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然
手捧《习近平讲故事》,心中洒满温暖的阳光!这本书里汇集了习主席在国内外报告、演讲的109则故事,焕发着中国力量,展示了中国步伐,让我看到了新中国的蓬勃发展和全面振兴。
我深情诵读着《梁家河的变化》,爷爷也被吸引过来。在爷爷家的向阳小楼里,传出了我们爷孙俩琅琅的读书声——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年时光……”
梁家河,那是离延安不远的小村子。1969年,未满16岁的习近平与北京八一中学的知青一起,徒步到这里插队,晚上住窑洞、睡土炕,白天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都干。后来习近平当上了村支部书记,积极带领大家发展生产。2015年春天,习近平主席回到梁家河,欣喜地看到了当地的巨大变化。而梁家河的故事,是习主席在美国的一次欢迎会上讲的,用一个小村子的变化,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成就。
读完梁家河的故事,爷爷特别兴奋和自豪。他带着我登上楼顶,四面展望美丽的中和村,娓娓讲述家乡几十年来的巨变。爷爷讲的故事,我还是头一回听到,却深深地印在我心中——
在爷爷8岁那年,一天夜里,伴着“轰隆隆”的雷声,倾盆大雨下个没完,小河的水涨到了岸上,涌到屋里。水淹没了大腿,小孩子都爬到桌子上,实在让人害怕。后半夜,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原来是土墙倒了,房子没了。全村许多人家的茅草屋也都在风雨中飘摇。
1979年,改革的春風吹到了我的家乡。爷爷带头承包责任田,第一年水稻就获得了高产,同时,种果树和养鸡养鸭都增加了收入。爷爷也成为勤劳致富的标兵,光荣加入党组织,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望着眼前的一排排新楼,爷爷高兴地说,我们中和村1430户人家,就有1120户新楼,510辆汽车,还有农用拖拉机、收割机100辆。如今,农村处处通公路,农田平展犹如一块块绿地毯,农民种地用上大机器,河网畅通清水碧波,鱼米之乡越来越富裕。村民参加了新农合,孩子就近能上好的学校,老年人能享受政府补贴……
梁家河的故事,中和村的故事,让我领悟到: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站在家乡的土地上,不禁豪情满怀。展望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我相信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村庄,都将汇入新时代的洪流,在小康路上奔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