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摘 要] 浙江省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已经顺利进行了3年,技能操作考试作为中职生高考第一场考试,尤为重要。选择数控车操作考试的机械类考生人数居首。通过总结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教学方法有效性的几点建议,并进行了小范围的教学实验,为进一步研究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技能高考;数控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66-01
在浙江省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2014年,浙江省首次推出机械类专业技能高考制度。通过三年时间,技能高考制度逐步完善。笔者从事机械专业教学十余年,特别是通过近三年数控车技能教学,总结探究了一套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了学生技能高考成绩。
一、精心组织、合理选拔
中职生毕业后有就业和升学两个方向,我们设计了“影响学生就业和高职考选择动因”的问卷。问卷注重询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尽量避免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直接评价,从而得到比较真实的数据。调查对象是我校2015、2016级数控专业全体学生,6个班级,共回收有效问卷248张。下面是我们对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家长建议”占88.25%,“个人成绩”占65.23%,这成为学生选择“高职高意向”的主要动因。如何让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理性做出“家长建议”呢?学校可以把孩子每学期期中、期末成绩、学習态度、教师评价、选拔考成绩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心中有数。另外选拔考后,有针对地开展课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目标、合理定位,意志薄弱者可在技能高考前一学期转就业方向班级学习。
二、精研考纲、明确目标
数控车操作技能考核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零件的轮廓形状、零件的尺寸精度、零件表面粗糙度、零件的形状位置精度,零件的碰伤、夹痕。其中零件的轮廓形状有:内外圆柱面、内外锥度、圆弧面、槽、三角螺纹、中心孔。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难度中级工水平。考虑考试实际情况,去除机床清理、清扫环节,考生加工时间约为135分钟,考题难度逐年提高。
三、科学计划、有序推进
任何技能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数控车操作技能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理解、巩固、应用层面。我们不能期望学生“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在教学目标上不追求一步到位,而要分步要求。
(一)建立有课时保障的课程体系
技能的提高,贵在“真抓实干”,夯实基本功。根据考纲、由简到难设置40~50个课题,每个课题需加工时间150分钟,约3课时。机床16台,人数32人左右,分2批次完成,共需要课时至少240课时。考虑准备刀具、清理卫生及学生接收程度,可安排两学期每周连续两天或一天半的实训教学。课题设置要组内交流,要有梯度也要有难度。比如在基础项目学习后,综合件训练要练习到以下不同类型的图纸:(1)调头装夹,加持部位中间有宽槽。(2)调头必须一夹一顶装夹。(3)出现圆弧连续相切且对称尺寸处理办法。(4)圆弧相切须用勾股定理及相似三角形计算切点。(5)锥度上端面圆角编程处理。
(二)建立有安全规范的课程管理体系
规范是课堂安全、高效的有力保障,也是学生建立信心、养成工匠精神的必经之路。以下环节需有效规范安排:(1)固定刀量具取放人员,检查刀量具保养程度。(2)规范任务分配队列,研训实训项目。(3)机床操作人员安排,可前期固定,后期轮换,以便学生熟悉不同机床特性。(4)课中安全操作指导及另一批学生理论学习指导。(5)事故处理。(6)零件尺寸批改,得分公示。(7)卫生委员安排值日并检查。(8)经验及教训总结。(9)备料人员指导。
(三)建立有设备保障的后勤体系
课程的有效开展,除了师资保障外,材料、设备是必不可少的。随着设备的运转,材料需要补充、故障设备需要维修。要设置专人采购、报账、出入库管理、报修及维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建立实训课堂微资源库。微资源可让学生课余充分思考,再到课堂上合作讨论,思考“自己未想到和未想清的问题”,高效学习,既保证进度又保证效度。
(四)建立有针对性的模拟考试体系
近年来职业技能考试都是采用一张清单,多张试卷的考试形式。教师要依据清单,合理出题,开展全真模拟训练,现场评分,“面批”交流,总结经验教训。比如,今年的高考数车清单有了18 mm麻花钻、内孔刀,便需要增加训练内孔的加工项目。再如通过模拟训练暴露出个别学生心里素质差的问题、工量具摆放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要在考前逐一解决。
四、心理辅导、有备无患
考前应对所有学生必要的心理疏导,在心理层面上进行减负。要让学生明白适当紧张有利于发挥正常水平,考前静思自己训练时高分工件的整个加工工序流程,树立成功信心。考中要冷静、沉着,合理安排工艺流程。即使前面尺寸精度较差,也不要灰心,暗示自己后面的项目分数能拿到。考后学会淡然,即使遇到挫折,也要有乐观的心态,坦然等待成绩。
数控车技能教学的规范、有效是师生共进的结果,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将不断为高校输送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跃.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赵国忠.微课:课堂新革命[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