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羚
【摘要】“江南舞蹈”这个称谓对于舞蹈的地域性和风格性有了特定的限制。笔者出生于江苏镇江,可谓是一个地道的江南人,从小沐浴在江南鱼米之乡的阳光雨露中。我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样。江南舞蹈是江南地区特有的文化产物,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使得江南舞蹈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形态,也铸就了江南舞蹈独一无二的地位。
【关键词】江南舞蹈;形成因素;呈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识码】A
一、江南舞蹈的主要形成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
江南雨水多。都说江南是水做的,狭义上的江南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丰富。濒江临海,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江南的鸟语花香归功于充沛的自然之水的滋养。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写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甫的《春夜喜雨》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江南多雨——呵!我的多雨的江南,我的多雨的江南的雨,是不知不觉便湿了窗棂和花裙的雨……江南是多雨的——我的多雨的江南,多雨的江南的土地有好多好多的种子,多雨的江南的雨总在细细密密地,同种子议论着萌发的机缘……”从古至今不乏文人墨客对江南雨水的描写,因为烟雨蒙蒙的江南便是一张名片,它的雨不急不慢,温润绵长,给江南大地上的人们以雨水的浸润。
江南地区水系发达,除了有丰富的降雨,还有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又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大运河等湖泊河流,可谓是河网密布,水运便捷,江南地区的特殊结构网络呈现出山水同构的有趣现象,所以历来享有“水乡泽国”的美誉。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造就了江南水乡,江南水乡之美离不开水,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创造出了富有韵味的江南水乡风貌与特色。
江南的气候温润。老舍说:“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是北方唯一的‘冰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可是这座难得的北方冰城,连自己的春天也常常‘被狂风给七手八脚地刮走。”而辛代对于东北的描写:“平原上的积雪,江水的结冰。冬腊月坚强锋利的北风”。还有丽尼所写道的南方,“是有着太阳和热和火焰的地方”。老舍的济南城,春天仍狂风大作,令人感到遗憾;辛代的东北,寒风如同利刃,让人不寒而栗;而丽尼所说的南方,又让人感觉酷热难耐。这些地方都是冷热的极端,无一能与江南的温和气候相提并论。而当你走在异域的贝加尔湖畔,凉意透着湖水袭来,那里有半年的时间都被冰雪覆盖,即使到了夏季也是寒风刺骨。这时想到江南温润的气候,真是让人倍感温柔。
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江南舞蹈的形态,例如舞蹈《小城雨巷》,便描绘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景象。秀美的江南姑娘身着旗袍,手持油纸伞,漫不经心地走在白墙黑瓦间,踩水、躲雨,跟着雨水曼妙而动。江南舞蹈虽然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却又不像黄河滚滚、波涛汹涌般的气势,婉约灵动的“小桥流水”,不张扬,不傲慢,以清新温婉的方式书写着江南人民生活与劳动的惬意时光。
(二)社会环境因素
东晋以后,中国北方战乱,东晋政权以南京为中心,辐射整个江南地区。大量的北方贵族阶层随东晋皇室南迁过来。大量的钱财、人才、生产技术,随着南迁的士族、贵族以及北方的农民,涌入了江南地区。加上南京特殊的战略地位,使得江南地区处于安全和平的发展时期。这时候的江南地区政治、文化、军事、农业、商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东晋政权开始士族贵族文人他们的文化喜好、文化品位,对于整个江南地区未来上千年的文化发展轨迹有很深远的影响。
