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霞 袁乐辉
摘 要 “材美工巧”不仅作为中国造物设计的重要审美准则,也藴含了设计美学的哲理。同样,景德镇陶瓷包装设计的审美变迁与表现形式也深受其影响。结合当今景德镇陶瓷包装的风格样式,来探析其包装材料工艺的适宜、致用、美观之审美趋向与“材美工巧”两者的依附关系,梳理其设计原点与美学向度。
关键词 材美工巧;景德镇;陶瓷包装设计
0 引 言
《考工记》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国造物设计的四要素:天时、地利、材美与工巧,并特别指出“材美工巧”的重要因素。事实上,自古以来“材美工巧”的造物原则不仅一直贯穿于中国造物设计活动中,也是中国造物设计永恒的原则。从狭义上理解,“材美工巧”即材料要美观,工艺要巧妙,说明材料美与工艺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故材料是工艺的物质基础,而工艺是材料的美感保障。但从广义上来说,“材美工巧”不仅是指材料美与工艺巧的相互凭借关系,更是蕴含了一种造物“中和为美”的思想哲理,即重“适宜、适度、适和”之原则,讲“真、善、美”之统一,并形成了中國传统“天人之和”的“适应自然,物尽其用”之设计美学。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窗栏》中所日“天巧人工,俱有所用之矣。”相应地,“材美工巧”的造物原则也随时代的文明推进,科学技术与人造材料的不断创新发展,自然而然地拓展了它的美学范式与造物准则;但它所藴含的中国造物哲理与美学思想永远具有生命力。而包装设计须涉及材料工艺学,需要权衡“材”与“工”之间的“度”,表现“巧夺天工”才达到“用”与“美”之间的“和”,体现“美在中和”。
景德镇是手工制瓷的重镇,也是手工艺文化之都。其实,景德镇陶瓷包装设计历来虽是在“材美工巧”的造物原则下因地制宜,承载着易碎瓷器的固定包装与方便运输的功能,并传播着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工艺文化和造物美学的风格;但设计的审美意识并未体悟“材美工巧”之内涵,与时俱进,也致使其包装的设计风格仍在延续方便、粗糙、简陋、陈旧的审美观念。可近十几年来,景德镇陶瓷包装样式已随时代的审美而变迁,其改观变化之大,无论在材料工艺、设计美学方面还是在包装功用方面,都呈现出致用、美观之意,蕴含了“材美工巧”之造物思想。故本文试图从“材美工巧”的视野来探析它对现代景德镇陶瓷包装的审美影响与设计方式,与此同时,来拓展当下景德镇陶瓷包装设计再思考“材美工巧”之“古法今意”认知和“材美工巧”之“古为今用”方式。
1 “材美工巧”对景德镇陶瓷包装设计的影响
“材美工巧”不仅是中国古代先人们对材料属性与工艺特性的科学认识,也是传统工艺造物的重要原则,并成为权衡传统工艺美之尺度,已深深地融入到中国造物设计的美学秩序与工艺法则内。恰如李立新先生在《中国设计艺术史论》所言:“中国传统造物中的这种‘设计科学化倾向,虽不能说与现代设计中的系统规划相同,但在相当程度上与现代设计精神相符。”显然,从现代景德镇陶瓷包装的设计特点可知,它高度地发挥了材料的特性,精心地显露出工艺的美学;因为“工艺源于大自然所给予的材料。没有材美,就无工艺可言。”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其设计的审美风格深受“材美工巧”思想之影响。
1.1由“俗”至“雅”的内涵显现
锦盒包装是景德镇陶瓷包装极具特色的风格样式,也是景德镇陶瓷包装的设计美学缩影。上世纪末至今,景德镇陶瓷包装仍延续这种传统手工订制设计的红绸缎或者蓝绸缎锦盒,基本上由个体作坊设计制作,加工简陋、设备陈旧,特别是锦盒布面的图案样式及色彩格调依旧停留在雍容繁密、富丽堂皇之审美情趣中。它虽满足了陶瓷包装制作的方便、简单,赋予了地域包装文化的个性特色;但随时代审美的变迁,这种滞后于现代包装的设计美学计划的设计风格会愈加显陈旧化、粗俗化。其实,包装设计之美最主要是体现材料样式的适宜更新和工艺美学的审美意向,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才能赋予新意。现代包装的潮流越来越重视材质本身的属性,凸显材质本身的表面纹理。显然,现代景德镇的陶瓷包装设计美学,越来越致力于呈现自然纯朴的美,不依赖于外加的图案装饰,而是讲究材料本身的质地美、纹理美等,展现出现代包装设计表现的“工艺与质材”巧合之形式美,也逐渐从“俗”至“雅”的内涵转变,故当前盛行木制与麻布材料相结合的各种工艺包装形式,呈现自然、素朴、精雅之美感。因此,这种风格的转变源于“物质文化的变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使其回归于巧者造物的审美境界。事实上,其设计美学已深受中国设计传统的工艺美学观“材美工巧”之影响。
1.2由“粗”至“巧”的细节考究
