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扬帆,思想的巨轮

2018-05-14 09:56张霞
名家名作 2018年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学方式

张霞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尊师重道、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遵纪守法,这些优秀传统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在小学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小学生的道德思想、法治观念、身心发展的影响日渐深远,所以,需要教师认真对待这门学科,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

[关 键 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5-0120-01

小學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起点,也是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进行全新的认识,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让小学生更容易去理解道德与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但是,新课改提出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引导者,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与吸收,这要求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跳出来,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学科知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从整体上看,难度系数比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是,也要给予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去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总结出具有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游戏教学,让学生感同身受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并且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情感,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将游戏教学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弥补课堂气氛不够好的漏洞,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短剧,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从而领悟到教材中的思想内涵。

例如,教师在讲授《别伤着自己》这篇短文时,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份短剧台本,角色有:爸爸、妈妈、小明、小丽以及小纯。短剧内容主要是三个小朋友在玩耍,小明突然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小丽与小纯将他送回家,此时,爸爸妈妈对小明进行了思想教育,让他明白玩游戏时一定要小心,不要伤着自己,不然会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让家长担心。教师让班级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进行练习,然后依次上台表演,最后选出最有演技的学生以及最团结的小组进行奖励。有趣的教学方式总是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学生在情境中展现自我,学习知识,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升华。

三、实践教学,让学生知行一致

生活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应该注重课堂学习知识,课外引导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理论知识,同时也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有形与无形中向学生传递规范的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法治思想。在课外之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校内训练,让理论知识有施展之地,也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参与课程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在新闻中我们经常看到关于儿童的报道,他们由于是独生子女,受到长辈们的溺爱,导致“熊孩子”的产生,唯我独尊。但是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承载着父母的期望,父母希望他们能够“成龙成凤”。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去引导小学生进行思想的净化,让学生多多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要充满感激之情。例如,教师在讲授《我们的公共场所》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明白在公共场所,我们的规范行为有哪些,比如,不大声说话,不随地吐痰,不影响他人等,然后播放一段关于“熊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视频,让学生指出不良行为,并说明改正方法。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进行实地实践,让他们在真正的实地场景中,学会约束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治观,需要小学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发挥教学技巧,为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扬起教学的白帆,让思想的巨轮承载小学生在大海里徜徉。

参考文献:

[1]郭雯霞.道德与法治: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基于教材话题的探问[J].中小学德育,2018(2):19-22.

[2]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6):49-51.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学方式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