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中职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思考

2018-05-14 13:52蒋文斌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6期
关键词:艺术类职校中职

蒋文斌

[摘 要] 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中职校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全球化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新时期下的中职校学生,尤其是艺术类的学生,他们的自由性、社会性突出。他们更愿意表现自己,而不是服从他人。因此,如果能利用并发挥他们的特点,把很多教师觉得疲于应付的管理工作,放手地交由学生自主进行管理,让学生从中获得各种满足感,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网瘾成灾为校园信息文化,变“人人为自己”为“自己为人人”,相信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就能更上一层楼。

[关 键 词] 艺术;中职校;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7-0270-02

一、艺术类中职校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思想、心理、行为等表现进行管理。中职生的自我管理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反省、修正、监督和约束,逐渐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管理方法。

当今中国社会,由于大学扩招的原因,中职学校成了培养国家各行业中端乃至高端职业人才的场所。学校应该把培养学生独立和健全人格作为职责。因此,在加强校管理的同时,还要促进他们在校期间的自我管理,让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一)适应环境的需要——学生自我管理必要性之一

我校面向全国招生,学生全国各地来自。进入我校,学生首先进入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多数学生在进入我校之前,自己的生活基本都是被安排好的;而到了戏校,新颖的上课模式,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加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这些构成了一种新的外在环境。对于我校大部分学生而言,来我校上学,就是为了脱离父母的监管和唠叨,获得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果完全放松自己,那就会增加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行自我规划和约束。

(二)个人成长的需要——学生自我管理必要性之二

中职校的学生,从年龄层来讲,正值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但尚不成熟。作为艺术类学校,我们组织各类比赛、活动和表演,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是参加与否,参与哪项活动,就得由学生自己来选择,老师仅限于指导。学生自己的决定就涉及他的期望和理想,因此,认识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就離不开学生的自我管理。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学生自我管理必要性之三

职业学校作为中等学校,其目标是要培养合格的各类技术人才。我校的大部分学生是以就业为目的,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不能局限在知识上,还要学会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交际能力等。另外,为了除去学生惰性和依赖性,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独立性人才,就需要他们在校期间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工作实践能力。

对于大多是14~17岁之间的中职生,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相对比较缺乏,那么,相对于心智比较稚嫩的他们,尤其是艺术生,他们的自我管理是否可行,他们又能做到什么程度?笔者认为,虽然当今他们“骄娇并存”,虽然他们是非判断能力不强,虽然他们身处在这个社会大转型时期。但是,他们天性活泼好动,他们有一定艺术潜质,他们形象思维活跃,他们领悟能力强,他们自我表现意识强,就为各类学生干部岗位的争取提供了基础。通过自我管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获得自我满足。

只要抓住他们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特长,把“教师堵学生”换成“学生疏学生”,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让他们在学习工作中获得自我满足,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二、艺术类中职生自我管理的原则

(一)激励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人是需要激励的,心理学家早已对此下了定论。积极心理学认为,没有激励,人的潜能只能发挥15%~20%,激励之后则能发挥75%~90%。激励与不激励对一般人已有如此大的差距,对与艺术类学生这更有效,因为艺术类学生感性、外向,受外界影响大。我们的老师从管理出发,平时更多地看到的是学生的缺点和弱点,因此批评多表扬少。这在积极心理学看来是很不妥当的。我们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学生朋友的角度去看待,就会发现学生中有许多值得肯定的东西。由于他们的文化成绩普遍较差,在文化方面普遍找不到自我,他们对文艺活动都很感兴趣,也很在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因此在我校每学期的团委活动计划中,基本上做到每周一小活动,每月一主题,每学期两次大活动,而活动的侧重则是艺术方面的居多。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只要用对方法,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各种荣誉感,可以说一呼百应甚至一呼万应。在军训活动中,我试着把晚会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来抓,而晚会中,学生的重心在筹备演出,我的重心则在筹备拉歌。军营拉歌的形式对于新班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增强集体荣誉感的活动,而军训晚会我相信也会给他们每个人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记。

