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楚
《撞车》这部电影的最巧妙之处就在于,它将看似毫无联系的、各个阶层、各个种族的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什么方式呢?编剧精巧的将人与人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细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脑洞之大、剧情之反转让人出人意料、拍案叫绝。在洛杉矶这个多民族汇聚的多人口城市,这种冲突是大城市看似一成不变的背景之下实藏暗流涌动的最好证明。在113分钟的时间里,它拍摄了24小时内发生的内容,却一点不平庸,尽可能地包罗了洛杉矶的各个方面,从一个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较好地完成了拍摄电影的初衷——反映现阶段的美国种族问题。
由于《撞车》的剧情过于复杂,我仅试图以表格的形式简要地进行阐述。
其中红色箭头表示歧视、有意见,蓝色箭头表示矛盾的化解、歧视的消除和人性善良的一面。
一、善与恶
不难看出,通过这种线条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直观。24小时之间,能在几个看似没有联系的人身上发生这么多休戚相关、甚至改变人生的事,实属好莱坞式的故事架构,不过这不影响我们对整体影片的欣赏。
每一个人都由至少一个红线和一个蓝线与周围人相联,几乎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好人或是绝对的坏人。每个人都在电影的叙述中有性格的转变,由恶变善、或由善变恶。这无关种族。可以说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没有人敢说自己心中没闪出过邪恶的念头,普罗大众不是圣人;也没有人是一出生就是邪恶的,对周围不属于自己群体的人充满误解、偏见甚至是歧视,自己多半还是希望带给周围人快乐的,我们还愿意相信世界是美好多过邪恶的。所以这才赋予了这个电影更加普遍的意义--这个人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这才对观众起到了教育和警示的作用—有可能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句不善良的话,一个没经过理性思考就得出的偏见,没有给别人一个为自己辩解的机会,竟会酿成这么大的悲剧!当然这种动不动就掏枪杀人的美国特色人权主义悲剧对中国来说没有普遍意义,但还是能起到警醒式作用。
二、歧视类型
电影里涉及到的种族歧视共有两种。一种是惯性歧视,没来由的就对你这个人产生偏见,就是因为你的肤色。另一种是受他人的负面情绪影响,内心产生了芥蒂,进而导致做出歧视的行为。
第一种以黑人女医生代理为代表。不论警察瑞恩怎么苦苦央求,她就是不给他患病的父亲签署换医生的协议。在我看来,瑞恩的理由足夠充足,他父亲的治疗方案确实有待商榷,然而这个代理却几番刁难—打电话谈不行,非得面议,面议又不同意瑞恩的请求。这便导致了瑞恩对这个女代理的不满上升到对黑人整个群体的不满。
另一个代表是枪店老板。他由于波斯商人不熟识英语而产生反感,他认为在美国就要说英语就是一种惯性歧视。美国是移民国家,至今也没确定英语就是美国的官方语言。他同样也对波斯商人的身份产生了歧视,同很多人一样,他认为来自波斯的人都有恐怖分子倾向。
同样惯性歧视的还有两个黑人混混。其中一个的偏见似乎更加偏激,另外一个显然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被前一个煽动情绪。在他印象里黑人和白人的社会阶层还是格格不入的。议员的妻子也有这种惯性歧视,看到路上迎面走过的两个学生模样的黑人就下意识的搂紧丈夫,这不能说就是完全错误的,却在无意中形成了对黑人的歧视。这个现象在下文中还会进一步阐释。
第二种歧视以警察瑞恩作为代表,据他所说,他在遇到难对付的代理之前,对黑人是没有歧视的,他的爸爸在开公司时,还尽可能重用黑人员工。但他实在不应该白这种负面情绪撒向无辜的黑人夫妇,尤其是在他执行公务的时候。
议员的妻子也是其中之一。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她家的雇工全是有色人种,她也并没有什么能称得上是朋友的白人。她对其他肤色人种本就有惯性歧视,虽然他们为她提供了服务,她仍是对他们抱有偏见。而在大街上被两个黑人当街抢车、大摇大摆开走这件事,激起了她的应激反应,把怒火撒向无辜的锁匠和其他服务人员。
年轻警察的结局是我最没想到也最无法接受的。一个看起来朝气满满、斗志昂扬、正能量爆棚的新警察,却在工作不久认识到了人性的冰冷和世界的残酷,并被残酷所同化。导演似乎有意要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你看。他是彻头彻尾对其他人种没有任何歧视,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替在电视台工作的黑人解围,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举报自己的同事,却被黑人探长告知自己还要保住饭碗,对这个世界失望至极,进而产生对黑人的忌惮,开枪打死无辜的黑人小哥。
三、矛盾、挣扎、人生
由影片我们也可以看出各个人种上下阶层的矛盾构成。
白人议员为选票而头疼,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种族的成分。他想成功地从黑人公民那里赢得选票,如此便得以选举成功。他是真的在意黑人公民的权益和安慰吗?有待商榷。他的车当街被盗了,令他最头疼的问题和第一反应竟是如何不被媒体发现、如何危机公关才不会功亏一篑。他是上流社会从政白人的代表,种族问题成了他生活中不得不面对和攻克的难题。
上层社会的黑人代表分别是电视台的黑人编导和黑人探长。即使黑人编导的妻子收到了侮辱、即使在工作时被提出异议,他也只能无所作为,眼睁睁看着妻子被非礼也不敢举报,工作时只能顺从他人意见。黑人探长驳回了年轻警察的换搭档申请和种族歧视举报,只因不怨沾惹种族这个烫手山芋,怕自己因此饭碗不保;他和议员展开权钱交易,摆平眼前棘手的案子:他作为探长却找不到不知下落的弟弟,最后在案发现场看到了他的尸体。上层社会的黑人有社会地位,却仍是在夹缝中谋求晋升、或试图保持现状,他们小心翼翼,一步一步试图融入主流社会却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警察瑞恩是中层社会的白人代表。通过他我们不仅能一窥种族问题,还能看到警察与黑人公民的冲突问题。美国法律虽然赋予了警察足够大的权利,袭警可以不问缘由立即被击毙也是合法的,但是不乏警权滥用的现象,而且影片里没能体现规避它的合理方法。由影片不难推断,相比白人罪犯,黑人似乎更易受到警察枪支的威胁。这一幕在其中出现了很多次:在警察举枪包围的时候,他们尖锐的言语和侵犯性的行为,如几度举枪等,严重干扰了当事人的理性思维,被激怒后的当事人所做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被警察视作袭警。而黑人这一群体,在这种情况下被枪杀的几率要远远大于白人。
底层社会的黑人代表是两个小混混。他们从小在不太富裕的环境里长大,没受过多少良好的教育,对白人有严重的种族偏见,干着偷车的勾当,还号称偷车只偷白人的车并引以为豪,对对自己种族内部的犯罪行为嗤之以鼻。那个偏见较为严重的小混混甚至不愿意做公交车,想象车上的人会对他们产生歧视。他们的眼界不宽,不能合理的看到社会在种族方面做出的努力和美好、进步的一面。一味固步自封,也只能停滞不前,内心却还是存在着自己标准下的善恶,不是完全邪恶的人,作者自己认为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