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花篮》课堂实录

2018-05-14 08:59聂燕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

聂燕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民歌以其相对专业的唱腔和独特的地方韵味,无疑是教唱课的难点之一。

【关键词】河南民歌;方言特色;倚音;下滑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导入

(一)民歌对比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聂老师想给你们听两段音乐,听完之后请你们告诉我,你们的感受一样吗?

生1:第一首速度比较慢,第二首速度比较快。

师:你对歌曲速度的把握可真准确。

生2:第一首听起来有山有水,很优美,第二首给人很快乐的感觉。

师:你说的可真好,我和你有同样的感觉。

(设计理念:民歌对比导入新课,更能够对比出河南民歌《编花篮》活泼欢快的音乐特点。)

(二)学说河南话

师:同学们对音乐的感觉可真棒,这第一首音乐啊,就像你们说的那样速度缓慢,情绪温柔、典雅的,就是咱们江苏民歌《茉莉花》,而第二首速度欢快、情绪活泼的就是今天需要我们共同去学习的河南民歌《编花篮》(教师用河南方言介绍“编花篮”,并出示歌名图片)。

(有的学生互相对视,有的学生露出好奇的笑容)

师:咦!同学们为什么会笑?聂老师刚刚是怎样介绍“编花篮”的?谁来模仿模仿?

生:编花篮(模仿的很到位)。

师:说的有模有样,好!你们想不想学学河南话?

生:想。

师:编花篮(河南话)。

生:编花篮(模仿)。

师:你们觉得哪个字读起来最有特点?

生1:花。

师:嗯!这个字有特点,读起来美美的。其他小朋友呢?

生2:我觉得是“编”。

师:你能用手指把编这个字的读的感觉画出来吗(教师竖起食指)。

生:编(手有点不太自信地画了个“勾”的形状)。

师:画的真不错,原来“编”这个字用河南话读起来尾音是上扬的(教师说到上扬时,同时用食指画“勾”状)。来!我们也伸出手指,边画边用河南话说说这三个字。

师:你们说得真不错!说出了河南方言的韵味。这河南不仅方言有特点,河南的景色也很别致。

(设计理念:学说河南话,不仅奠定河南民歌《編花篮》融入了河南方言特色的基础,也为下面了解倚音做好铺垫。)

二、学唱最后两句歌词,了解倚音

(一)了解河南风土人情

师:瞧!这就是河南的风景,美吗(出示河南风景图)?要说最美的风景啊,当属河南洛阳的牡丹花,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

师:好!那就跟我来吧(播放牡丹花视频,音频为《编花篮》原唱)。

师:河南洛阳的牡丹花开得多娇艳啊!其实啊!这河南人不仅喜欢牡丹花,更喜欢用歌声赞美花,聂老师也学了几句送给你们,好吗?

生:好!

师:银格丹丹,哎!银牡丹,银牡丹那个哪哈伊呀哎(教师声情并茂范唱)!

(设计理念:以河南地方风景为切入点,从视觉、听觉引导学生了解河南人文风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视频音乐和教师范唱也从一定的程度上巩固了学生对河南民歌《编花篮》的旋律记忆。)

(二)了解倚音

师: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这段旋律也来自河南民歌《编花篮》,想不想和我学学这两句?

生:想!

(教师口传心授,引导学生掌握最后两句旋律,最后一句的衬词唱起来比较拗口,教师通过“最有韵味”的一句,引导学生多练习几遍。)

师:下面聂老师想用河南话来读读这两句歌词,请你们找出语调与我们刚才的“编”相似的字(当教师读到“丹”这个字的时候,用手做画勾的动作)。

生:丹。

师:你能用河南话读一读“丹”吗?把手带上画一画。

学生一边画一边用河南话读“丹”。

师:读得真有味道!原来河南方言中有好多字的读音都是这种尾音上扬的语调。下面请你们跟着我用河南话读读这两句歌词,我领着你们读,我的声音大一点,你们的声音小一点。

师:读得有模有样的,那请你们跟着钢琴来唱一唱这两句,听一听,“丹”这个字在演唱时,有没有河南方言的味道?

师:有吗?

生:有!

师:那我们来看看曲谱,为什么在演唱的时候也能感觉到河南方言的语调?

生:在“丹”的旋律上,出现了小小的音符。

师:你真有一双火眼金睛,发现了吗?在语调特殊的方言字上加入了一个小小的音,它叫做“倚音”(在黑板上贴出“倚音”纸板),演唱时要唱的短而轻,它的出现能使这首歌曲更具河南特色,下面请你们带上河南话的语调唱唱这两句,注意唱带有倚音的字,你也可以把手拿出来画一画。

(设计理念:以河南方言的语调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河南民歌与河南方言的联系,再加上形象的手势动作,从而了解了倚音的演唱特点,进而能准确地演唱倚音,解决难点之一“倚音”。)

三、学唱

(一)学唱第一段歌词

师:看来这河南民歌和河南方言有很大的关系,下面聂老师请你们聆听全曲,帮我找出歌曲中所有带倚音的字,如果找到了就把手举好!