(二)自主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艺术类专业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实践是艺术类学生的一个重要特征。艺术类学生比较感性好动,尤其是一些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文化学习难以吸引他们,但却热衷于参加专业的演出实践,对于校内外的各类演出、各类活动,他们的参与性很高,以此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撬动他们学习兴奋点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要求他们学好其他课程的支点。因此,对于演出,要求他们要做到“演员的自我修养”的锻炼,即要求他们台上台下一个样,要求做到演员最基本的时间观念等。同时,由于演出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我们也尝试着制定出对于文化极差的同学少予或不予演出的机会,以此来要求学生来学好文化。对于活动,要求他们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中来,而他们也会很乐意地参与到各种不同的工作中来,例如,每年的艺术节,我们做到了基本由学生自行策划,实施和工作,舞美的同学做完前期宣传后,又是晚会的灯光和调音师,话影的学生前期做完节目指导又是晚会的礼仪工作,幕后工作基本都是戏曲的学生他们干的,一台大型的学生艺术节晚会,不仅让全校师生享受了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重要的是,演出的学生表现了自我,释放了情感,获得了满足。工作的学生学习了技能,提高了自身素质,获得自我价值体现的满足感。同学们在活动中班级在活动中,增加了感情和集体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也大大得到了提升。

(三)规范性原则

中职校学生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但可塑性大,尤其是艺术类学生。因此,要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督制度,使他们相互激励,相互教育,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低,决定了其综合素质也相对低,因此,越是艺术类专业越要加强管理。我校学生管理制度包括《上海市戏曲学校学生手册》《新生甄别条例》《校奖学金管理制度》《宿舍违纪处理条例》《学生操行分评定标准》《校园安全承诺书》等,这些制度保证了学校学生管理的正常进行,也使学生有所约束。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我们也让班主任甚至是学生建立班级的规章制度,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条例,自主实施,自主统计,自主奖惩。

三、途径和方法

在以上三点思想的基础下,在艺术类学生特点的剖析下,对于如何更好地做好我校学生的自我管理,笔者提出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学长制

我校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小到小学6年级,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年龄跨度很大。小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大同学青春期叛逆相当明显,介于这种情况,我提出建立学长制。学长制是一种在国际上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普遍推行的自我管理模式。我们可以选择各方面都表现优异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学长,从寝室、专业、文化等各方面开展对口帮扶,指导新生和年级较小的学生,帮助他们规划学习目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种结对子的方式是对学校管理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和完善。

(二)设立班主任助理

艺术类学生,感性往往超過理性,班主任经过自己的努力,当他的光辉形象渗透到学生心中去之后,学生为班主任做事可以说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设立班主任助理,无论班主任形象是否已经深入学生之心,这都将是一次亲密接触,结果是大家显而易见的。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建立自我管理网上论坛

随着上海市教委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我想对于此点,硬件的要求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而借鉴各所大学成功典范,我觉得学生论坛(BBS)的建立,是对我校学生自我管理的一次大踏步地前进。当然,学生论坛需要由团委学生科指导,由学生自主进行管理。在条件还没达到的情况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发达,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建立团支部QQ群,微信群,专业组邮箱等等,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现和管理的舞台。

(四)开展自我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班级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各种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的交流架起了桥梁,使他们能很好地相容互助,激发他们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劲头。在自主活动中,他们的人格受到了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增强。活动本身有着很强的自我目的性,可以极大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实现教育者所设定的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自信心的重要性》《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爱我的专业》《我心中的俞振飞爷爷》等主题活动,通过“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学生受到了教育,提升了自我形象,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

艺术专业学生是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求知主体。教师要充分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价值、尊严、人格,不断发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扬长避短、以长补短,因势育才,鼓励学生大胆求新、创新,尊重他们的主体精神,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与管理的主角。

参考文献:

[1]张磊,张弛.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型“人本德育”改革研究[J].中等职教,2012(33).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陆少芬.谈中职德育导师制的实施[J].文教资料,2011(8).

[4]张开暗.浅谈中职德育的有效性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5]文海沧.民主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贯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5).

猜你喜欢
艺术类职校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