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辉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大众化的双重背景下,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愈演愈烈,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毕业就业成为时下高职教育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职业素养作为当代人才考评标准之一,对促进高职学生成功就业意义重大。基于对职业素养内涵的解读与简述,重点就其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96-01
据相关实践调研发现,用人单位或企业普遍表示,部分高职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欠缺,集中表现为团队意识薄弱、敬业精神不强、沟通能力不足等,是困扰他们成功就业的根本性问题。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包括职业素养培养,而实践教学则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一、职业素养内涵解读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才作为企业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培育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在此过程中,高职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唯有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加强和完善职业素养培养,才能实现育人的终极目标,对促进学生成功就业及企业持续发展意义非凡。所谓的职业素养即是指学生为适应经济发展及岗位需求,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等,均需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培养出来,表现出一定发展延续性。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构建的素质冰山模型,个体素质包括表层和隐藏两部分,即职业知识、技能和職业形象、资质、行为等显性因素及职业观念、意识、道德、态度、责任等隐性因素。然而事实上,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高职教育更偏重于知识、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缺失,导致学生职业素养不足,参与社会竞争基础薄弱。
二、职业素养培养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目标导向
职业素养培养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属于全面发展学生范畴,需明确目标导向。高职实践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渗透,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新要求。但是在实践中,部分高职院校拘泥于理论,缺乏社会调查,尤其是行业、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较低,因而目标导向缺失,出现了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新时期,高职应充分领略职业素养培养的价值及意义,重新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以生为本”,立足全面发展学生目标导向,结合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作进一步的目标体系细化,指导实践教学的开展。基于此,高职还需重视专业化师资队伍培养,积极传播素质教育理念,明确职业素养培养目标要求,丰富他们的学识构成及技能,为他们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服务。
(二)丰富活动内容
职业素养涵括范围甚广并且内涵丰富,它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任务完成中,还渗透在日常职业情景中。进一步丰富高职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对职业素养培养至关重要。有学者表述,“院内实验实训室,更多的是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的模拟,很难模拟企业人文环境,从而无法给学生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训练。”因此,高职院校应适当舍弃传统,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力争实践教学创新,有机地将职业素养培养容纳其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职业体验环境。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可引入学徒制,定期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在夯实其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感受企业特有的人文氛围,促进学生与工人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职业认知。之后,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梳理职业发展思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责任态度。
(三)完善评价机制
完善的评价机制是对实践教学系统的反思与总结,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均需体现职业素养培养目标。职业素养包含显性和隐性两部分内容,传统应试考试模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水平。因此,教师需在尊重学生主体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性解读学生实践行为表现,善于发现由此折射出的观念、价值、意识以及责任等认知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求设定职业场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组织学生协作讨论,关注每位学生参与过程,借此判断他们的职业素养水平,继而合理布置强化训练。与此同时,在校企合作教学中,高职应适当融入企业考评意见,从不同的维度视角考量学生职业素养,紧密贴合行业、企业需求,进而指导完善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杰.能力本位观下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6):168-169.
[2]李专.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2):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