材料自然的物质结构有它自身美的规律,经现代工艺技术的加工与设计后,会形成一种独特的质材美,使其质与形、质与功能、触觉与视觉达到和谐统一之美感。而陶瓷包装材料的质地、触觉、手感等情感因素,需在物质加工表现的形态、色彩的技巧中,在视觉和触感中体现出美的韵味与情调,使其材料的表面处理、质觉美感具有情感,从而产生了“材美质妙”之美感。故这种材料属性的质美,已构成陶瓷包装设计的一个显著特征。近些年景德镇陶瓷包装讲究材料在工艺加工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自然纹理来进行其造型结构的装饰布置,如木材表面抛光的木纹、布料织造的经纬纹路等,都构成其包装设计的表现因素。这样,其包装设计的材料工艺美学越来越考究,从“粗糙”转向“精巧”的细节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仅体现了“材美工巧”的设计智慧,并也深受其影响。显然,现代景德镇陶瓷包装设计的审美变化,即“‘平淡是徇烂至极后的风格转化,是一种内在修养的艺术显现,不是随意的、粗陋的、无技巧的一般表现,而是严谨的、典雅的一种境界”,是回归于设计“致用利人”的“适用自然、物尽其用”之造物思想,也是体现“材美工巧”之设计准则。
1.3由“外”至“内”的美学体现
包装总是要寻求一定的设计形式,要将用途、材料、工艺、形式及其构造的空间、合理、安全。故内外部造型结构的设计是包装材料工艺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要体现包装的功能与美观,还有反映出其设计表现的现代工艺与质材的美学内涵。如今景德镇陶瓷包装设计风格已趋向讲究巧妙的造型构思和表现技巧,使其材料工艺升华至美感,从表至里的质觉美到由外至内的形式美,充分展现了“材美工巧”之设计美学。由此,景德镇陶瓷包装从传统草包捆扎包装、聚乙烯软发泡锦盒的简便、粗陋发展到现代木竹制盒、手提布包等包装的轻薄、精雅,显现了“适应自然,自然至美”之设计理念,逐渐走向了材料美学工艺的文化意趣与诗性生活。而正是这种包装设计的审美变化,显示出“天巧人工”之美,体现了由“外”至“内”的美学思想变迁,不仅要注重包装设计的外在形式美,更加突出发挥“材中自有五音”的内在材质美,重视材质的真善美与含蓄美。正如日本民艺家柳宗悦先生所说:“时代不是一个模式,历史的推移会赋予各个时代以种种特质。”实质上,中国传统造物的“材美工巧”准则,它不仅是民族固有的、切实的发展基础,也是影响了景德镇陶瓷包装设计由“外的花哨”向“内的善意”的材料工艺美学体现,并赋予了这个时代的自然、适宜、素雅、精巧、诗意之美。
2 “材美工巧”在景德鎮陶瓷包装设计的显现方式
“设计的实现,就是工艺学。”那么,陶瓷包装设计须考虑“实用、经济、美观”之原则,还须考虑材料工艺技术的“因地制宜”地域特性;这样,其设计才会体现合理性与人性化的功用美学,才能显现“材美工巧”的和谐准则。而事实上,“材美工巧”的设计原则,它不仅是来权衡陶瓷包装设计的 “美和用”与“材和宜”之尺度关系,还能折射其设计的材料工艺的健全美。显然,景德镇现代陶瓷包装设计越来越讲究造型结构、材料质地、制作工艺之美,必然促进其设计趋向发挥材质的美学特征和精神价值。但正因为这种传统造物的“材美工巧”设计审美准则,高度概括了造物设计的“美的法则与尺度”,并成为现代设计美学的经典典范,就如马克思所肯定的“在某种意义上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超越的典范。”从而,景德镇现代陶瓷包装设计也始向善度材料,适宜工艺,自然至美,物尽其用,充分体现了其“材美工巧”之设计尺度与美学向度。
2.1讲究“用与美”的致用节制
墨子提出的“有用则巧,无用则拙”则反映了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用”为美之道。而《说文》中的“规,有法度也;律,均布也”,则表明了其设计要在“规”与“律”中求得平衡之序。显然,这些思想已指明了中国造物设计的准则与尺度,也蕴含包装设计与“材美工巧”的内在关系及显现方式,即“适应自然,物尽其用”。陶瓷包装设计虽是在赋予瓷器包装合理的固定、安全功能效用,也是在赋予其设计形式的内外造形美感,但则要通过其材料工艺的质色、肌理等特征来构造造型结构的视触觉之美感。特别是现在景德镇的陶瓷茶具包装小盒样式,其外形均选取轻薄、牢固的竹木方盒形,盒盖采用凹槽卡口的推拿、封固,内形使用可松紧的内垫丝绵与柔软的粗麻布料构成凹形,可随意容纳略大、略小的瓷杯或瓷壶等,并未固定死盛装瓷器的形状与大小,功能实用、美观,设计方便、节制。显然,其设计遵循了“材美工巧”的设计准则,注重材美之序,考究工巧之妙,表现出其包装设计的“物用与美观”之功用美。与此同时,这种设计“材美工巧”准则也致使陶瓷包装设计趋向材料工艺自身的致用节制美学,致力于探索纯朴、本真的形式美。事实上,当今景德镇陶瓷包装设计风格的美学向度转变,看似深受时代审美文化的变迁影响,从某种层面上看,更是离不开包装材料的更新与加工技术的改进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设计从功能效用、工艺材料到造型形式都发挥了“材美工巧”之设计美。因此,现代景德镇陶瓷包装设计不仅是“造物作为人类生存能力的延续,从本质上说是人和工具的关系,是人类以技术在和自然的相处中如何把握自己的问题”,还是“实用性是以健全的材料为条件的,如果没有适当的材料,就不能得到正确的实用工艺。材料对于工艺有很大的恩泽。”这样,其包装设计会逐渐返回到“器不雕为”的致用节制,反对“奇技雕琢”的奢侈浪费,回归生活的“用与美”之平淡、素朴、高雅。
2.2崇尚“少即多”的饰简重意
