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初尝赏识教育

2018-05-14 13:52黄其美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职政治思想

黄其美

[摘 要] 通过分析时代及学生内心的变化,明确赏识性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创新教育理念需顺应时代的发展,赏识性教育实现了教育创新,从强化学生内在素养,多元的教师评判标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合作。赏识中师生素质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提升。

[关 键 词] 赏识性教育;个性差异;创新理念;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140-02

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其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更是前所未有,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职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工具科,要注重学生的为人处世方面,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前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因此,思想政治课堂上尝试赏识教育,在培养中职生的社会能力上是一个引航的灯塔。

一、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分析中职生思想观念

(一)全球化的影响

全面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西方思想文化凭借其优势涌入我国,中国学生吃、穿、住、用、行等,把目光聚焦在国外信息上,忽略了本国文化元素,对本国优良的传统人生观、道德观、义利观等缺乏深入了解。另外,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赏识他人,在我国中职生身上特别突出。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将会对中职生社会能力的养成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网络时代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为人们带来深刻的影响,一项不完全统计表明: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的学生占20%,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做与学习有关的事。在调查的252人中,162人网上聊天,88人上网玩游戏,玩游戏和聊天的人数占的比例高达99.2%。以上数据能够如实反映中职生当前的生活状态:把自己置身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缺少沟通交流,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的行为习惯。中职学生为了逃避各种现实压力,才会导致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如何使他们喜欢上课堂,如何在政治课上让他们得到更充分的尊重和赏识,使他们更重视政治课,是当前必须研究的课题。

(三)中职生自身思想意识问题

中职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缺乏符合时代、客观规律的引导,价值取向扭曲,道德观念缺失,无责任感,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的颓废思想较为严重。

1.厌学心理严重

近年来,中职学生的生源素质有走低趋向,受社会负面影响及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下降的影响,学生被迫选择职校。上课听不懂,缺乏自信,缺乏勤奋刻苦的毅力,如此恶性循环,学生厌学弃学的思想便与日俱增。

2.人生目标迷茫

虽然中职生有广阔的就业环境且就业率高,但因自信心不足,部分中职生不能正确定位自己,或者好高骛远或者毫无人生目标。总之,对自己的前途很茫然。

3.不健全的人格发展

中职生的家庭环境参差不齐,或是独生子女,或是留守儿童,或是外来工子女,个别是单亲家庭,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单一,对其错误基本以谩骂讥讽为主,造成学生自暴自弃,严重缺乏自信,其人格的发展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此外,教育大环境的變化,对中职生的思想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教育不均现象导致管理者更加关注学校的物质建设,各项评估也纷至沓来,物质建设的评估远高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基于此,学校管理者只能将工作重心放在学校的硬件建设上,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自信心的树立重视不够。

二、新形势下对赏识性教育的需求刻不容缓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培养计划按部就班执行,难以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造成人才培养千篇一律和千人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较为单调僵化,学生只是接受“灌输”的客体,缺少起码的关心、理解、赏识和应有的尊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较为排斥。

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针对不同学生对象,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尝试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之窗,多予学生关爱和赏识,使学生自愿、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近年来,部分学生择业方向迷茫,只注重经济回报、功利思想较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足,遭遇失望或挫折则选择极端方式发泄,酿成不良后果。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形成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义利观,培养学生自立、自信的良好心理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要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公共基础课、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全面渗透思想道德教育,通过赏识性教育,培养其自觉性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强化其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三、教学中初尝赏识性教育

(一)重视学生的内在素养,提高教师多元评判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加强主体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注重赏识学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鼓励与引导,强化学生的个体意识,深入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理解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生对价值观的多元化理解,与教师的思想产生分歧。或是教师在思想理论上没有与时俱进,或是学生对看待事物带有片面性。如何辩证评判,需要教师从多元角度出发,整体思考,不能仅依据教师判断。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对与错已不能是评判仅有的标准,作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把握时代脉搏,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积极接受新事物,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号召力与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完善评判标准,对学生进行赏识或者评判时把握好尺度,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的思想,感召学生,吸引学生。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挖掘学生潜能,因材施教

思想政治教学采取赏识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差异,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正处于成长中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兴趣、爱好及个人能力上存在差异,无区别的赏识教育,便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了解学生,区别对待。采用赏识教育时,注意对度的把握,因人而异。

此外,在全面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应注意挖掘并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已有的成功理论,赏识学生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让学生明白他们自身与达到目标之间的差距,达到正视自己和承担应有责任的目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不断地展示自己,树立自信心,不断接近目标,最终实现目标。

(三)架起家校合作的桥梁,发挥启蒙作用

课堂中学生的厌学情绪,仅靠教师“单枪匹马”去赏识,很难立竿见影。这就需要发挥教师导演的作用,搭建平台,营造群体赏识的浓厚氛围,发挥家长“聚力育人”的作用,效果显而易见。

教师事先做好与父母沟通的工作。让父母参与赏识教育,让父母营造温馨和美的家庭氛围,使学生无忧无虑地生活,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为课堂的赏识教育做一个必要的铺垫。父母需要做的是:(1)父母教育的方式方法应科学,必须认识到对孩子的娇宠、溺爱只会造成孩子任性、怯懦且偏执。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拥有健康且全面发展的心智的基础。(2)多陪孩子,带孩子亲近自然放眼世界,培养孩子拥有广博的胸襟。(3)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培养孩子的兴趣、技能,使孩子拥有更强的优越感,增强自信心,敢于参加集体活动。(4)鼓励孩子多与人接触。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孩子在活动中得到的尊重和友好,能使他们身心愉悦、心境舒畅,也能从中学到与人沟通交往的方式。

(四)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善于思考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内心思想的教育,把教育做到思想精髓里去,教师首先要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内在的闪光点,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潜在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去思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潜能,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在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潜在的特长,对教学大胆的质疑,树立自信,不断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中,引发学生不断深入反思,促进自己的发展。

(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师生间的合作

国家倡导以人为本,赏识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创新的教学模式,赏识性教育能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传统的教育方式融入了新的灵魂,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教育,在尊重赞扬的基础上,可以唤起学生的自尊、自信,激发学习热情,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加强合作参与,让学生徜徉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使自己的内心得到释放,创新传统的思想教育课堂。

总之,中职政治教学中,赏识性教育能做到关爱学生,从内心上尊重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因材施教。深入挖掘潜能,在积极的褒奖与鼓励中,让学生树立自信,完善自我,培养健康向上的完美人格,在赏识中激发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赏识学生中要不断提升素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續性成长。

参考文献:

[1]巨波.现阶段我国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困境与超越之径[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7):315-316.

[2]蔡斌.浅析当代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魅力中国,2009(34).

猜你喜欢
中职政治思想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办公室政治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