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株行距配置对鄂豆66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2018-05-14 11:32董华兵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产量影响

董华兵

摘   要    以披针形大豆鄂豆66为材料,在同一密度下设六种行株距配置,调查各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变化情况和产量等,探讨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结荚鼓粒至成熟期干物质变化因行距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的鼓粒期,B、F处理比A处理高18.9%,B处理在成熟期比E处理高7.74%,比A处理高15.1%,A、D处理在整个生殖生长阶段始终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鄂豆66在45万株/hm2密度下,株行距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茎粗、有效荚数、单株干重、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67、0.922、0.927、0.909;B處理在六种行距配置中更能充分体现个体、群体优势,产量最高,每公顷为3 655.5 kg。

关键词   株行距;干物质;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4.023

湖北江汉平原的大豆种植密度一般为37.5~45.0万株/hm2,采用30~33 cm等行距种植,产量一直在2 250 kg·hm-2以下水平徘徊不前。大豆新优品种推广在促进当地大豆产量水平提升上没有发挥应有作用。鄂豆66是湖北潜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披针形中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即将面向长江流域适种区域推广。为探索鄂豆66产量达3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模式,2018年5—8月在潜江市竹根滩镇进行了同一密度下六种不同株行距配置比较试验,初步掌握了行距配置对鄂豆66干物质积累和产量表现的影响,为合理密度下科学配置株行距、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竹根滩镇田店村六组某田块。耕层为砂质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常规法检测土壤含有机质17.90 g·kg-1,碱解氮101 mg·kg-1,有效磷8.2 mg·kg-1,速效钾103 mg·kg-1,pH值7.3。大豆生育期内(5—8月)降雨量为671.3 mm,其中初花至成熟期内有效降雨量为373.5 mm,降雨集中在6月28日至7月1日盛花期间,达224.6 mm。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冬小麦。试验材料为普通型中早熟大豆品种鄂豆66,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试验在同一密度(45万株/hm2)下,设6种不同株行距处理,即处理A:30 cm×22.2 cm;处理B:40 cm×16.7 cm;处理C:50 cm×13.3 cm;处理D:(30 cm+40 cm)×19.1 cm;处理E:(30 cm+50 cm)×16.7 cm;处理F:(40 cm+50 cm)×14.8 cm;小区面积为5 m×2.4 m,3次重复,随机排列。2018年5月22日采用人工点播方式播种,南北行向,每穴播5粒精选豆种,3叶期按每穴3株定苗。田间管理按当地常规进行。

1.3 测定项目

按照大豆试验要求,对主要气象条件和生育进程进行详细记录,分别于始花期(R1)6月22日、盛花期(R2)7月1日、盛荚期(R4)7月16日、鼓粒期(R6)8月1日,各处理选取5株样本进行杀青、烘干,测定干物质动态变化。成熟期(R8)择期在8月23日按每小区连续取30穴(折2 m2)实收测算产量,取株型相对一致的5穴15株样本进行室内考种。

1.4 数据处理

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Duncan法),用Prism软件进行绘图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六种株行距处理下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

在测定生育期内,六种株行距处理下鄂豆66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见图1),其中盛花期至鼓粒期(R2—R6)是干物质积累激增期,进入成熟期(R8)干物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叶片、叶柄脱落所致[1]。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值的R6阶段,B、F处理干物质量为20.29 g/株,比A处理高18.9%;成熟期,B处理干物质量为19.36 g/株,比E处理高7.74%,比A处理高15.1%;A、D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在生殖生长阶段始终处于相对较低水平,B、C、E、F处理进入R4后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A、D处理,后期E处理干物质下降明显,可能与不合理的宽窄行配置降低了光能利用率有一定关联。从表1可以看出,大豆干物质日均积累量以结荚鼓粒期最高,平均0.50 g·d-1,开花结荚期为0.28~0.38 g·d-1,平均0.34 g·d-1,日均积累量仅为结荚鼓粒期的68.0%,充分说明结荚鼓粒期是大豆生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与产量表现显著相关[2]。

2.2 不同株行距处理与大豆主要性状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在六种株行距配置范围内,随行距增大、株距缩小,鄂豆66的株高、百粒重、底荚高等指标呈现降低趋势,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239、-0.198、-0.163;分枝数以B、F处理居高,相关系数r值为-0.071、-0.052;单株干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结荚数等指标表现随行距增大而增大,在行距增大到一定水平后,随行距增大而下降,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168、0.125、0.099、0.045。结果表明,鄂豆66在45万株/hm2密度下,株行距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不表现显著相关。本试验中,鄂豆66的茎粗、有效荚数、单株干重、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表现极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是0.667※※、0.922※※、0.927※※、0.909※※;株高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5※、-0.517※;分枝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r值为0.743※※,分枝与大豆结荚、粒数、粒重均表现显著相关。

2.3 六种株行距处理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方差分析发现,六种株行距处理的大豆株高、主茎节位数、分枝数、底荚高度、茎粗等农艺性状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而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干重、单株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六种株行距处理的产量性状比较(见表2)表明:B、C、F处理的单株有效结荚数明显高于A、D、E处理,在0.05水平表现显著差异;B处理的单株粒数较A处理多6.89粒,差异显著;B、C处理的单株干重、单株粒重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均明显高于A处理,差异显著。产量水平以B处理最高,为3 655.5 kg·hm-2,比C处理的3 586.5 kg·hm-2高1.92%,比F处理高4.68%,分别比A、D、E处理增产16.0%、13.5%、11.48%,说明在B处理(40 cm等行距配置)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增强大豆个体生产能力,较其他五种配置方式更能体现出群体产量优势。

3 小结

江汉平原在大豆生育期间的温、光、水资源充沛,主栽大豆品种为中早熟品种,生育期90 d以内,适宜37.5~45.0万株/hm2密度范围种植,以充分发挥群体优势,获得理想产量。试验表明,同一密度下六种株行距配置的大豆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鼓粒期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结荚鼓粒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因行距不同而存在差异,B、C、F等合理宽行处理明显高于A、D等常规窄行处理,A、D处理在生殖生长阶段始终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鄂豆66在45万株/hm2密度下,株行距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茎粗、有效荚数、单株干重、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百粒重、底荚高等性状指标随行距增大而降低,单株干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结荚数等性状指标随行距增大而增大,当行距增大到一定水平后表现下降趋势。

不同株行距处理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數、单株干重、单株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B处理的产量最高,C、F处理次之,A、D、E较差,说明该品种在40 cm等行距配置下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增强大豆个体生产能力,群体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 周勋波,杨国敏,孙淑娟,等.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群体结构及光截获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30(3):0691-0697.

[2] 孙贵荒,刘晓丽,董丽杰,等.高产大豆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2,21(3):199-202.

猜你喜欢
产量影响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