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筱
【摘要】《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它与《猫》《西贡小姐》《悲惨世界》并称世界四大音乐剧。它是根据法国作家卡斯顿·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改编的,《歌剧魅影》于1986年10月在伦敦首演。
【关键词】音乐剧 ;《歌剧魅影》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剧《歌剧魅影》背景
本剧由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韦伯在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原作的基础上加入独特的古典艺术气息而创作。全剧发生于法国巴黎的一家歌剧院里,女演员克里斯汀因为机缘巧合被选上担任歌剧院的女主角。她在众目睽睽之下试唱了一首《想着我》,震撼了全场的观众。聆听完歌声后的劳尔子爵发现了克里斯汀正是他儿时的青梅竹马,并向她表示了爱意。克里斯汀却跟劳尔说,她的父亲临终前告诉她会有一位音乐天使陪伴着她,这位音乐天使正是歌剧院地下的“魅影”,全剧在女主角克里斯汀及魅影、劳尔子爵三人中展开。
(一)克里斯汀(Christian )女,她的身份与性格
(1)原是巴黎歌剧院的舞者,因被推荐而成为巴黎歌剧院的著名女高音,她有着天籁般的声音,自幼父亲离世,她的启蒙音乐教师是歌剧院的“魅影”;(2)她被“音乐天使”的声音吸引并且着了魔,这个声音使她沉醉其中,并鼓舞她坚强成长;(3)她心地善良,她从原先的惧怕“魅影”的面容到之后用善良之心感化“魅影”。
(二)魅影(phantom)男,他的身份与性格
(1)他从小遭受母亲的遗弃,遭受世人的唾弃,命途多舛的他受尽了各种凌辱;(2)他极富音乐创作灵感,经常为歌剧院谱写曲子;(3)他爱上了歌剧院的女舞者克里斯汀的声音,并将其培养成歌剧院的璀璨之星,而当其得知克里斯汀爱上的是别人时,他愤恨,他燃烧所有怒火,但最终克里斯汀将其感化。
(三)劳尔子爵(RoaulVicomte)男,他的身份与性格
(1)他与克里斯汀青梅竹马,两人的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2)他为了克里斯汀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他有着坚忍不拔的个性,可以不顾自己性命去拯救被困在魅影手中的克里斯汀。
二、《歌剧魅影》中主要唱段的曲式结构及美声演唱技巧解析
(一)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一种协调和控制歌唱发声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的原理和方法,又称“柔声唱法”。它要求歌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当高音时,不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从深下腹(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经过一条顺畅的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即所谓“头声”)。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混合声区的唱法。其中,笔者列举了17—20世纪美声唱法的代表人物及教学观点。
美声唱法对音乐剧《歌剧魅影》的理论指导意义在于是深化演唱者对声音科学规律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正确的歌唱思维,以达到充分激发演唱者发声技能的潜能,使之音色更好地服务于剧中人物。
(二)剧中主要唱段
1. Think of me(想着我)——克里斯汀的唱段调性为D大调,节拍为舒缓的四四拍,在左手柱式和弦的伴奏音型下人声柔美进入,在(总谱)第19小节转为F大调,结尾处的花腔华彩乐段使整曲的情感升华,终止于F大调的主音。该唱段所运用的美声技巧:(1)结尾处花腔华彩乐段的即兴创作;(2)歌唱气息的控制力;(3)声音的灵活性。
2.Angel of music (音乐天使)—克里斯汀的唱段
调性开始为B大调,节拍为律动感强的八六拍,右手伴奏为柱式和弦,左手伴奏为主音重复的十六分音符,于(总谱)第17小节转为D大调,并是前面旋律模进,全曲律动感较强,突出克里斯汀内心紧张的情绪。该唱段所运用的美声技巧:(1)声区的统一性;(2)女高音中声区的演唱能力;(3)声音的情感表达。
3.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歌剧魅影)—克里斯汀与“魅影”的重唱唱段
