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岭
【摘要】在艺术培养上,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比传授技能更加重要。音乐就是人类不断总结与创造的艺术成果。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如何通过即兴创造优化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擦出创造的“火花”,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全面探析。
【关键词】高中音乐;即兴创造;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习音乐对于学生而言到底有多重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学者,从他们对音乐在人成长过程中重要性的理论实践中不难发现,音乐可以说是开启学生智慧的一把钥匙,它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创造力”。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而传统讲解的模式显然是对创造力最大的束缚。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通过即兴创造优化学习内容,让高中生真正可以感受艺术带来的快感,体验创造的力量与激情进行了深入解析,以期为广大音乐教育者提供有力的教学参考。
一、演唱教学中的“即兴创造”
在演唱教学时,将学生的学习重点放在旋律的感知上,然后通过即兴创造,给高中生提供一个创造能力的平台,通过自己对乐曲、旋律的体会,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情绪重新改编歌词,表现个性化的音乐情感,就会打破传统教唱的僵局,让音乐课堂变得活泼有趣,充满活力。如在学习《毕业歌》时,这首经典的电影主题曲,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青年浓浓的爱国热情,在当时曾经被青少年喜爱,广为传唱。在音乐课堂学习这首歌时,学生们虽然感受到了毕业歌深沉、激昂的旋律,却无法与歌词产生共鸣,在学唱时无法注入真实的情感。毕业歌曾经在文革时期被改编过歌词,那么可以通过毕业歌的这段“经历”,让学生们同样根据自己这个时代的特征进行即兴创造,重新改编歌词。结果在学生们即兴创造的歌词中看到了“我们要不忘初心紧跟党走,我们要挥洒青春建功新时代”这样精彩的歌词,自编自唱中学生对旋律把握得更加准确,学唱热情也更高涨,面对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对音乐创作有了新的认识。
二、乐器教学中的“即兴创造”
平近高远的中国民族乐器,可以通过感官让音乐的情感与情绪直达学生心底,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掀起波澜,如箫、古琴、笛子等;而张扬激昂的西洋乐器,更具时代感,与新时期的青少年的音乐欣赏“口味”更加契合,如钢琴、小号等。尤其是它不同于声乐练习容易受个人先天生理问题影响而导致学习效率低,只要多加实践,即便声乐条件差的学生同样可以借助器乐来发挥自己的音乐创作才能。在乐器教学中,让学生们选择不同乐器进行自由组合,尽最大可能地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器乐创作。如在进行“非洲音乐”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结组,然后提供一种主乐器“鼓”,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他乐器进行不同曲风的节奏创编。这种有着极大自由发挥和自我创造空间的形式,给了高中生一个释放个性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有的只用纯粹的鼓创编了节奏感非常强的曲子;有的选择了吉他和鼓进行搭配,创编了非洲土著人跳舞的旋律;还有的将排箫和手鼓结合在一起,创编了非洲人民进行音乐庆典的场景……
三、欣赏教学中的“即兴创造”
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聆听、感悟、体验经典乐曲的过程中,激发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力以及对音乐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欣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们大胆创造,即兴改编。如在欣赏“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时,先不给学生们出示曲目,只当做“无标题”音乐,只是讓他们认真听、用心欣赏,然后对音乐表现出的情境进行讨论,描绘一下自己通过欣赏之后的感想,最后给这个首乐曲主题进行命名。这种方法打破了音乐“主题”对学生创新思维和音乐创造力的局限,使他们更能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去感知、想象和创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乐曲进行故事情节创作和改编,如欣赏了《长恨歌》选曲“渔阳鼙鼓动地来”之后,让学生们根据这首乐曲将其表现的故事情境写下来,或者以此曲的故事情境作为背景,对接下来的情节进行续写,并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即兴创作对于高中生的音乐创造力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质的提升。
知识是可以通过传授讲解完成从老师到学生的传递,但智慧与能力却是要通过引导、培养和开发的。作为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学科,音乐会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梦想,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下,会变得自律且对自己提出要求,但这一切都源于“创造力”。音乐创造需要一个开放和轻松的环境与氛围,即兴创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点燃创新的火花,让高中生领略一个全新的音乐领域,感受音乐魅力,感受创造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