡、金星乡、雾山乡收集当地民众的山曲,还对周围的晋原镇、新场镇、悦来镇、安仁镇、花水湾镇、董场镇、韩场镇、苏家镇、青霞镇、江镇等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足迹遍布整个大邑县, 方圆100公里的境地。西岭山歌是西岭地区民众的精神载体,折射出当地人憨厚、质朴、勤劳、热情的美行美德,表达西岭人高尚的生活志向,优雅的生活情趣,热爱山林的原始心态,以及仰仗大山生活的思想情态,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丽花蕊。
二、西岭山歌的分类及艺术价值探寻
(一)走进西岭山歌
西岭是全国旅游胜地少有的多地貌生态文化地,高山峻岭,草场丰盈,白雪皑皑,溪流淙淙,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珍贵药材,水质纯净……2017年,西岭镇被国家评为最优质环境的AAAAA级旅游胜地,赖以生存的西岭山歌,融藏、羌、彝多民族文化元素,以汉族传统山歌演唱那种高亢、明亮、诙谐、风趣的演唱风格著称于世,是国家生态文化极其珍贵的生态文化之一。西岭山歌是山区民间文化的一个部分,是当地文化发展精髓和旅游之魂,按照内容可分为酒歌、山歌、情歌、劳动歌、风俗及仪式歌等五大种类。
劳动类:唱和春种、秋收、挖药、烧碱、伐木、狩猎、放牧等。
爱情类:咏唱恋爱、偷情、求婚、夫妻情、反抗封建婚姻等。
劝化类:警世、劝人求真务实、坚韧勤劳等。
洒歌类:以横山酒歌为着。
喜庆类:多用于红白喜事、节日时日。
祭祀类:丧葬、祭祖、扫墓(此类歌词较少)。西岭人以演唱山歌为乐,他们依附大山的天然生态环境,在上山采药、森林伐木、农耕季节、收获时期演唱山歌,以此寻找劳动的乐趣,减轻身体疲惫,寻求精神慰藉,由山民口口相授、代代流传。
(二)唱词,唱腔及演唱形式
西岭山歌其唱词唱腔不同于任何地域的唱腔唱词。其唱词幽默诙谐逗趣、粗放、野性,颇具刺激性、张力和感染力,令人发笑,耐人寻味。如作品《幺哦调》中唱到:“哥在窗前学鸟,妹在房中把手招。妈问女儿喊那个,打完草鞋我伸懒腰。”可见唱词的幽默、逗趣。西岭山歌唱词众多,其曲调分为五种,分别为老调、大山调、流水调、牙妹调、吆噢调,其中,老调为最早的调门。这些曲调旋律流畅、节奏平稳,音调高亢,原始、古朴、空灵,实属原汁原味原生态。音域较宽,调子高亢,唱法自由,空间较大,旋律较为特殊,山味、野味和民族风味颇浓。
其演唱形式多姿多彩,有独唱、领唱、和唱、男女对唱等,其中,以独唱居多。歌词有七言、五言律体,多有地方方言押韵,唱词非常生活化。意富于比兴,乐句结构完整,音乐形象集中,其诙谐逗趣,令人开心愉悦。在曲调上,结构多为单段落,多段的歌词可多次重复演唱,只在作品结尾处稍作改变,有结束感。节奏多采用2/4拍节奏,节奏铿锵有力,强弱对比明显,调式以五声调式音阶为主。
三、西岭山歌的保护与传承
笔者通过对当地山歌的采风与对西岭及周边地区山民的采访发现,西岭山歌已成为当地人民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2012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对西岭山歌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成立了山歌协会,政府部门及专家学者和社会各方面对其也重视和大力度支持,使得其在传承上也有一些效果。尽管如此,现依然面临着山歌的传承问题,归纳如下。
(一)原汁原味的西嶺方言
西岭山的地方口音对其山歌流传的影响,地方方言是西岭山民们交流最朴实的感情工具,西岭山歌的演唱依然依靠西岭地方方言演唱,在其山歌的原汁原味中起到绝对性作用,很多的西岭山歌需要他们的地方语言才能唱出韵味。若更改为学院派普通话演唱,则许多韵律不平,将会失去原始的韵味,就很难到达山歌的独特魅力。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生活水平的需要,大部分西岭镇人外出求职,年轻一代常年在外读书,接受文化教育,加之西岭靠近一线城市的成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山民便到此居住,一些年轻人在外求学,毕业后在外工作,地方上的西岭方言也会随之变味,使传承人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局限。
(二)艺人的断代问题
人文生存环境的变化,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使以往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受现代开发的文化生活影响,面山而作,面山高歌的生活已经没有习惯了。许多人常年在外,年轻一代受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对现存有的山歌已经有些排斥,把唱山歌的任务交给一些老人和常年在家务农的妇女们。同时,以山歌传情的表达方式也被现有的电话、微信、QQ所代替,古老的山歌慢慢被年轻人所屏蔽。这将是西岭山歌传承的一大阻碍。
四、西岭山歌的保护
要使西岭山歌传承发扬下去,保护山歌老艺人是传承的核心,他们既是传唱者又是传承人,社会将有义务为他们提供传唱和培养年轻艺人的平台,使年轻一代主动承担起传承的责任。首先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其次应利用西岭的旅游资源,举办民间艺术节、民歌大赛、旅游文化节举办各类山歌活动,将其通过媒体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山歌、喜欢山歌、传唱山歌,感受它独特的风韵格调。再次,要发展创新,要在不破坏西岭山歌韵味的同时怎样做到将其与现代现代元素相完美地结合,创造出更多适应于新一代的西岭文化生活的山歌。
我们应加大西岭山歌的宣传,使更多人知道西岭山歌的渊源及价值意义,增强文化自信力。我们建议将传承保护与现代教育教学相结合,将其山歌可代入课堂,鼓励学生学习与了解西岭山歌,让其体验多民族音乐文化魅力,培养民族意识,笔者作为一名高校研究生,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中理应关注文化传承,学习与实践并用,理论与社会交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依托高校文化研究之优势,多进行对本土民族文化西岭山歌的学习与探究,促进西岭山歌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人了解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道深.《山魂之声》西岭山歌及其传奇[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
[2]覃忠盛.《刘三姐》的民族艺术审美[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4-118.
[3]廖红梅.西岭山歌的生存现状及其审美价值考察[J].中华文化论坛,2017(9):185-190.
[4]张龙.赣南客家山歌的认知及在当代的创新[D].江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马蓉(1990-),女,汉族,四川广元人,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