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现代医药产业发展浅析

2018-05-14 14:44檀雅丽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特征基地建议

檀雅丽

摘 要: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县域经济为基础的,太和县作为皖北一个内陆县,现代医药高新产业迅猛发展。基于此,文章着重探讨太和县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阶段、特点和现有的一些困难,并给出了适当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太和县;现代医药;基地;特征;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3-0086-03

一、太和县现代医药产业发展阶段

(一)盲目、散乱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

太和县历史上和药并无渊源,而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零星出现一些以贩药为生的“药贩子”。鉴于当时信息闭塞,为避免上当受骗,早期的从业人员多喜欢将药品带回家乡再找时机出售,并因此带动了更多太和人从事“贩药”工作。这种初期较为盲目的发展方式,一方面让一部分从业人员迅速积累了原始资本,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产品质量危机,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开始有意对医药市场进行干预,成立了太和医药公司(即安徽华源医药有限公司),该公司承担所有药厂药品的仓储、发货和收付款业务,从而保住了太和医药的牌子。

总之,这个阶段的太和县医药市场以购销为主,药品企业发展还未形成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企业单体净利润水平不高,彼此竞争激烈。医药购销的兴盛直接带动了太和县物流、金融等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为医药制造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二)初步聚集发展阶段(2006年--2015年)

2006年之后,太和县设立了经济开发区,着重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先后吸引了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安徽悦康凯越制药有限公司、安徽银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入驻。至2016年,该区已有医药企业39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2家,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10家),初步形成了以原料药、生化药、医疗类器械和功能食品为生产主体的综合性园区。

经过九年的发展,太和县医药产业已经初具集群化和规模化,建设“华东药都”的愿景开始越来越清晰,现代医药的全产业链配套基本在园区内形成,个别企业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现。例如园区内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利托那韦(抗艾滋病药)通过了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并成为该药在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意大利、韩国和印度等地。

(三)聚集效应显现阶段(2015年至今)

2015年,在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设立了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为安徽省政府批准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基地之一。太和县现代医药产业从此进入了面向市场、政府积极参与的新阶段。一方面基地规划更加清晰,打造“双中心、一园区、五基地的产业布局”,即开发区新兴医药物流中心和华源医药物流中心,现代医药电子商务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产业基地核心区,坟台、关集、肖口、李兴、阮桥中药材种植基地。另一方面,也在宣传、资金投入、基础建设等方面全力为现代医药基地建设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基地内规模以上企业在2017年实现产值202亿元(占当年太和县国内生产总值的83%左右),增速居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前三;全县新开工医药类项目16个、总投资86.8亿元,续建项目22个、总投资75.8亿元;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太和之友两大平台正式揭牌,欣奕华医藥原料基地落户太和,聚集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二、太和县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困难

(一)发展特点

1.地方政府主动参与

国内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商投资带动的对外加工型,以西安、上海等地为代表;二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形成的聚集区,如依托泰州医药高新技术开发区建成的“中国医药城”、吉林通化医药城、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等;三是利用本地的药材资源建立起来的产业集群,以青海、山东、云南、四川等地为代表。

太和县现代医药产业基地的聚集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积极参与,如果脱离了产业园区的依托,离开政府的积极支持,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盲目发展,很难形成当前良好的发展局面。另外,太和医药在早期发展中出现了部分从业者“以次充好”的现象,仅依靠市场对此进行调节,势必会减少对该地区药品的需求量,从而使其交易逐步萎缩,进而引发退出市场的风险。基于此,地方政府及时进行修正和调节,保护和促进了该产业的良性发展。

2.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太和县现代医药产业的星星之火最初始于医药批发和销售的商贸领域,之后当地从业人员纷纷开厂创业,逐步向全产业链拓展。目前,基地内初步形成了医药研发(到期高仿药物研制)、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产业,中药栽培种植、提取、饮片、颗粒、片剂、口服液等现代中药产业,保健品及医疗健康服务产品,新型功能药用辅料包材,制药设备及医疗器械,医药物流的现代医药产业综合区[1]。

3.创新融资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县域地区发展现代医药产业,资金不足是个难题,为此,太和县创新提出了“贷转补”的新模式,即当地政府设定预期目标,进行合同管理,先委托商业银行给予专项资金信贷支持,第三方考核验收后再全部或部分转作补助的财政投入方式[2]。通过这种新的资金使用模式,仅在2015年政府就对基地内5家筛选企业给予了0.9亿元资金支持,2016年又对4个新建类项目、6个重大项目给予1.6亿元资金支持。2015年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的5家骨干企业在2016实现产值25.41亿元,税收115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6亿元,分别增长39.2%、33.1%和45.6%。由此可见,“贷转补”融资模式,不仅能倒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而且还有效引导企业的转型升级。

