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

2018-05-14 08:59张媛媛
北方音乐 2018年4期
关键词:号子小调山歌

张媛媛

【摘要】在我国民族音乐学界,因汉族民歌在整个民间音乐中占据基础地位而使得其分布与区划一直备受关注。各种外在客观因素对民歌的影响、不同区域间民歌差异性,归根结底均是以不同的风格色彩表达出来,由此而得来“色彩区”的概念。对各近似色彩区的划分是根据地理区域、汉族聚居区民歌风格的不同,并综合各种背景及民歌歌曲特征等有关因素而确定的。

【关键词】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地理区域;聚居地分布;民歌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历史概况

早在原始时期就已出现音乐,常以狩猎内容为主,如《尚书·舜典》中记载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场面。相较于之前,周代的民间音乐已有长足的发展,诸如“九歌”“郑卫之音”“成相”“南音”等。虽然,两晋南北朝是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但亦是南北音乐既分化又交融的时期,形成“清商乐”。到明清时期,民间的歌舞音乐已达到繁荣鼎盛的局面,如通过明代文人冯梦龙一人便搜集出刊布《挂枝儿》和《山歌》两本民歌集,可见一斑。

二、民间歌曲类别

汉族人民人口众多,文化历史久远、源远流长。根据艺术特点和场合,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和长调。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创作出来的,直接配合劳动而歌唱的一种民歌形式。其音乐要素都与劳动生活密切相关,曲式结构单纯多反复。例如江苏北部盛行的《挑担不怕扁担弯》、四川境内的《打夯歌》等;山歌则是山野之歌,歌词具有较强的即兴性,随编随唱,常用“比”“兴”手法,曲式结构简单,旋律有比较多的跳进。例如陕北“信天游”、山西“山曲”等;小调就是“里巷之声”多在城镇中形成发展起来,歌词往往是预先编写好的,文学性较强,例如《孟姜女》《茉莉花》等;长调是泛指结构较长的大型民歌,例如汉族《五姑娘》和彝族《阿诗玛》等。

三、民歌近似色彩区划分

(一)西北地区民歌近似色彩区

西北地区民歌区域包括山西、陕西中部与北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民歌主要以山歌为主,比较著名的有陕北的“信天游”和青海、宁夏、甘肃等地的河州花儿等。

(二)西南地区民歌近似色彩区

西南地区民歌集中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分地区,山歌是代表性民歌,其次是灯歌,巴蜀汉族民歌还有风俗歌、号子、礼仪歌等。滇、贵、黔等地区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民族众多,但也保留了很多汉族民歌。耳熟能详的曲目主要有《太阳出来喜洋洋》《赶马调》《康定情歌》等。

(三)华北地区民歌近似色彩区

华北地区民歌主要出现于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天津、山东等地,其代表性民歌体裁当属小调,诸如流传于山东的《沂蒙山小调》。除此之外,还有劳动号子、海洋号子、船工号子、打夯号子等。

(四)华南地区民歌近似色彩区

华南地区民歌区域包括五岭之南,有广东、福建、海南、广西、台湾等地,其主要民歌有:号子、山歌、咸水歌,例如咸水歌代表《对花》、流行于闽台两地的《送歌调》、福建小调《长工歌》。

(五)华中地区民歌近似色彩区

华中地区民歌区域包括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民歌种类有田哥、情歌、山歌、号子、风俗歌等。比如节奏性较强的有湖北潜江号子《磪咚磪》、湖南长沙的汉族民间小调《洗菜心》、桑植地区的《四季花儿开》。

(六)华东地区民歌近似色彩区

华东地区民歌区域主要包括江苏南部、浙江、上海、安徽等地,主要包括:山歌、小调、号子、长篇叙事歌,尤以江南小调较为典型,代表性曲目有流行于江浙一带的《茉莉花》、江苏小调民歌《孟姜女》。该区民歌以起承转合方整性四句体为基础,音乐具有委婉优雅、偏重于阴柔之美等特点。

(七)东北地区民歌近似色彩区

该地区有辽宁、吉林、黑龙江,西接内蒙古大草原,是以汉族为主题的多民族聚居区,代表性乐种有民歌,大秧歌、二人转等,而民歌主要有小调,号子,诸如黑龍江伊春的森林号子《哈腰挂》、绥化民间风俗行小调《上茨山》、辽宁沈阳的民间小调《正对花》。

四、结语

汉族民歌各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依据地理区域、汉族聚居区民歌风格并综合各种背景及民歌歌曲特征而确定。当然,汉族民歌分布还与语言背景、社会背景、汉族人口变迁以及汉族民歌产生的早期古代文化背景有关,我们只是从最主要的几个特征点作为依据加以划分。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研究课题,需要详实的田野工作做进一步的补充,本文仅仅是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所作的初步探讨,“色彩区”的划分还需作进一步探析、深层次展开。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1.

猜你喜欢
号子小调山歌
和声小调音阶
吼出来的非遗绝唱
我家的“号子”
苗山歌
Colorful you
山歌好比春江水
武汉码头号子的艺术特征探析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国画:唱支山歌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