生1:第一行的“编”,还有“开”,还有“丹”。

生2:还有“开”、“摘”、“好”。

师:还有吗?

生3:还有“纷”和“艳”。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所有带有倚音的字都被你们找出来了,大家的智慧能够解决一切困难。下面老师跟你们合作用河南方言挑战第一段歌词,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师:好!你们读带倚音的字,我读剩下的字,记住边读边用手画一画(说的同时,教师用手画“上扬”状)。

师:我们合作的真默契,同学把河南方言的味道说得很到位。下面请你们跟着钢琴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詞,记住唱准有倚音的字。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聆听不仅是为了找出有倚音的字,也是对歌曲旋律的巩固记忆。师生合作是本节课的师生精彩互动之一,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巩固了带有倚音字的演唱特点。)

(二)学唱下滑音记号

师:同学们,其实歌曲中除了倚音,还有其他音乐小记号出现,你们发现了吗?

生:在“开”那里有个箭头向下的记号。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音乐小记号叫做“下滑音”(在黑板上贴出带有下滑音字样和记号的纸板),那它的出现能给我们这首河南民歌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呢?接下来聂老师范唱这一句歌词两遍,第一遍没有下滑音,第二遍有下滑音,请你们对比出哪个版本更符合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

生:第二个版本。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二个版本听起来很有趣。

师:有了下滑音能使歌曲更具活泼有趣的感觉,那你们听出来下滑音演唱时有什么特点(教师可在这里再范唱这一句,唱到下滑音的地方,手做“下落“状)?

生:声音像是向下落了。

师:你听得可真仔细,下滑音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是声音迅速向下落。

师:如果把这一句带入到两段歌词中,你们还能唱准下滑音吗?来试一试!

生:能!

师:咦!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这第一段歌词中有一句歌词出现了两遍,是哪一句?

生:是“朵朵花儿开的艳”。

师:那这两句演唱时的节奏和旋律一样吗(出示只有这两句歌词的幻灯片)?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我可不信,你们唱给我听听!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自主发现下滑音记号到引导学生对比有无下滑音对歌曲的情绪体现的作用,都充分突显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下面请你们挑战第二段歌词,注意唱准倚音和下滑音的地方,在有倚音出现的地方用手画一画。

(四)第二次的聆听注重歌词内容的描述

师:下面请你们继续聆听全曲,思考歌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有人在摘牡丹花。

师:在哪里摘牡丹花?又是谁在摘牡丹花?

生:是小姑娘在南山上摘牡丹花。

师:原来歌词描绘了一幅河南小姑娘编好了花篮上南山摘牡丹图,我仿佛听到了她们银铃般的笑声,你们觉得她们当时的心情如何?

生1:开心的。

师:从你的脸上我也看到了这样的心情。

生2:愉快的。

师:那请你们带上开心愉快的心情唱唱歌曲的第一段。

师:这第一段描写的是已经摘到了牡丹?还是准备去摘牡丹?

生:准备去摘牡丹。

师:那第二段则是描写小姑娘摘牡丹的愉快画面,开心之余还有点什么感觉(教师竖起大拇指,做“自豪”状)?

生:骄傲。

师:对了!摘到了她们河南最有名的牡丹花,能不骄傲得意嘛!得意骄傲的感觉是怎样的?请你们做给我看看?

(学生挺直了腰板,头往上扬)

师:请你们带着这种自豪得意的感觉唱唱第二段歌词。

(设计理念:通过再一次的聆听全曲,巩固旋律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两段歌词的内容,了解歌曲情绪不同层次的表达,以达到学生能准确把握演唱情绪并演唱。)

四、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同学们,每个地方除了有地方民歌,还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像咱们扬州的戏曲叫什么?

生:扬剧。

师:歌词都是采用扬州当地的方言,那河南的戏曲种类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豫剧。

师:对了!河南的戏曲就叫做豫剧,歌词也是地地道道的河南方言,那接下来聂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欣赏河南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听听这地道的河南话在说的时候,嘴巴的状态是怎样的?

(欣赏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生1:嘴巴张得很大(并做张大嘴巴的状态)。

生2:她都是一直笑着唱的。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嘴巴张得大能够使每个字都说得很清楚,字咬的很紧,我们来试试用张大嘴巴的状态来唱唱《编花篮》(教师咧开嘴巴唱第一句歌词)。

(设计理念:通过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既了解河南豫剧的表现形式,也能掌握河南方言的咬字、面部表情,提高学生的演唱状态。)

五、总结

师:同学们,河南民歌不仅结合了当地的风景、当地的民俗,还融入了当地的什么?

生:方言。

师:对了!河南民歌以这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在中国民歌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实像这样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歌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来自于人们的生活中、劳动中,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多关注我们中国民歌,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的音乐课先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编花篮》是一首富有河南地方特色的民歌,在歌曲教学中,通过老师声情并荗的范唱,把河南歌曲的韵味表现了出来,让孩子觉得这首歌曲是可以用不同的风格来表现的。这时就引出了河南人的方言特点,教孩子们说河南方言“编,编,编花篮”,从而让学生做到地方方言对民歌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