(二)面临的困难

1.企业单体规模小,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基地内规模以上企业为95家,而高新技术企业仅为17家,分别占基地内企业总数的24.1%和4.3%。可见,基地内企业仍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数量十分有限,上市公司更是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安徽(太和)现代医药产业聚集发展基地网站显示,基地内投资额最大的企业为安徽悦康凯越制药有限公司,总投资为10亿元人民币;其次为安徽弘腾药业有限公司,总投资为3.9亿元人民币;其余重点推介企业的投资额多数在1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安徽银丰药业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仅为2000万元人民币。这样的资本额度在高投入的医药产业内显然不算巨大,再次说明基地内部单体企业规模有限,无论从单体人员总量还是投资额度,均有上升的空间。

截至目前,基地共吸引国家“千人计划”和本省“百人计划”等各类科研人才近千人,拥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4个、省级抗病毒药物工程实验室1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虽然科研人员和机构数量都在不断提升,但太和县乃至皖北地区缺乏相应的高质量专业类院校,企业对紧缺类人才的需求缺口仍然较大,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县域地区对人才、资本的吸引力度仍然十分有限,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地内企业的创新能力。

2.資源约束制约产业长期发展

太和县位于农业为主的黄淮地区,县域范围内保护耕地居多,可用于城市开发和基地拓展的建设用地十分有限。根据太和县城乡规划局文件显示,2030年县区内建设用地面积为60万平方千米,用于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面积只有12平方千米,加上国家对于开发区建设的宏观调控收紧等,共同形成了基地发展的土地制约。另外,随着国内环保力度逐步加大,涉及医药制造类的环保标准从无到有、从松到紧,这也成为制药企业必须遵守的前提。太和县近年来引进的主要是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为主的企业,此类行业自身具备耗水多、污染重、处理难的特点,这也为基地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压力。

三、促进太和县现代医药产业升级发展的建议

(一)主抓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实现协同发展

现代医药产业的特性使得所有企业同步发展的可能性较小,发达地区和大型企业自身的“虹吸效应”足以减缓其他地区和企业的增长速度。内陆县域地区自身资源和外部可调动资源的有限性也导致了各项政策不能对产业内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国内其他医药聚集区能够聚集成群、形成良好外溢效应往往离不开一家或几家较大型企业的带动。建议地方政府制定一定的标准,或借鉴国内其他地区对医药类企业的划分标准,对基地内的企业进行测评和认定,进一步加大对较大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其形成持久核心竞争力,鼓励此类企业对那些发展慢、盈利有限的上下游小微企业进行合并重组,实现集团化发展。同时,通过税收优惠或财政转移等方式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进行补贴,鼓励企业将研发中心部分或全部迁移入基地内,从而进一步发挥企业的传帮带作用,带动医药类科研方面的升级换代。

(二)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今年以来,武汉、郑州、南京、广州等地区分

别出台了人才吸引战略性文件,表明国内城市间的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医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的作用不容小视。太和县地处内陆,放眼整个皖北地区,医药类专科院校较为缺乏,人才培养依靠内部自身解决的困难较大,因此,加强人才的引进工作势在必行。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吸引人才的方法,对于医药类高端人才在待遇、住房、家属工作安置、子女入学等切身利益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从而吸引高端人才的落户和创业工作。对于医药类各层次毕业生来基地内从事相关工作的,也建议在住房补贴、户口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从而加快医药类人才在基地内的聚集。同时,通过解决场地、资金支持等方法鼓励企业对现有的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产品知识类培训,或请国内相关专家对企业内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从而加速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升。

(三)形成区域联动发展,避免闭门造车

当前安徽省确立的医药类聚集基地有三处,阜阳太和经济开发区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其中一处。国内医药类聚集区或聚集基地众多,如何在医药类市场走出一条新路或者走好自己的路,既需要省政府在产业布局规划方面下足功夫,也需要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避免重复建设。建议由政府牵头,或利用已有相关资源,搭建区域内开放平台,加快内部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避免各个企业各自为政、恶性竞争。通过加快区域间企业的互动交流间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安徽财经网.太和县聚集医药全产业链 全力打造华东药都[EB/OL].(2016-10-17)[2018-03-20].http://ah.

sina.com.cn/news/s/2016-10-17/detail-ifxwvpar8257338.shtml.

[2]太和县人民政府.太和县“贷转补”模式提升医药基地专项资金使用效益[EB/OL].(2017-08-16)[2018-03-20].

http://www.taihe.gov.cn/content/detail/5992908a7f8b9a6243b647ce.html.

[3]李洁,周秋芳.江苏医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效应实证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

(2):112-117.

[4]张军.江苏省医药产业集群升级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特征基地建议
抓特征解方程组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FOOD
不存在的特征