江南自东晋之后实际上起到了中华文化延续保鲜的作用,可以说,江南文化当时成了这块大陆上先进文明的代表。江南舞就是在这样大的历史社会政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东晋政权逐渐稳定下来后,东晋统治者希望在乱世中营造和平氛围,经常恢复北方政权时代的百戏活动。各种歌舞、杂技艺人再次有了施展的平台,各种舞蹈有了生存的土壤。江南舞从东晋开始发生了确立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且在未来逐渐成长起来。
其次,百姓对于艺术的接受也直接影响了某一舞蹈或者舞蹈的兴盛与繁荣。早在南宋时期,百姓就开始了“舞隊”表演,逢年过节会进行祭祀舞蹈。百姓对于舞蹈文化的热烈追捧,也是江南地区舞蹈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现代社会,国家文化政策、社会价值体系、投资商的艺术价值取向以及老百姓的艺术消费需求,促进江南舞蹈再发掘,再发展。在尊重江南舞蹈传统的同时也有着各种创新发展,并且有大量新品节目出现,这就把当年民间百戏级别的舞蹈提高到了国家民族文化战略的高度。2005年,南京市歌舞团的大型歌舞诗画《神韵金陵》就是江南舞蹈迈向新时代、焕发新生命的典范案例。
从东晋开始南渡江南的不仅仅是士族、贵族、文人,还有农民、手工业者、商人、歌舞艺人,他们不仅仅是来到江南逃难,他们还将当时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带了过来。大量的劳力开垦了大量的荒地,粮食产量极大丰富。江南地区水土气候特别适宜农作物生长,大量的粮食使得社会对于消费型经济有了需求。粮食作物的高产使得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养蚕、缫丝、绢片的需求和生产也极大提高,很快就把经济带入高速发展的轨道。
渔业是江南地区最为发达的行业之一,自古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江南地区,水产丰富,百姓在农耕、捕鱼之时,便滋生了优美热情的田秧山歌,欢快热闹的丰收舞,以及畅快淋漓的渔民号子。与此同时,水稻、桑树、棉花等农作物的种植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东晋时代的商业文化、酒肆文化大力发展,士族、贵族、文人墨客,喜爱在酒肆中听歌观舞。他们喜好清谈,浪漫,飘逸,对于服装的偏好是宽大飘逸,舞蹈也是喜欢“长袖善舞”的造型。当时的江南地区成为全国最为富庶的地区。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萌芽,江南地区逐渐成为工业中心,丝绸织业、棉织业等产业成为中心产业,经济地位上升到不可超越的地步。发达的物质文化促使社会各界对文化追求提高,江南舞现代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江南地区的经济基础。
独特的社会环境孕育出了独特的江南舞蹈。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使得江南舞蹈有了一个稳固的基础。百姓在生产生活之余创造出一系列的舞蹈雏形,近现代一些舞蹈如《丰收歌》《竹排女工》《春到水乡》等都是江南人民安居乐业的写照,反映出江南人民勤劳朴实、悠然自得的生产劳作景象。
二、江南舞蹈的主要呈现形式
(一)田野形式
江南舞蹈的田野形式,其实是指江浙一带地区的民间舞蹈。民间舞蹈,从字面上看,它来源于民族民间,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田野劳动。不要小看这些民间产物,南舞蹈以田野形式为依托,既保留了民间最真实的文化与情感,又在此基础上演变、升华。例如经典舞蹈作品《丰收歌》,保留并且改造了原始民间舞蹈的秧歌步伐,使用农民田野劳作用的镰刀和草帽作为表演道具,加上欢快的音乐,在舞台上呈现出江南地区劳动人民热情洋溢、欢庆丰收的场景。
(二)剧场形式
江南舞蹈的剧场形式,简单的说就是搬上舞台的江苏民间舞蹈。剧场形式的完美呈现,需要深入田野,获得最真实的素材。它把田野劳作搬上舞台,加以润色和改编,使得江南舞蹈有着更加丰富生动的表现力。如果说田野形式是原始的江南舞蹈的呈现形式,那么剧场形式则是现代化的呈现形式。所以说,剧场形式是田野形式的衍生;而田野形式则是江南舞蹈的根。
参考文献
[1]饶庆年.多雨的江南[A].饶庆年抒情诗精选[M].成都:四川出版社,1992.
[2]汪辟疆.近代诗派与地域[A].汪辟疆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