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辉
[摘 要] 为了提高培养质量,职业学校一直在进行课程改革,以光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与维护》为例,介绍目前很多专业课教学中采用的“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以“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为依据,分别从课前预习、实践强化和课后巩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进行反思。
[关 键 词] 做学教合一;课前预习;实践强化;课后巩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00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职业教育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地方经济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职业教育依旧面临着学生基础差、学习无兴趣、有自卑感、教师难教等困境,为了提高培养质量,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从传统的理论和技能分离的教学模式,发展到“注重技能淡化理论”的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而现在很多专业课的教学更多采用的是“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这些在实践中不断革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有效。
2009年我校开设了光伏技术专业,多年来,光伏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的学生也受到企业的欢迎。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适合本专业课程的“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课程《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与维护》为例,介绍“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及其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做合一”是“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它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论,他认为只有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者结合起来的“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地学到有用的知识,才能培养出会学会做的人才。“教学做合一”视教、学、做三者为一体。其中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做便是教,做便是学”。陶行知先生这样解释过“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二、“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先“学”起来
一门课程肯定有它的理论基础,有些理论知识还是需要学习的,完全摒弃理论教学肯定是错误的。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理论学习做到点到为止即可。这些理论知识中有些可以通过实践结果来验证,在实操之后再进行教学会事半功倍;而有些理论则是实践的基础,是为实操做准备的,这些理论知识就必须要在课前进行预习,这些理论知识的“学”恰恰是为后面的“做”在“热身”。在每个项目进行之前,下发给学生的学案上都有预习内容,预习量的选择以中等学生能在20分钟内完成为标准。
比如,在进行《小型分布式电站的设计与施工》项目教学之前,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要求进行光伏组件容量的估算。在学案上列举了几个真实小型分布式电站的案例,将数据以公式的形式简明扼要的体现(例如:光伏组件的容量=单位面积*光伏组件占站区面积占比*组件转换效率*支架对应发电系数*支架对应面积系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在学习这些公式了,尽管他可能不明白公式中参数的含义,但是根据给定的参数,他已经会计算了,为下一步的“做”做好准备。上课时,老师将每个小组的预习结果进行对比,并公布正确答案。对于重要的理论知识可以进行重点讨论、讲解和拓展,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二)实践强化——真正“做”起来
通过预习环节,学生已处于项目教学之中,接下来就要让学生“唱主角”了,真刀真枪地进行实践操作。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所授知识都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任务都要让学生动起来。近年来,随着实训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加之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实训场所和设备越来越接近生产场景,已经基本能满足大多数专业课的项目教学了,为学生提供了“真刀真枪”实践的平台。
专业教师在设计项目教学任务时,要遵循“先易后难,小步前进,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前后项目的相关性和连贯性,在学生完成每一个任务后一定要“趁热打铁”——及时总结和拓展。比如,在进行《光伏阵列支架的安装》项目时,通过前一项目的学习和课前预习,学生根据要求已经知道设计所需的光伏组件容量以及光伏阵列前后排的距离(只需会计算),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安装光伏阵列的支架了。首先,学案上将安装支架所需的部件一一展示:底座、立柱、撑杆、横杆、抱箍、框架和转盘等,各小组根据学案上的图片提示找出这些部件。接着各小组按照学案上的要求步骤进行实操,同时教师在场地中央提前放置一个安装好的光伏阵列支架,以便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参考。在学生进行实操时,教师对每组的情况进行巡视,并做好记录,用于后期的总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可以自己去摸索,可以小组间进行讨论,还有做好的样品作为参考,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通过这个完完全全做的过程,学生基本掌握了光伏阵列的安装,通过发现问题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还收获了小小的成就感。最后,教师要“趁热打铁”进行总结和拓展,挑选几个小组介绍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总结在安装光伏支架的过程中的注意点,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可以简单介绍一些必需的理论知识,如光伏支架材质的分类和选择、光伏支架的强度要求等,学生肯定会对照自己之前的实操,不但不会觉得抽象和枯燥无味,印象反而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
对一些不易在学校实现的实训项目,可以采用仿真验练的方法。比如,项目《分布式电站的设计、施工与运维》要达到一定的发电容量,需要的光伏组件的数量是比较大的,成本也较大。在教学时,我们让学生使用由光伏企业开发的专业仿真软件来进行设计,并模拟计算年运维次数和运维成本等多个任务。通过这些仿真实操,学生在了解光伏电站的设计、施工与运维的同时,还感受到了真实光伏电站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为今后的实习和工作先做了“预热”。仿真演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解决了学校实训设备短缺的困境。
(三)课后巩固——再“学”起来
每个项目结束后,教师都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布置少量的课后作业,这些作业不一定是书面作业,更多地是以讨论题、查找资料的形式,如针对实践的某一环节,有没有更好更高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改变某些要求和参数之后又该怎么做呢?学生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也可以互相讨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对于枯燥的书面作业,学生更喜欢这样的作业,他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如有的学生更是脑洞大开,得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无形中也将课上实操的内容巩固了一遍。教师在评判作业时主要以鼓励、引导为主,而不是用对错来衡量。
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从课前预习到实践强化,再到课后巩固,学生经历了从学到做再到学的过程,而教师的教贯穿整个过程,学生自始至终都是真正的“主角”,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训練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习有了必需的理论知识,从而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一些反思
(一)要厘清“做学教”三者之间的关系
有人对“做学教”的理解是先做后学再教,这是错误的。三者中做是重点,课前的学是为后面的做打基础,课后的学是巩固前面的做,教师的教贯穿前后,始终在为学和做服务,三者是有机的整体。这与职业教育课改中提出的“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理念根本上是一致的。
(二)不能完全放弃理论知识的教学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完全放弃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是错误的。理论是实践的依据和支撑,实践又反过来验证了理论。没有理论基础的实践,学生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在教学中,一些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对理论的研究不必太深,主要了解结论性的内容,让学生在实操时“有依可据”,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需要与之配套的实训设备和教材
采用“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学生是真正的“主角”。然而,要让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作用,学校和专业教师在教学之前是要精心准备的。首先,学校要对本专业对应的产业和企业进行详细调研,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确定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等,即通过本门专业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或者接近企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方能采购配套的实训设备,越接近生产实际越好,如能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训设备最好,实训设备的数量要保证在校学生的教学要求。同时,专业教师结合实训设备和学生的实际,开发配套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是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学习理论知识与训练实践技能同步进行,教学内容按项目整合,教学场地模拟生产现场,打破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实现了专业与职业的“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对接。我校光伏专业采用“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以来,激发了专业教师的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团队不断去克服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渐探索出最适合本门专业课程的“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