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风
[摘 要] 技工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就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政府重文轻技现象严重、技工教育投资不均衡等原因致使技工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技工教育的发展。因此,加大政府对技工教育的投入力度、健全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是技工教育发展的保障。
[关 键 词] 技工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221-01
国家领导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写进报告。因此,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而充足的经费保障是实现技工教育经济价值的根本前提。
一、技工教育经费投资体制不健全
与普通教育相比,技工教育是一种成本较高的教育。但由于体制不健全,投资渠道不通畅以及地方政府投资不平衡,导致技工学校办学条件普遍差,教学实施硬件不足,制约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水平,影响技工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国家对技工教育经费投入偏低
技工教育与普通高中最大的不同在于技工教育需要大量的设备、实习场地来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工人,因此投入比较大,成本比较高,而技工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以教育经费的投入作为保障的。即使在发达国家,政府依然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投资主体,而且政府对职校生的拨款通常是同级普通学校学生的2~3倍。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投入技工教育的经费仅占同级普通高中经费的7%(参见表1)。
备注:表1中数据来源于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2012年—2016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二)区域间经费投入不平衡
我国技工教育管理体制以地方为主,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我国技工教育经费在各地区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从表2可以看出,东部发达地区的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远远大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西部本身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存量太少,再加上政府教育经费太少,因此,教育的投入遠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使得东部、中西部技工教育发展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1]。
二、构建技工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投资模式
缓解技工教育投入不足的困境,缩小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教育投入差距,促进技工教育稳步健康地发展,构建技工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势在必行。
(一)加大政府对技工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技工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总量中的比例
首先,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技工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总量中的比例,为技工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经费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在国家教育经费增加的同时,逐年提高各级政府财力用于技工教育的比例。[2]
其次,应当提高对中西部技工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增强中西部技工学校办学实力,促使中西部技工教育与东部技工教育均衡发展。
(二)健全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拓宽技工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首先,借助政府调控手段,鼓励和引导企业介入技工教育。例如,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可享受免交部分国税、财政补贴及专项资金支持、分享教育和研究成果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技工教育进行投资、捐赠,且让投资、捐赠主体切实享受到一些国家优惠政策。同时,学校通过社会捐赠成立相应的基金会,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使教育捐助收支透明化、使用合理化,防止出现捐助资金私吞、挪用等现象,使教育捐资活动能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于小淋,沈有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的现状与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0(35).
[2]毛志伟,竺小恩.高职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与投入效益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