包装设计的兴起于西方现代主义设计,而“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一直反对装饰为己任,从功能出发,抛弃繁琐的装饰,强调功能结构良好,追求形式简约,采用新材料和新科技,”提出了“少即多”的装饰设计观念。事实上,东汉思想家王符于《潜夫论·务本》篇中,明确地提出“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的观点,表明出造物设计的致用与装饰的巧妙关系。中国文化始终贯穿着儒家“文质彬彬”的崇尚简约思想,也强调“美善结合”的内容与形式、功能与装饰的统一,形成中国造物设计的“节制与实在的美学品格”。但无论如何,装饰是中国造物设计的典型样式,在现代设计生活中扮演重要的“实用、美饰”作用,也是景德镇陶瓷包装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从现代景德镇的陶瓷包装特点可看出,从传统布料印花的图案纹样装饰转向讲究材料质地纹理的自然样式装饰,越来越注重木质表面的自然纹理与布料编织的经纬纹线的对比装饰,自然木色与布纹灰色的素雅装饰,装饰简意、大方高雅,也是“现代材料工艺的发展为产品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不论天然材料还是人工材料,都有它材料自身的优势效益,要善于利用和发挥材料自身的色彩、质感和纹理的装饰作用。”显然,这种“饰简重意”的包装设计观念,实现了包装造型结构的内外造形所传达出视触觉的材料质地美感与装饰形式美感,体现了“材美工巧”之美饰法则。同时,它还反映了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崇尚简约、恬淡,并体现了“人类在谋求温饱之外的一种诗性的追求”。
2.3提倡“材与质”的适宜巧妙
尽管任何材料都有它自身美的规律,但还需“善度材、习材性、巧造材”,才能获得材料的优良工艺改造或者艺术加工,方可获得其“材美质巧”之美感特性。同样,景德镇陶瓷包装设计须遵从“材与质”的适宜巧妙,因地制宜,善材节制,才能赋予其“材之美”与“质之妙”的形式美感。因材料自身属性在现代工艺设计的艺术处理下,其美的形与美的质会给人一种视触觉美感;体现出材料的本质和物表的纹理之美。因此,景德镇陶瓷包装的设计美,不仅要表明造物设计对材料美的科学认知与工艺美的技艺表现,还要体现“材美工巧”的适应自然、善意致用。故在材料选取方面,结合地域环境便易生长的梧桐树、松树、竹子等,因地制宜来用材、利材;还在材料加工方面,寻求“材与质”的适宜巧妙,弱化材料工艺“奇技淫巧”的“雕揉造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木材的质地纹理美、色彩美,显露出这种材质的纯朴、素雅美。从某种角度来说,任何包装设计是一门材料学设计,因“材料是天籁,其中凝缩了许多人工智慧难以预料的神秘因素,要是能得到适当的材料,便接受了自然的恩泽”,材料自身美的属性才会体现美化生活的审美价值,致用利人,自然至美。
3 结 语
《考工记》中的“材美工巧”造物准则,凝聚了中国古人造物设计的智慧与经验,已成为设计美学的经典思想;实际上,它藴含了中国传统设计讲“适宜和谐”之造物法则,重材料工艺的“实用、美观”之功用美学,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现代设计。而陶瓷包装设计,不仅要解决盛装瓷器实用功能的方便、安全、牢固问题,还要展现包装材料形式美观的适宜、舒适、愉悦;故这种“材美工巧”的准则,也已影响了景德镇陶瓷包装设计的审美变迁与表现方式,从繁复、华丽趋向简约、恬淡的审美雅趣,从粗陋、庸俗转向精巧、高雅的材美质巧,重适应自然、善意利材,求致用利人,自然至美,已构成了现代包装设计美的一个显著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材美工巧”中蕴含了造物准则与设计伦理,恰如儒家所认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引导着中国设计的昨天、今天、未来。
参 考 文 献
[1]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柳宗悦,徐译乙,译.工艺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
[4]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柳宗悦,徐译乙,译.工艺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姜今,姜慧慧.设计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7]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
[8]潘天波.现代漆艺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10]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1]李砚祖.“材美工巧”:《周礼·冬官·考工记》的设计思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0(05).
[12]胡飞.“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再思考[J].包装工程.2007(05):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