该乐段律动感强,共有5处转调,首先开始的调性为d小调,克里斯汀主唱,于(总谱)第33小节转换为g小调魅影主唱,于(总谱)第53小节转为克里斯汀主唱的e小调,于(总谱)第79小节转为魅影主唱的f小调,于(总谱)第109小节转为克里斯汀主唱的g小调,此时克里斯汀情绪高亢,最后于(总谱)第107小节转为a小调,并收拢式终止。该唱段所运用的美声技巧:女高音(克里斯汀): (1)歌唱的咬字、音准、力度的变化;(2)中低声区的训练;(3)“混声”唱法的技巧训练;(4)装饰音的技巧训练男高音(魅影):(1)胸腔共鸣;(2)面罩唱法;(3)歌唱呼吸的控制力。
4.The music of the Night(夜的音乐)—魅影的唱段
调性为#C大调,节拍为四四拍,全曲魅影以轻柔的声音来描述夜的乐章,并收攏终止于#C大调的主和弦上。该唱段所运用的美声技巧:(1)演唱声音遵循“自然”;(2)歌唱的咬字与力度的变化;(3)声区的统一性。
5.All I Ask of You(别无所求)—劳尔与克里斯汀的唱段
调性为降D大调,节拍为四四拍,在左手伴奏优美的分解和弦中,旋律缓缓进行,两人深情对唱,曲终处情绪达到至高点。该唱段所运用的美声技巧:(1)女高音中声区的训练;(2)男高音混声的训练;(3)声音的均匀性。
6.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真希望你还在这里)—克里斯汀的唱段
开始调性为g小调,于(总谱)第10小节转为同主音G大调,此时主旋律第一次出现,而后于(总谱)第26小节转为g小调,于(总谱)第34小节转为G大调,最后于(总谱)第42小节转为降B大调,收拢式终止。该唱段所运用的美声技巧:(1)舞台的张力表现;(2)声音的情感表达;(3)女高音的“混声”技巧训练。
7.The point of no return(覆水难收)— 克里斯汀与魅影的唱段
调性从开始的f和声小调至第二次主旋律重复变为g和声小调。全曲由两人的独唱和对唱构成,多处情绪转换。该唱段所运用的美声技巧:(1)女高音的“混声;(2)声区的统一性舞台的表现力
三、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在《歌剧魅影》全剧中的地位
音乐剧演员所具备的的能力一共有五大点,即念白,假声,呼喊,鼻咽腔,歌剧演唱。在此部剧《歌剧魅影》中,广泛运用了美声唱法的技巧。下面谈谈美声唱法与音乐剧《歌剧魅影》声乐表现的相同之处。
(一)念白式技巧
念白式技巧是一种遵循语音强弱规律,似“朗诵的”的“说”,它的叙事性较强,情感抒发性较差。在演唱宣叙调时,演唱者经常会用到美声唱法的技巧,即念白式技巧。在《歌剧魅影》中,这种演唱方式有很多。无论是在美声唱法还是在《歌剧魅影》中里的“说”占了大量篇幅,但这里的“说”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大白话的说话方式,更多的是在美声的呼吸基础上的“说”。因此,演唱者要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有意地去练习念白式唱法。
(二)假声技巧
表格中笔者列举出17—20世纪的美声唱法教育理论体系,其中,如卡奇尼、兰培尔蒂等教育家提出了声区的划分。在《歌剧魅影》中的主要唱段基本上是由女高音及男高音完成的,女声的唱段如“Angel of music(音乐天使)”及“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歌剧魅影)”等旋律高潮部分都需要女高音运用假声的演唱技能,协调好呼吸及共鸣腔体的力量。再如,男高音的主要唱段“The night of music(夜的音樂)”在第二章里面已分析,更是需要男高音运用好气息推动假声发出柔和的音色。
(三)呼喊式技巧
它是从黑人灵歌以及爵士乐中演变而来的,而后发展到欧美的流行歌曲中,再于1928年运用到音乐剧作品中,这种演唱方式基于美声唱法的传统基础之上。在《歌剧魅影》的高潮部分,例如,魅影向克里斯汀及劳尔宣战之时所喊叫出来的“Now,let be warn upon you both.”但这种演唱方式不会太多,因为太多了容易损耗机能。
(四)鼻咽腔共鸣技巧
19—20世纪的加尔西亚第二的声乐教育理论有专门对“咽腔共鸣”的研究,鼻音所发出来的声音正如我们在训练美声唱法时所作的“哼鸣”练习。在《歌剧魅影》中,男高音的演唱部分有少量运用到了“咽腔共鸣”。
(五)歌剧演唱技巧
在《歌剧魅影》这部剧中,有大量的“legit”(正统剧)的技巧,例如,女高音的花腔华彩部分的演唱以及男高音的大量抒情部分的演唱,这在托西的《华丽唱法的经验》一书中着重提到花腔华彩乐段的即兴能力。
在《歌剧魅影》这部剧中,无论是男女主人翁还是配角对于美声唱法的技巧运用都是至关重要的。美声唱法在该部剧中起到了介绍全剧背景、链接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戏剧张力、突显戏剧感情的重要作用。任何一种唱法都不能替代“美声唱法”所带给该剧的震撼力,这对韦伯初期创作的“编号歌剧”类型的音乐剧是一次颠覆。号称“戏剧音乐”的《歌剧魅影》正因为美声唱法的运用,加深了音乐剧与古典美声唱法之间的联系,可谓之真正的“跨界音乐”。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