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
[摘 要]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各个高校对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这也使高校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许多高校都开始大刀阔斧地对课程进行改革,但如何进行改革、改革后的教学效果怎样却被高校所忽视,这就造成高校在进行混合课程教学改革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盲目改革的后果必然会使课程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混合课程教学改革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混合式改革为例,构建了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并对混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 键 词] 混合课程;教学效课;评价机制;基础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77-01
一、传统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部分高校在进行混合课程教学改革时往往只注重对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却忽视了对教学模式可行性与有效性的评价,正是由于这些高校没有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教学模式的评价缺少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此外,还有许多高校仍旧沿用着传统的考试方式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而考试内容又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记忆性知识,可操作性不强,再加上部分教师在进行考试命题时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考评,这就造成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低,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混合课程教学改革中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来对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二、ICT与BAP认证介绍
在混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的建立中,ICT与BAP认证的引入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BAP被称之为商务专业应用能力认证,它主要是对考生利用Office 2010软件对商务进行处理时的专业能力进行考核。
三、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为例的混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研究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作为一门公共类的基础课,在混合课程教学改革中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应对该门课程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高校应对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予以高度的重视,应根据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安排,在平时的考试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记忆性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还要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在进行考试命题时,应由多名教师联合在一起对考试题目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适当加入一些操作性强的命题,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考核也更加全面合理。在建立混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过程中,首先要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由教师指导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了解,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软件应用能力,并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将该课程的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同时,还应将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的双重教学,对线上与线下的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应引入SPOC网络课程,在网络课程中由教师设置教学内容,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利用微视频放入课前预习中,由学生利用线下时间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预习,而在线上则由教师指导学生上机操作,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通过上机进行验证,并对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解决,使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上机操作来加深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
在我校的混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中,将授课时间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划分,在第一个学期中学校安排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在第一个学期结束以后,由学校安排学生参加ICT考试,并根据学生在ICT考试中的成绩及其在校学习表现来对教学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价。在第二个学期中安排学生对Office 2010进行学习,并在第二个学期结束以后学校安排学生参加BAP基础级综合考試,然后根据学生在BAP考试中的成绩及其在校期间的上机时间对教学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价。除此之外,还要对这两个学期的上机成绩进行评价,这样在一年的时间里便会进行四个成绩的评价。同时,我校还在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中做出了硬性规定,只有学生相继取得ICT认证证书和BAP认证证书才能顺利毕业。
参考文献:
[1]刘婧,李瑛.基于SPOC的ESP课程设计和评价机制研究:以财经英语课程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2):93-101.
[2]耿有权.论“四位一体”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基于教学督导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4):44-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