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民
摘 要 雕塑是紫砂陶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品,通过精细的刻绘,以及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获得了世人的赞赏。紫砂“养心达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蕴含禅意,具有审美价值。
关键词 养心达摩;紫砂;造型艺术;雕塑
紫砂雕塑从初创走到今天,与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它的开始、孕育、发展与壶艺文化一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间一代又一代的从艺人员从养家糊口到志趣追求,从向传统学习又向传统挑战,逐步地融入世界陶艺和而不同的背景下,自成一格。明代初期大家时大彬的尊佛像和清代陈鸣远的瓜果菱藕,其泥质、泥色的选择与掌控,形体骨架的捏塑与构架,甚至施与形外的肌理纹饰都传递出雅而不俗、品位高远的格调和境界。而今的紫砂雕塑更注重作品的人文精神,更强调时代脉搏,更擅长紫砂材质特性的变化与现代审美的传达。正如这款紫砂“养心达摩”的造像(见图1),派生出一种静态的美,令观者、藏家印象深刻。
1 紫砂“养心达摩”的造型
紫砂“养心达摩”精选紫砂泥料制成,色泽古朴浑厚、醇厚韵强。此雕塑为达摩祖师的造型,有特殊的艺术形象:涡旋状的卷曲须髯,下垂的眉毛以及高大的鼻子,突出的颧骨、下垂的眼袋、沧桑的肌肤等,陶艺人通过丰富多变的雕刻手法,塑造出神采奕奕的艺术形象。正所谓画皮难画骨,雕刻也是如此,刻形易,刻骨难,这也是一般雕刻艺人与大师的区别所在。真正的紫砂雕塑精品,需要创作者对于达摩的精神气质有着深刻的了解,并在雕刻中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对艺术形象的理解。仔细观察,这款紫砂“养心达摩”的神情自然、怡然自得,颇有修心养性的作用。
2 紫砂“养心达摩”的造型艺术
一种艺术样式的派生有其适合生长的土壤,有其适合情感表达的人文环境[1]。陶艺人眼界、学识、技能等综合因素,以及本人创新求异、突破禁忌的创作冲动,都将影响到艺术式样的创新[2]。紫砂雕塑虽说是众多造型艺术中的一脉,但它的泥质、成型、明针功夫、掺砂及烧制后把玩特性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也是其他雕塑门类所不具备的。另外,壶中天地也为紫砂雕塑广义上的布局、点化甚至化平庸为神奇而创造了变与不变的机缘。就像这款紫砂“养心达摩”,艺人是在熟练地运用紫砂泥含而不露、特别养眼的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手指尖上的“魔术”将毫无生命体征的达摩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达摩的造像既有力量显现,更有一种内在精、气、神的蕴含。从紫砂“养心达摩”身上,我们看到了紫砂泥片的卷曲、纹理的布施、重心的设定、外力的牵引以及整个形态的调度、把握,倾注了从手、眼、心的协调作用与冒险精神。作品尤其讲究相生相盼,动作、神情以及疏密的关系,既有势的外倾又显心境笃定、平和,人物间、道具配器都在矛盾对立和统一中找到静态背后的波澜不惊。凡事都有个根本,养生之根本,不在养形、养体,而在养神、养心。养心之要,在养得此心一团寂寞恬澹、虚静无为,养得此心一团活泼真机、生趣盎然,养得此心一团廓大无伦、性天浑然。心不可不虚静,心不可不廓大,心不可不活泼,心不可无生趣。
3 结 论
人们不仅仅留恋以紫砂壶为代表的陶都印象,伴随壶艺文化共同繁衍成长且在壶艺体裁中不断找寻新的生命特征的紫砂雕塑,同样会以传承有序、做工精美、手法形制多样而感化更多的人。所以只有抓住变与不变的创作主线,紫砂雕塑其生命体态才会越发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也会越发感悟到它的文化积淀和大美。这款紫砂“养心达摩”正是以其动作、神情,以及疏密的关系,显示了人物笃定而平和的心境,使人在矛盾对立和统一中找到静态背后的波澜不惊,从而达到怡情养心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宋為风.浅析紫砂“华颖壶”的美学观[J].江苏陶瓷,2014(01):66-67.
[2]周发清.简论《掇只壶》的美学情韵[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1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